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学思集
47551300000026

第26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作的《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的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新纲领。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科学原理、人民创造历史的科学原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也是我国各族人民的意志、愿望和利益的集中表现。它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展现出一个灿烂美好的前景。

(一)党的十二大报告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是因为它制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奋斗目标

《报告》指出,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这次代表大会至下次代表大会的5年间,我们要根据上述总任务的要求,从当前实际出发,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继续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认真整顿党的作风和组织,争取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报告》从经济建设、思想文化建设和政治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奋斗目标。从1981年到20世纪末的20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总产值翻两番。实现这个目标,我国国民收入总额和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将位居世界前列,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过程将取得重大发展,城乡人民的收入将成倍增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为实现上述经济发展目标,解决好农业问题,能源、交通问题和教育、科学问题作为今后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今后20年的经济发展,在战略步骤上要分两步走,前10年主要是打好基础,积蓄力量,创造条件,后10年要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振兴时期。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报告》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高度和我国社会发展前途的政治高度论述了社会主义除经济、政治方面的几个重要特征外,还阐明了这样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没有这种精神文明,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和我国当前的现实情况证明,社会主义社会是向着未来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目标不断前进的,这个进程不能仅仅依靠物质财富的增长,还必须依靠人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的不断增强。如果忽视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就会陷入片面性,就会使人们的注意力仅仅限于物质文明的建设,甚至一味注目于物质利益的追求。那样,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就不能确保社会主义的方向,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就会失去理想和目标,失去精神的动力和战斗的意志,就不能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袭,甚至会走上畸形发展的邪路。因此,我们既要致力于物质文明的建设,又要致力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报告》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与物质文明建设紧密相连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突出地提了出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两个方面,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知识水平的提高,既是建设物质文明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思想道德建设决定着我们的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性质。我们不仅要努力提高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精神境界,而且要在全社会建立和发展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型社会关系,使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劳动者。

《报告》指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保证,又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要把社会主义民主扩展到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来,并且把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同社会主义法制的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既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专政职能。在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阶级斗争还将在我国社会的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并且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因此,我国政治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有秩序、有步骤地发展人民内部民主,保证劳动人民当家做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那种看不到我国社会和过去阶级社会的区别,还要在我国社会里搞所谓“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革命”,或者还坚持搞什么“以阶级斗争为纲”,这是完全错误的;另一方面,要对极少数破坏社会主义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如果对形形色色的敌对分子从经济上、政治上、思想文化上、社会生活上进行的蓄意破坏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动,丧失警惕,坐而视之,放弃国家的专政职能,这当然也是不对的,是必须防止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全体人民的事业,只有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才能使各项事业的发展符合人民的意志、利益和需要,使人民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才能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有效的专政,保障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进行。

《报告》根据新的历史时期党的总任务要求,比较完整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思想文化建设和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深刻地论述了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思想文化则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经济对政治、思想文化起最终的决定作用,而政治对经济又有强大的反作用,思想文化也给经济和政治以巨大的影响。三者互相制约,又互相影响,互为条件,互为目的。因此,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过程中,必须全面地、协调地抓好这三个方面的建设,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忽视了哪一个方面,都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阻碍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奋斗目标的实现。

(二)党的十二大报告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因为它确定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报告》系统地、实事求是地总结了30多年来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新鲜经验,科学地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政策问题,确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过去,我们党独创性地寻求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相应地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现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也必须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经济建设、思想文化建设和政治建设。将来,社会主义社会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思想、政治、文化的巨大进步,最后才能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报告》不仅确定了全面开创新局面的奋斗目标,而且制定了实现奋斗目标的方针、政策、途径、步骤和措施。同时还提出了经济建设的四个重要原则问题,这就是:(1)关于集中资金进行重点建设和继续改善人民生活问题;(2)关于坚持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和发展多种经济形式的问题;(3)关于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原则的问题;(4)关于坚持自力更生和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的问题。与此同时,《报告》还提出了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一整套方针、政策和措施。《报告》还正确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政治和经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深刻地、创造性地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使之达到一个新的科学高度。《报告》充分肯定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定、党的十二大进一步发展的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页)我们有充分理由坚信,只要坚决地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坚定不移地走十二大指明的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能够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胜利实现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

(三)党的十二大报告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是因为它提出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四项重要保证”

《报告》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必须有四项重要保证:一是完成机构改革和体制改革;二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三是打击在经济领域和其他政治、文化领域危害社会主义的严重犯罪活动;四是整顿党的作风和党的组织,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四项重要保证关键是加强党的建设,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的特点和需要,对党员提出更严格的要求,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努力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报告》根据党的现状和新党章的精神,强调了在党的建设上必须着重解决如下几个问题:(1)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使党内政治生活进一步正常化;(2)改革领导机构和干部制度,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3)加强党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的工作,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4)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整党,使党风根本好转。回顾党的历史,总结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建设过程是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着的,是同党处理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任务紧密相连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建设也必须同处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任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局面,有赖于党的建设的加强,党也只有在正确领导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奋斗中,才能得到发展和进步。党的十二大以后,只要我们坚持贯彻执行新党章,切实解决好《报告》中提出的四个方面的问题,必将使党的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保证党坚强领导全国人民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纲领。

党的十二大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最重要的历史性会议,大会通过的中央委员会的报告和新党章,都是纲领性文献。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的开幕词中,对党的十二大的历史地位和大会提出的任务,党的十二大文件的精神,作了概括的阐述。我们要以开幕词作为总的指导思想,把十二大文件的学习、宣传切实抓好,认真贯彻执行。在各级党委统一领导下,根据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各级宣传部的今后一段时间的中心任务是,认真组织党的十二大文件的学习和宣传,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思想和工作的实际情况,发挥党的十二大文件巨大的动员和组织作用。各级领导及宣传部门的负责同志,要认真参加学习,组织领导学习,亲自宣讲文件,解答学习中提出的各种问题,使全体党员和干部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十二大所确定的纲领及方针政策上来。县市级以上单位的干部可以采取举办学习班或其他适当的方式集中的分期分批培训,学习党的十二大文件,总结经验教训,研究贯彻执行党的十二大精神的各项措施和办法。对基层单位的党员,分期分批举办培训班,深入进行党的十二大精神和新党章的教育,使他们对党的方针政策有清楚的了解,并懂得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各级宣传部门要在各级党委统一领导下,抽调一部分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党员干部,进行培训,作为宣讲员,向工人、农民、学生和居民进行宣讲。通过组织党的十二大文件的学习和宣传,使全体党员、全体干部和人民群众振奋精神,同心同德,艰苦努力,扎实工作,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奋斗!

(此文系1982年9月16日在浙江省地市县宣传部长读书会上的学习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