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先争优好书记
47545500000032

第32章 创先争优勤政为民

第32章 创先争优勤政为民——记靖远县东湾镇党委书记魏平

〔组织点评〕

魏平在担任党政一把手的10多年时间里,数十年如一日,关心群众疾苦,积极争取项目,发展壮大支柱产业,把稳定富民作为自己最大的追求,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博大胸怀,将自己全身心奉献给了事业,奉献给了百姓。

——中共靖远县委员会

〔个人感言〕

在担任乡镇领导的10多年时间里,将自己全身心奉献给事业,奉献给百姓,用一串串坚实的足迹,谱写一曲曲华美而又动人的安民、富民、爱民之歌。

魏平在担任乡镇党政一把手的10多年时间里,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博大胸怀,将自己全身心奉献给事业,奉献给百姓,在崇山峻岭之间,阡陌农舍之中,用一串串坚实的足迹,谱写一曲曲华美而又动人的安民、富民、爱民之歌。

常思安民之策

作为一名地方党政一把手,就要保持一地安宁,维护一方稳定。这是魏平常说的一句话。他每到一地,都把安民作为党委、政府的首要任务来抓,努力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使群众安心致富。

到东湾工作后,魏平书记从信访工作入手,深入了解群众疾苦,亲自将一些疑难信访问题抓在手上,竭尽全力给予解决,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刘国忠,因10多年前的一次车祸赔偿事件,多次到北京上访,曾是全镇乃至全市闻名的老上访户、难缠户,要转化刘国忠是最不容易的事。魏平在了解刘国忠的情况后,积极与司法部门联系协调,多次上门与刘国忠谈心交流,让他相信党和政府一定会解决好他的问题。魏平主动从生活上对刘国忠给予最大的关心,在得知刘感冒时,他提着水果敲开了刘国忠的家门,还送去了500块钱,刘国忠感动地热泪盈眶,表示不再上访,他说他相信有魏平这样的好书记,自己的问题一定能够得到解决。通过魏平的努力,彻底为刘国忠解决了问题。其实像刘国忠这样的上访户很多,他都一件件地落实到位,群众称他是“人民的好调解员”。

常为富民之举

作为农村基层领导干部,最大的任务是富民,最重的工作也是富民,最主要的追求更是富民。这是魏平从政为官的座右铭。

在双龙乡履职期间,他先后争取项目支持,建成了北城大枣保鲜烘干工程,双龙下沟人畜饮水工程,北城村椿树湾提灌工程,碾湾水利维修工程,双龙提灌工程等;建成了10000亩的仁义大枣基地,发展种植枸杞3000亩,种植优质水稻6000亩和旱作农业双垄沟播种300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元提高到3300元。他调任东湾镇以来,发现当地土地盐碱化严重,种植水稻产量低,效益差,每亩年收入仅在1500元左右,针对这一情况,他多次深入村社调研,深入农户家中,通过算经济对比账,引导群众大力发展日光温室。可是由于物价和人工工资上涨,新建一座长80米左右的日光温室大棚需要一次性投入3万元以上,投资额度较大。鉴于群众投入能力有限,他多次到县里汇报,积极与农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协调支农贷款,有效解决农户建棚的资金难题。先后共协调落实银行贷款2100万元,农村妇女创业小额贴息贷款100万元,平均为每个新建大棚农户协调贷款2万元~3万元,从而使3000亩水稻改种为日光温室,建成大棚1500座,每亩大棚年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其经济效益是种植水稻的近10倍。为提高农民生产技术,魏平抓紧组织镇村领导、技术骨干、农民群众赴陕西杨陵、山东寿光等地考察学习蔬菜种植技术,在日光温室基地建设区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行技术承包服务制,技术人员常年奔波在生产一线,入大棚,进农户,包村包棚服务,遇到共性问题,及时将农民集中到一起现场讲解指导、示范操作。遇到个别疑难问题,邀请专家、科技骨干会诊解决。为筑牢富民的基础,他带领一班人先后争取资金850万元硬化了大坝、三合等村巷道路3.5公里,实施了杨柳、红柳人饮工程,开挖了排洪渠1.3公里,更新改造了大坝、南头等电灌站设备5处,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350户,建成东湾村文化广场,改建了南头村办公阵地。目前已争取到投资3637.25万元的世界银行农村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项目、镇域中心道路改扩建及给排水建设项目,投资208万元的杨柳村整村推进项目和投资500万元的三合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力争年内实施,人民称他为“能跑项目、能要钱的好书记”。他说:“在一个地方当书记,就是这里的当家人。不但要保一方平安,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发展地方经济,要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必须付出真感情,在这儿工作,解决了老百姓需要解决的事情,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拥护,营造出一种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不但老百姓高兴,干部高兴,而且自己也很高兴!”

常怀爱民之心

当地的老百姓说,魏书记的心肠好,只要看到谁家有困难,他都会不遗余力地伸出援手,特别是那些家境贫寒的老太太,他更是慷慨相助。

杨柳村村民杨宏一心想建一座大棚,但家境困难无法建棚,他得知后,主动用自己的工资担保为杨宏贷款2万元,帮助其建成了一座大棚,年收入1万元,使杨宏逐步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有一次他在下村时,看到一位老太太因无钱治病而在家呻吟不止,他当场给了老人家300元,并嘱其家人带老人家去看病。回到镇上,魏平在主持班子会议时,讲到下村的这一幕,哽咽地说:“我们常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真当我们‘父母’有难时,像这样的人家,我们该怎么做?”由此,他在全镇发起“访贫问苦”活动,要求每一个干部每年至少走访一个贫困家庭,解决一件具体困难,并严格进行考核。为了保障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在救灾、救济、低保、五保等款项发放上,要求全部实行“直通车”,坚决杜绝中间环节,为每户发一本存折本,低保、五保等困难户可以直接在信用社支取,及时有效地把救灾救济款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

多年来,魏平以他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为百姓办了一桩桩好事,解决了一件件难事,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爱民如父”的崇高内涵。东湾镇四万多干部群众用亲眼见证了这位好书记的谦和务实,亲眼见证了这位好书记雷厉风行的好作风,亲眼见证了在这位好书记的带领下东湾脱胎换骨的新变化!

魏平同志获奖情况

2001年,被评为“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

2009年,被评为全县“优秀党务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