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先争优好书记
47545500000021

第21章 铁汉真情照民心

第21章 铁汉真情照民心——记山丹县陈户乡东门村党支部书记徐逢林

〔组织点评〕

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他作风扎实,甘于奉献,舍小家、顾大家,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艰苦奋斗、锐意进取,以一种全新模式领跑全县新农村建设,在全县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孵育了“徐逢林精神”,引发了“徐逢林效应”。

——山丹县陈户乡党委

〔个人感言〕

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的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奋斗,才能品味幸福的人生。我奋斗的目标就是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发家致富,过上好日子!

他靠着睿智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从普通农民成长为资产上千万的致富能人,他凭着满腔的热忱和艰苦的拼搏,带领全村群众走上了创业致富的康庄大道,他就是山丹县陈户乡东门村党支部书记、翔宇劳务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山丹县民俗文化产业协会会长徐逢林。

让群众口袋“鼓”起来

东门村人均耕地不到2亩,“守家种地,终无活路”。如何加快村级经济发展,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是他必须直面的重大问题。为了坚定发展信念,他提出了“打造能人班子、破解增收难题、党员带头致富、共建山丹华西”的发展思路,带领群众多条腿走路,多渠道增收。2007年以来,他抢抓连霍高速公路、西气东输等一批国家重点项目建设机遇,牵头组建了翔宇劳务公司,每年组织带领本村及邻近村社劳务人员400多人,赴嘉峪关、银川、兰州等地搞劳务输出,年均实现劳务收入1500多万元,人均2万多元。为了稳定农业生产,就地增加群众收入,徐逢林自己拿出16万元,通过入股的方式向群众集资12万元,办起了免烧砖厂,年生产免烧砖180多万块,吸纳本村劳动力60多人,人均年收入2万多元。同时他还多方筹资200多万元,恢复5000亩撂荒地,并且全部种上了经济作物,将昔日的戈壁滩变成了今日的“米粮川”。

让百姓家园“靓”起来

群众的口袋鼓了,想和城里人一样住得舒适一些。徐逢林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因势利导,提出了“打通老区、建设新区、贯通两驿”的产业规划布局和“产业特色化、基地规模化、收入多元化、管理民主化、居住社区化、乡风文明化”的“六化”目标,组织带领群众掀起了新农村建设的热潮。2008年以来,他抓住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的机遇,争取到中低产田改造、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等10多个项目100多万元资金,建起了集教育培训、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村级综合活动场所和东门村农业综合开发区。2009年,东门村被列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为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徐逢林自己拿出10多万,组织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群众代表组成“百人大团”,赴华西考察学习新农村建设经验,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农村社区化管理模式,并采取整合项目资金、致富能人捐资、村上筹资、群众集资等方式,筹措资金400多万元,建成了新河驿生态住宅区,建起农民住宅楼6栋144户、商铺96间,60%的农民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2011年又开工建设4栋农民住宅楼。已有55年党龄,现年78岁的何希尧老人由衷地说:“没有想到自己在风烛之年还能像城里人一样住上新楼房,徐书记真的是咱们的主心骨,这样的党支部我们衷心拥护。”

让群众生活“乐”起来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口袋里有钱了,但村里也出现了赌博酗酒、封建迷信、大操大办等一些不良风气。徐逢林又一次陷入了沉思。他深深认识到:口袋富不算富,脑袋富才是真的富。为此,他多方筹措资金,建起了高标准党员活动室,添置了全新的办公桌椅,开通了宽带互联网和远程教育网,为党员群众了解党的政策、学习科技知识、掌握致富信息提供了阵地。徐逢林乐善好施。这些年他先后为鳏寡孤独、困难群众、辍学孩子无偿捐助资金10多万元。冯富贵、徐国海等10多户困难家庭在他的帮助支持下,不仅学会了致富技能,有的还自己拉起了队伍搞劳务,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徐逢林喜欢吹拉弹唱,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他牵头成立了山丹第一家民俗文化产业协会,自己也被推选为会长,他自己投资购置了鼓、锣、二胡、唢呐等乐器和服装,积极组织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今的东门村,村容村貌干净整洁,邻里之间友爱和善,农家院里笑语连连,文明和谐的气息蔚然成风。

徐逢林同志获奖情况

2006年,被中共山丹县委表彰为“优秀村党支部书记”;

2007年,被中共张掖市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

2009年,被中共山丹县委、县政府表彰为“扶残助残先进个人”;

2010年,被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表彰为“甘肃省劳动模范”;

2010年,被中共山丹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农村工作先进个人”和“群众文化活动带头人”荣誉称号;

2011年,被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表彰为“返乡创业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