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先争优好书记
47545500000015

第15章 用朴实铺就致富之路

第15章 用朴实铺就致富之路——记阿克塞县阿克旗乡东格列克村党支部书记哈兰

〔组织点评〕

哈兰不仅靠自己的勤劳智慧发家致富,而且还开拓创新带领大家艰苦奋斗,共同走向致富的道路,他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作“咱们的贴心人”。他心系于民,甘愿与民同甘共苦,脚踏实地为民着想,从民众中来,到民众中去,体现了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良好作风。

——阿克塞县阿克旗乡党委

〔个人感言〕

我只是一名在最基层工作的共产党的干部,但是不管我在什么样的岗位,干一行,爱一行,爱岗敬业、甘于贡献是在平凡工作岗位上争创佳绩的最好诠释。我要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做出最大的贡献。

当人们提起阿克旗乡东格列克村党支部书记哈兰的名字时,阿克旗乡的男女老幼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人们的脑海里立即就会显现出他朴实能干、邻里和睦、助人为乐的身影。大家对他赞不绝口,因为哈兰不仅靠自己的勤劳智慧发家致富,而且还开拓创新带领大家艰苦奋斗,共同走向致富的道路。

哈兰,男,哈萨克族,出生于1961年3月,是阿克塞县阿克旗乡东格列克村一名普普通通的牧民,他生在草原,长在草原,是土生土长的哈萨克牧民的后代,曾经有过艰难困苦的生活,曾经为寻找致富之路流过泪、流过汗,受过挫折。他是老党员,搬到新县城定居后乡党委任命他为东格列克村党支部书记,东格列克村大大小小的事都要处理,比如打扫卫生、检查卫生,带头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哈兰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平时都通过自学党的新政策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011年1月在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哈兰又一次全票当选为东格列克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哈兰兢兢业业工作,带好村班子成员,做好各项事务的领导决策,有事村班子成员一起商量,不能解决的向乡党委、政府汇报。在阿克旗乡的三个行政村里,属东格列克村两委班子最团结、工作最积极。都说“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东格列克村的各项工作能走在全乡各村的前列,这都得益于哈兰的领导有方。干农牧村群众工作是一项难度很大的任务,他白天忙于支部工作,晚上还要自学党的方针政策、支农惠农政策等,以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

东格列克村草原高寒缺氧,气候异常,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因此,随着县城搬迁,部分青年牧民放下羊鞭,雇工放牧,而自己却搬迁到新县城去了。哈兰没有这样做,不管是骄阳似火、烈日炎炎的夏季,还是寒风刺骨、风雪交加的严冬,他始终不离开牧业生产一线。与此同时,由于部分弃牧享福、雇工放牧的牧民常年居住在县城,对自己的羊群不闻不问,又加之雇工缺乏经验,致使经济收入逐年滑坡。这一切哈兰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利用冬闲季节走家串户,以自己羊群的发展壮大历程为实例,帮助他们算经济效益对比账,劝说他们跟群放牧,重操羊鞭,靠自己的双手发家致富。在他的带动下,全村20多户养羊大户重新操起了羊鞭,念起了羊经,做起了羊文章。

每年五六月是兽医工作人员防疫灭病的繁忙季节,自从在牧业点上注射疫苗以来,哈兰没有一次落下的,由于乡政府兽医工作人员少任务重,无法及时完成防疫灭病工作,哈兰义务当起了兽医助理员,多年来奔波在牧业生产第一线,掌握了一手好技术,给牲畜打针是他的拿手好戏。他辛勤奔波在牧业生产上,每天要药浴六七群羊,平均每群羊六百多只,五月的戈壁上风毒、日毒,一天干下来,浑身的羊膻味,脸上的皮肤被日头晒得起了皮,一抓就是一把,胳膊肿得抬不起来了,咬牙硬撑着。

哈兰自己的文化程度并不高,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但他并不放弃,自己制订了学习计划,购买了学习资料,闲时便埋头学习,不懂就向其他同事请教,掌握了不少基层工作经验,同时带动了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半月谈》期期不落,养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

他在致富道路上并没有忘记自己作为领头雁的责任。他关心爱护大家,不论村上谁家有大病小灾,他都去看望,帮助解决困难,不论是谁家小两口闹矛盾、婆媳不和睦、邻里之间有纠纷,他都去帮助调解。只要是艰苦的地方总看得到他的身影,他心系于民,甘愿与民同甘共苦,脚踏实地为民着想,从民众中来,到民众中去,体现了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良好作风。

哈兰同志获奖情况

1995年,被中共阿克塞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1998年,被阿克塞县阿克旗乡党委评为“优秀村干部”;

1999年,被中共阿克塞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2003年,被中共阿克塞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2009年,被中共阿克塞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