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先争优好书记
47545500000048

第48章 辛勤操劳为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

第48章 辛勤操劳为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记环县山城乡薛塬村党支部书记赵文君

〔组织点评〕

赵文君同志始终保持坚定的党性,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升个人能力,并将之运用于农村各项工作之中,引领村党支部一班人,带领群众勤劳致富,充分发挥了一名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环县山城乡党委

〔个人感言〕

薛塬村的发展,得益于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得益于村两委干部的团结奋斗,得益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赵文君现任环县山城乡薛塬村党支部书记、县人大代表。在薛塬村,只要说起赵文君,人人都跷起大拇指夸他是支部的好书记、群众的贴心人。

高中毕业后,由于家庭贫困,赵文君就回家务了农。赵文君做事勤快,爱动脑筋,自家的日子很快走在了全村群众的前面,但他认为“一人富了不算富”,他一直有个想法,那就是带领更多的人走向富裕,改变当地贫瘠落后的面貌。1991年2月,赵文君同志开始到村上任职,1998年任村党支部书记,开始了他带领群众发展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多年来,他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坚持以村集体事业和群众利益为重,带领群众改善条件、发展经济,使薛塬村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村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作为一名村民,赵文君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在农业生产中,他能够走在前、干在前,模范带头。对于一项新的技术,新的农作物品种,他总是乐于尝试,对于效果良好的,他又总是乐于推广。近年来,他不断致力于推广科学种田,宣传农业实用技术。随着山城乡马铃薯主导产业的发展,他积极响应,带领村民大面积种植马铃薯,引进新品种,进行示范田建设,培育适合本地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不断发展规模种植,截至2010年年底,薛塬村马铃薯年产量已达1500吨。为了使薛塬村马铃薯产业做大做强,走向市场化,他在本村修建库容1000吨马铃薯储存库1处,联系本村马铃薯种植大户及其他积极分子成立山城乡薛塬村马铃薯协会,现已发展会员百余户,使马铃薯产业成为本村的主导产业。

作为一名党员,赵文君以实际行动创先争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赵文君注重统筹结合,将创先争优活动与第六次人口普查、计划生育和农村工作等有机结合,力求使活动取得更好的实效。在推动这些中心工作中,他自己总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特别是2010年9月份人口普查摸底工作一开始,他自愿带头当起了普查员,每天挨家挨户地上门工作。清查摸底期间,天气炎热,一天下来,汗水早已湿透了衣服,可赵文君从没有不耐烦,也从来没有抱怨过。入户摸底期间吃“闭门羹”是常有的事,很多农户都要三番五次去才能见着,跟他同去的普查员有时候都觉得不耐烦,赵文君总是心平气和地安慰他们:“一趟不行再来一趟就好,总会碰上的。”他公开承诺要让村民2010年人均收入增加200元,要在薛塬村新修梯田2000亩,新修道路10公里,一向言出必行的他,年终兑现了他的诺言,在广大村民中赢得了一片赞誉。

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赵文君具有良好的奉献精神。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赵文君结合薛塬村实际,紧紧围绕“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创建文明和谐支部”的主题,带领全村党员和群众齐争共创,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活动成效。他利用村务公开栏,将创先争优活动相关知识通过板报或张贴图片的方式予以宣传,还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组织党员和群众收看中央、省市有关创先争优活动最新进展情况,切实增进了他们的创先争优意识。积极组织开展党内关怀活动,经常带领支部成员,深入贫困党员、患病党员家庭,走访慰问,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在工作中,他处处为村民着想,为村集体着想,一方面积极贯彻国家的各项农村政策,切实让国家的每一项惠农富民政策都落到实处,另一方面采取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和发动群众自筹的方式,努力发展村级经济,改善民生。2010年,通过多方努力,薛塬村向上级政府争取到了整村推进项目,兴修梯田2100亩,新建羊棚30个,引进绒山羊120只,推广牧草种植2000亩,新修村组道路30多公里。这些项目的实施,凝聚了他的大量心血,从规划到实施的每一个环节,他都严格把关,休息的时间少了,工作的时间多了;批评的声音少了,称赞的声音多了。

赵文君同志获奖情况

2005年、2011年,被中共环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2011年,荣获“环县劳动模范”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