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先争优好组织
47560800000015

第15章 创先争优当先锋为民服务当标兵

第15章 创先争优当先锋为民服务当标兵——阿克塞县民族新村社区党支部

〔组织点评〕

自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民族新村社区党支部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争创活动,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基础,以“做好四件小事、争做优秀党员”活动为抓手,取得了明显成效。采取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和评选表彰等方式,有力有序地推进了活动开展。通过采取集中学习、研讨交流、专题辅导等形式,切实加强党员、职工学习培训,提高了社区干部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促进了社区有人管事向有高素质人管事的转变。

——阿克塞县红柳湾镇党委

阿克塞县民族新村社区位于县城西端,下辖农牧民610户3100人,占全县农牧民人口的90豫,是城市化管理的农村社区,党支部从2009年开始推行农牧民党员“双重管理”,是阿克塞县少数民族人才培训基地之一。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民族新村社区根据县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自身实际,以“立足岗位做奉献,强化服务树形象”为总体目标,全面深入地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

率先垂范服务居民做模范

一是畅通民情渠道。社区坚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深入开展“八必访、八必记”活动,了解社情民意,解决居民群众存在的实际困难。如经过社区党支部的多次提议,县上在社区主街道安装路灯43盏,方便了群众出行。县上对新村社区下水管网进行更换,解决了群众管道被堵被冻、排水不畅问题,矛盾就此化解,营造了和谐社区。二是举办技能培训班。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学校、远程教育网等资源优势,每年举办民族刺绣、服装设计、串珠、设施养殖种植等技能培训班两期,使农牧民掌握一技之长,为社区富余劳动力的自主创业打下坚实基础,为社区农牧民的增收致富铺平道路。三是优化服务作风。要求社区干部职工到居民家中提供上门服务,到辖区走动发现问题,通过一线工作法养成密切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把社区分区划片,要求每位工作人员包干责任区,每天到辖区“转悠”,了解辖区居民情况,听取辖区居民关于社区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建议,随时解决问题。

精心管理打造宜居小城镇

民族新村是自治县结合县城搬迁同步实施的牧民定居工程,由牧民投资,县、乡政府补助修建而成。从建设之初,阿克塞县委、县政府就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超前意识的原则,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投资4000余万元,建成小康住房610套,户均占地面积300平方米,户均住房面积120平方米,完成了周边环境的绿化、亮化、美化工程,达到了水、路、电、数字电视、电话和天然气“六通”标准。整个民族新村街道整齐,门面统一,基础设施配套,功能齐全,农牧户庭院各具特色,人居环境恬静、温馨、和谐。如今老人在新县城养老、小孩在新县城上学、青壮年劳力在牧业一线放牧,农牧民群众真正实现了从游牧到定居,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变化,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了城乡统筹发展。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民族新村农牧民的教育管理,丰富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2004年7月修建了融办公、教育、娱乐、服务为一体的民族新村社区,内设农牧民活动室、阅览室、会议室、警务室、社区服务保障站、居民学校、婚育学校、计划生育工作站、就业保障服务站、残疾人服务站、最低生活保障服务站以及农牧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学校等基本服务站,同时配套修建了社区广场、卫生院、司法所、文化活动中心、廉租住房和养老院,相继成立了社区党支部、工青妇工作小组、民调委员会、禁毒工作小组、老年协会、文化宣传队等组织,广泛开展为民服务,努力打造服务完善、设施齐全、方便群众、工作一流的和谐文明新社区。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管理,民族新村社区不断提高规范化服务水平,使辖区内的农牧民群众享受到了和城镇市民同等的管理和服务,实现了“六个同等”,即:一是和城市居民同等入学和就医;二是和城市居民同等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三是和城市居民同等享受老年人生活补助,同等入住养老院,农牧民养老保障问题有效解决;四是和城市居民同等享受廉租住房;五是和城市居民同等享受城乡合作医疗;六是和城市居民同等享受市政基础服务设施。实现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心系群众和谐稳定促发展

“解民忧、解民难、解民需”是社区支部工作的重心。一是救助弱势群体。社区党支部通过多种渠道,年均自筹资金7000元,以社区“爱心救助站”为载体,每月为25户残困难家庭免费发放20元生活用品,变临时救助为长期救助,帮扶弱势群体。二是“低保工程”解民难。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城镇贫困人口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不留死角,避免漏保,做到实事求是,坚持原则,避免错保。保证低保金按时足额发放,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困难。三是“温暖工程”解民需。首先是把2010年度社区党员公开承诺活动中捐赠的960元现金对切肯等10户困难家庭进行慰问;其次是社区党支部自筹资金近3000元对哈布德开等5名老党员、李菊花等3名困难职工、袁凤萍等20户困难家庭进行慰问,送去大米、面粉、清油等生活用品,送去了社区党支部的温暖和祝福。

在社区里,社区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已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百姓关注的“民心工程”,已结出丰硕的果实,社区支部和广大群众共同描绘了和谐稳定、安居乐业的美好画卷。

获奖情况

被全国妇联评为“美德在农牧家”活动示范点;被全国民政部老龄委评为“敬老模范社区”;被省卫生厅评为“全省卫生村”;被酒泉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被酒泉市评为“市级标准化社区”;被酒泉市残联评为“残疾人工作先进社区”;被酒泉市文明委评为“绿色村镇”;被酒泉市文明办评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