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传奇捉鬼师
4753000000061

第61章

进了庙,里面极为空旷,虽然说不上破破烂烂,但显然也是年久失修了。

除却四根顶着屋顶的柱子外,庙里便只有一尊没了头的神像。神像上不知被什么人泼了不少红油漆,身上的衣袍雕琢的还算精致,只可惜自脖颈往上什么都没有,生生破坏了整体的形象。

已经看不出来这到底供的什么神,但是显然,它的头是被人为破坏的,自然断裂可没有这么齐整光滑的断口。恐怕是由手法相当老练,力气也相当大的人以斧子将其砍断。

目光下移,在神像底座的附近,有着几块特别小、特别碎的碎片。

“这些应该都是当年红卫兵做的…”韦懿看向五米左右,没有头颅的神像,轻声喃喃。

捡起来两片看了看,再对照了一下位置,脑子里自动脑补出了当时的情景。

一个健壮的壮年男子,踩着梯子到了与神像头齐高的位置,下面是十几个身穿军绿色衣服,带着红卫兵袖章的年轻人。

在十几名红卫兵的喧闹中,一桶桶红色油漆泼上了神像原本精致华美的衣袍,那中年人抡圆了胳膊,随着他的一声大喝,斧刃带着风嵌进了神像脖颈中。

如此反复了十几下,神像栩栩如生的硕大的木脑袋滚落,在达到巅峰的喧闹中,砸在了地上,“咕噜噜”滚了几圈。最后,在红卫兵们打到牛鬼蛇神的呐喊中被带走。

自那之后,这里也就不再有人来供奉烧香,自然也就没有了人修缮神庙。以至其渐渐破落,到了今天,没有彻底坍塌都是走运。

至于这里为什么会干净到几近一尘不染的程度?

心中正纳闷着这个问题,几声沉闷的桌腿落地声在背后,神庙正中央的位置响起。

不知何时消失了一会儿的韦懿,带着道士开坛做法所需要的一应事物回到了这里。看这齐整的准备,显然她已经选好这里有一段日子了。那这里自然也是她打扫的,否则真的几十年没打扫过的地方,估计光是走路带起的灰土就能呛死一个两个的。

当然,把飞到天边的思绪拽回来。当下之急还是:韦懿弄出来这么一堆东西到底要做什么?

看着铺在长方形的木桌上明黄色的桌布,中间还有个黑白太极,显然是道家的东西。而目前这里唯一会动的两个生物中,我显然比她更像道士。

再想到我貌似还没给她说过我其实不能算是道士,以及韦懿上午所说的要我帮个忙,这一切到底是干什么用的貌似已经不言而喻地摆在了我面前。

不过作为一个“野路子”,为了避免露馅,我还是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地开口:“今天晚上你说要我帮个忙,帮什么?”

“开坛,作法,请神。”说完,她将手中的银色铃铛朝我举了举示意,显然是要以此为媒介。

干脆利落的六个字,彻底打碎了我心中的最后一丝侥幸。

不过看她准备的东西挺齐全,如果只是最基本的请神,或者说招魂,那我应该还是可以勉强胜任一下。毕竟虽说没有学过,但是没吃过猪肉…没开坛做法招过魂请过器灵,难道还没看师傅他老人家忙活这个?

凭借着记忆深处已经不大清晰的那点回忆,为了亲眼看看这铃铛到底何珍贵之有,硬着头皮站到了“请神坛”的后面。

将两根比起寻常的香要长上一截、粗上一大圈的香分别插进左右两个香炉中。拿起一张符,以符火将两根香依次点燃。然后将正在燃着明黄色火光的道符,火头冲下的放进了我正对着的有着些许繁杂纹路的青铜盆中。

此时,盆里空无一物。

没有了我去刻意控制,剩下的大半张道符,没几秒就如同寻常纸张一般,被火光吞噬。待到跃动不定的火光稳定下来的时候,盆中已多了一小把黑灰。

余光偷偷地瞥了韦懿一眼,发觉她虽然聚精会神地看着,却一直冷着脸一言不发。

看来她果然是对道家的东西一点不懂,估计就连这些准备的东西都是别人预先告诉她的。

见此,心中不由松了口气。既然她真的是不懂,那我也可以放心地补上之前一紧张忘了的一步…

“铃来!”我假装全神贯注地盯着青铜盆,嘴唇微动。

破风声由远渐进,抬起右手,在半空中一把接住划出一道抛物线的银铃。

入手冰凉,一种光滑却又粗糙的奇怪触感自手心传来。

果然,与前些日子,那乱葬岗彻底碎成粉末的铃铛触感极其相近。虽然当时只是中指与食指双指与铃铛有过接触,可是这种奇妙的触感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愣了一下,紧接着从桌角拿起一根红线,将铃铛穿了起来。

