书城教材教辅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与哲人一起思考哲学
47698600000038

第38章 创造人生的华章

创造是人的价值

创造是人类文明的源泉。汤因比在区别原始社会与文明社会时指出:在原始社会里,模仿的对象是当时活着的老一辈人和已经死了的祖先,因为他们代表着习惯的堡垒;而在文明仍在生长的社会里,模仿的对象却是那些打破了常规的富有创造性的人物。汤因比的意思是非常清楚的,文明的产生既取决于创造性的人物,又取决于模仿创造性人物的一般民众。归根结底,文明的源泉是创造。

火是自然界存在着的,但是钻木取火却是人类的创造。正是火,这个人类的创造物,推动了人类从野蛮状态向文明状态的跃进。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的创造发明是中国文明的象征,埃及文明可以用金字塔的创造奇迹来说明。

创造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手段。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工具的发展,而生产工具的发展又是以人类的创造为前提的。任何一项技术,任何一项先进发明的创造都与人的聪明才智分不开。所以爱因斯坦曾说,要是没有能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

世界的面貌正以加速度地变化着。一个半世纪以前,人们才发明了蒸汽机;上世纪初,人们才把飞机送上天,但没有想到仅仅半个世纪以后,人们却创造了卫星、飞船,使“登月览胜”、“蟾宫折桂”的神话变成了现实。

罗曼·罗兰像创造是人的存在方式。罗曼·罗兰曾说,生命的第一个行动就是创造。人的降生就是创造的产物,这不是指人的肉体的产生,而是指人作为人的产生。人的肉体存在是不能改变的事实,但是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却是他自己创造的结果。英雄是自己造成的,懦夫也是自己造成的。存在主义的人的存在先于他的本质之说。在这个意义上是正确的。席勒说人有了大目标才会自然而然地伟大起来。这个大目标就是个人创造力的凝聚,它指出了人们生活的根本方向。

人是从两个方面进行创造的。首先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自然。人没有老虎的利齿,没有雄鹰犀利的眼睛,也没有羚羊奔跑的速度,但人却能够生存下来,没有遭到自然的淘汰,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人的本质是创造。他创造了一个自己能在其中生活的世界。人煮熟食物,进行烹调,创造出饮食,从而没有利牙,也能够保持健康的体魄;人发明了望远镜、显微镜以弥补人类视力的不足;人们创造出汽车、飞机等来提高人类运动的速度……如此种种,都是人类的创造,它们延伸了人类的肢体,使人类成为最能适应环境的创造物。其次,人类还创造自己精神的、主体的世界。他们创造了社会、历史,在社会中依赖共同的规范,进行交往;在社会中,人成为目的,获得尊严、自由。人们还创造出一个艺术的世界:音乐、绘画、电影等等。在艺术中,人们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创造力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它既是创造的结果,反过来又论证了人的创造本质。因此,通过创造,人保持了生命的意义,充实了生命的内容,获得了生命的价值。

创造是独立人格的基础

创造是一种向前开拓的活动,它可以斩断外物,包括外部的精神枷锁对人的束缚,使人真正成为有自主意识的社会存在物。

人当然首先是物质的存在,他要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但生命的意义不取决于肉体的存在,而是依赖于生命精神的不断更新、创造。在生活中,人们拼命地追求物质财富,以为有了宽敞的别墅,豪华的汽车,名贵的服装,活着就有了意义。然而,如果没有创造活动,当他拥有了这些物质财富时,在最初的兴奋后他很快就会陷入无聊、苦闷,对这一切再也不感乐趣。超越物质羁绊并不否定人的生物性存在,并不是对自然生命的鄙视和抛弃。血肉之躯永远是生命的基础和精神的载体。正如蒙台涅所言:“我并不期望生命应该只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精神组成。”但他又说:“人类伟大而光荣的杰作就是知道如何恰如其分地生活。所有其他东西,君临天下,腰缠万贯,大兴土木等等,至多也只是微不足道的附属品与支撑物而已。”因此,当我们超越了功利的欲望时,我们才真正地领悟了生命的真谛。我们应当追求精神的生活,这是生命的意义所在。我们正是在创造的过程中,才确证我们的价值,寻到了欢乐和幸福。

真正的人领会到他的本质和潜力,成为创造者,而不盲从权威也不完全受自己的非理性热情主宰。创造者没有狭隘的精神故乡、不变的思想家园。在他们看来,占有等于禁锢。他们看重创造精神的张扬和永存,切实地创造自己。如罗素所说,拥有旨在创造而非占有精神的人自有一种特别的快乐,这种快乐不是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所能剥夺的。这是世界上所有杰出的思想导师所宣扬的人生哲学。选择了这种人生观的人是无所畏惧的,因为他们认为人生中最可宝贵的东西不是世俗权力所能伤害的。

创造也是人生的自我超越,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它是一种突破。这就要求创造者敢于告别和叛离原有的、熟悉的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如果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就谈不上创造。创造思想、科技、艺术的前提是创造者的自我创造,超越原有的思想境界,超越原来的那个自我。哲学家康德超越了自己早期遵循的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把围绕着物、对象旋转的哲学转变为围绕着人这个中心旋转的哲学,实现了哲学上的哥白尼革命。维特根斯坦在其一生中,不仅超越前人,而且超越自我,创造了两套迥然不同的哲学理论。因此,爱因斯坦认为,人的一生应当具备两种素质:孜孜不倦的坚毅精神和随时准备推翻你花许多时间和心血得来的东西。

创造是同勇气与宽容相联系的。一切创造都是发明前所未有的东西,没有前人作为样板,没有现成的道路可供选择。因而创造意味着风险、挫折、失败。这就要求创造者拥有极大的勇气,不怕风险、挫折、失败,执著于自己的目的。创造也是对旧的权威、教条的冲击。往往旧的势力总是对创造横加阻挠。

1600年宣传哥白尼学说的布鲁诺被宗教裁判所处以火刑。发现人体血液循环的科学家哈维也被教会视为异端烧死。即使在环境较为宽松的时代,创造也常常受到嫉妒、非议、打击。因此,创造是一个艰难的历程,勇气是创造者必备的人格要素。真正的创造者还具有开放的心态、宽容的精神。在创造自己的世界时,并不排斥其他世界的存在,并且要尽力吸取和利用别人的思想、理论、经验和方法,不然难以成功。创造和专制、独裁水火不容,它本质上是多元的、开放的,尊重他人的创造,同时也维护了自己的创造。

并非成就伟业才称之为创造,实际上创造一个平凡的、美好的生活方式也是创造,并且这种平凡人的创造也推动着文明的进步。它提倡的是对生活的一切领域尝试着采用一种新颖的态度、新颖的方式,以获得新颖的感受、新颖的乐趣。例如一位妇女,没有受过教育,是个典型的家庭妇女和母亲,她每日所从事的家务劳动没有一件能称之为创造性的工作,但她却成了奇妙的厨师、慈爱的母亲、贤惠的妻子和能干的主妇。她在她所从事的事情上,全都运用了她的创造力,力求做到细心、精巧、新颖和完美。这难道不是一种创造吗?所以,马斯洛曾精辟地总结说:“第一流的汤比第二流的画更有创造性。”

因此,创造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及其存在的展开,构成了独立的人格的基础。因为创造是与意志、自由、超越、勇气、宽容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每个人正是在创造中实现了自我,获得了自己独立的人格,确证了自己的价值。创造的目的,就是要展示一个全新的生命肖像和生活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