比了比长短,将红线截断,留在手中的带着铃铛的这一段,刚好就比两根香之间的距离要长了那么三四厘米。刚刚好,可以做到使其有一个下坠的弧度,却又不会过低。

将手中这段红线的左右两端,分别系在两根香中间偏上一些的位置。

松开手,铃铛自然垂下,在半空中晃荡了几下,却没有发出任何响声。

拿起一旁的小酒坛子,揭开坛口的封泥往里面看了一眼。

里面有着小半坛子暗红色的液体,由于我的动作,这些液体此时正在一高一低地波动着。

将封泥重新摁回去,将小酒坛交于左手,右手则拿起笔锋浸在一小滩放在圆盘中的朱砂的毛笔。

此时,笔锋已经完全被朱砂染成朱红色,而且朱砂未干,刚一拿起就从笔尖滴落了一滴,重新融进那一小滩朱砂。

左手将酒坛举高了些,原本托着坛底的左手,换到了坛身周边,整体成虎口形状将酒坛紧紧握住。

朱红色的笔锋贴上坛底,朱砂在漆黑的坛底填上了或直或弯的一道道线条。

连续十几笔后,坛底朱砂所拼成的图形或者说字,与大多数道符之上的图案一模一样。只不过若是留心,便能发现,我此时每一笔每一画的顺序都是与寻常画符完全相反。

原来的最后一笔化作此时的第一笔落下,原来的第一笔如今最后一刻才点下。这也是为何,没到最后几笔前,整体看上去就如同一道道随性涂鸦一般,令人眼花。

左手一颠,酒坛稍斜,朝上腾了十几厘米。趁着这个机会,左手平摊成掌,五指微屈,放到了酒坛正下方。

眼中一亮,嗓子深处发出一声闷哼,一股热流沿着左臂流至指尖。左手五指恰好避开了红色的朱砂,五指指肚尽皆贴在冰凉漆黑的坛底。随后动作不停,稍一接触,感到指尖温度冷下,便猛然将五指再次摊平,速度之快,甚至快过了酒坛的下落。五指彻底伸直后,左手稍稍朝下一沉,随后以平摊的掌心向上一撞……

“喀…”一道微小的裂缝沿着坛底向上蔓延,与此同时,坛口封泥一颤,发出“嗡”的一声颤音。

右手将笔放到桌上边缘处,然后右掌覆上封泥,手心用力将封泥边沿卡住,整个摘下。

裂缝蔓延扩散的势头戛然而止,再看封泥,此时面向坛中的那一面已彻底化作赤红色,另一面也有些许淡红渗透过来。此时的封泥握在手心,如同握着一颗火红的烙铁,热得发烫。而酒坛则冰凉似冰,些许白霜在裂缝深处率先出现,逐渐朝四周扩散。

将酒坛扔到一旁,本应响起的破碎声,竟被一声重物落地的“嘭”所取代。余光瞥过,此时的酒坛落地滚了几圈,除了坛身上又多出了几道裂缝外,竟没有丝毫变化。里面原本液态的暗红色液体也并未流出分毫。

封泥落进青铜盆中,将本在里面躺着的黑灰砸乱,些许甚至随着风压飞出了盆边。

双手其余三指握拳,食指中指笔直伸出,双手双指分别夹上了左右两柱香香头稍下红线稍上的位置。

气沉丹田,指尖一用力,缓缓朝上移动。

随着手指的动作,夹在其间的香身也如同被晒化的冰棍一般,变成无数粉末,自缝隙间洒下。

此时,双手双指几乎已经分别彻底闭合在了一齐。

仍燃着光亮的香头也不例外,变成无数火星洒落。与之前落下的亮黄色粉末一同,无风自动,朝着中间的青铜盆落去。

待到我双手收回,两根香自红线往上已变得比寻常的香还要细上一圈。看上去,就如同两座圆柱形高塔顶端,又额外加了两根避雷针一样。

不过此时,我和韦懿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集中到了我身前的青铜盆中。这造型突兀的两根香,倒是没引起我们什么兴趣。

只见青铜盆中,封泥赤红色的那一面朝上,静静地躺在盆地黑灰的包围中。直到第一点火星落到其上……

幽蓝色的火光,如同湖中心砸下了一粒石子,向四周扩散的波纹一般。不过眨眼功夫,盆地无论是封泥、黑灰,还是在火星之前不久刚刚落下的粉末,都化作了火光的载体。

青铜盆中凹凸不平的诸多东西,此时在火光的照耀下,逐渐融化,然后相融,真正意义上的变成一个整体。

幽蓝的火光逐渐黯淡、熄灭。

待到火光彻底消失不见,盆中只剩下了一小滩黏稠的暗红色液体。

见自己居然真的一套工序行云流水地做了下来,心中不由暗道一声庆幸。稍缓了一口气,双手分别拿起一张道符,分别一颤,然后扔向青铜盆中……

两团火光在半空中划过一道曲线,落进盆中,点燃了如熔浆一般的暗红液体。

与之前的幽蓝色火光不同,此时的火焰是晃眼的橘红色。而且也不是那般平缓的朝四周蔓延,而是在火光出现的第一时间,整片液体就从里到外燃烧了起来。整体变成一个火球,耀眼到了晃眼的地步。令我不禁眉头一皱,下意识地就要抬手遮在眼前。

而这光亮来得快,去得却也同样得快。

手刚到嘴前,火光便已经无声无息地于刹那熄灭。这剧烈的反差,快到令人反应不过来。

看着已经空无一物的盆底,心中一阵嘀咕。

“难道出问题了?不对呀,当初师傅就是这么做的…难道我忘了哪一步?”

就在我心里一阵发虚,担心会不会由此而导致露馅的时候,旁边的香飘落下些许香灰。这些灰白色的香灰,被气流带着,在半空中打了个转儿,最终飘落进盆中。

在四道目光的注视下,灰白色的香灰瞬间潮湿,发出极轻微却依旧可闻的一声“滋~”

“叮!”

清脆悦耳的铃声响起,随之而来的,是一阵呜咽而入的阴风。自始至终,都没有丝毫动静的银铃,此时一上一下晃荡着,每一个上下,都会响起清脆的一声“叮”。

青铜盆底,不知何时出现了一汪清水,此时仍然在飞速的增长着。两旁的香,顶头的两点光亮同时黯淡……

竭力眨了眨眼,我看见一道道极淡的白气,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融入银铃之中。

每一道白气彻底融入,都伴随着一声愈发清脆、响亮的“叮”。

韦懿眼中一亮,情不自禁地朝着在半空中上下翻腾的银铃伸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