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如何与大人物打交道
47474200000032

第32章 千万不要踩地雷——与大人物打交道要注意的几个细节(3)

讲话要把握好机会,时机未到不可以说得太早,机会一到,该说就说,不说反而不好。有机智有才谋的人,恐怕机密泄露,不敢多说话;有道德修养的人,深怕话说错了,所以三思而后言;有信义的人,恐怕滥说话不能兑现,也不敢多说或轻诺。会说话的人话虽然不多,但词句中肯而恰当,能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收效很大。因此,说话要恰到好处,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在求人办事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如何说话,如何清楚明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即使是再沉默、再内向的人,在必须开口说话的时候,也一定要说。说话是表达思想、传达内心声音的工具。所以,在求人办事时,要尽量使自己说话的目的达到最高境界,但不能伤人或失和。古人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寡助之至,亲戚叛之。只有愿意帮助你的人多了,你求人办事成功的概率才会变大。所以,求人办事说话时一定要注意向对方灌输自己的思想,使对方感同身受。

6.直言直语,不如委婉求人

在求人办事中,总会有一些使人们不便、不忍,或者语境不允许直说的话题内容。需要把“词锋”隐遁,或把“棱角”磨圆一些,使语意软化,便于听者接受。说话人故意说些与本意相关或相似的事物,来烘托本来要直说的意思。这是办事说话时的一种“缓冲”方法。许多交际实践证明,委婉语育不仅是必需的“缓冲”,而且是重要的“润滑剂”,同时,也直接反映说话人的形象。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回忆1972年访问中国时,他就把周恩来和江青跟他会见时的“见面语”作了比较:

周恩来:“您从大西洋彼岸伸出手来,和我握手。我们已经25年没有联系了。”而江青:“你为什么从前不来中国?”

汉武帝刘彻的乳母曾经在宫外犯了罪,武帝知道后,就打算依法处置她,乳母想起了能言善辩的东方朔,请他搭救。东方朔对她说:“这不是唇舌之争,如果你想找到解救的办法,就在将抓走你的时候,不断地回头看着汉武帝就行了,但千万不要说一句话,这样做,可能还会有一线希望。”当汉武帝传讯这位乳母时,这位乳母有意走到武帝面前,要向他辞行。当时东方朔正在旁边侍坐,只见乳母面带愁容不停地看着汉武帝。于是,东方朔就对乳母说:“你也太痴了,皇帝现在已经长大了,再也用不着你的乳汁养活了。”武帝听出东方朔话中有话,面部顿时露出凄然难堪之色,立刻就把乳母的罪过赦免了。

在人际往来的过程中,很多人常会标榜自己是个“直肠子”,不会绕弯,喜欢直来直去。但是,直话直说未必会有相应的效果。要随机应变,不能讲的就不要讲,要讲就拐个弯,点到为止。所以,请记住,必要时要正话反说,硬话软说,让自己的舌头打个弯。正话反说是一种实际运用上的意思跟表面的意思正好相反进行论辩的方法。在求人办事时大家应该注意的是:直话直说不是幽默,巧妙暗说才显得幽默无比;实话实说也不能算做幽默,将实话“虚说”才能称为上乘的幽默。幽默与现实生活通常只有一步之差,关键就在于你如何实现二者的巧妙过渡。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达成目的,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比如,一句话说不好,很容易伤及人的面子,如果是在大人物面前,则更加不好挽回。所以采用迂回战术,委婉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7.感动对方要把握好时机

有一位戚先生,他是某贸易公司的负责人,他的座右铭便是“尽人事,乐天命”。

他原是一家杂志社的记者,杂志社因经营不善倒闭,他便成为一名自由撰稿人。后来,他又被某广告公司网罗,从事编辑工作。没多久,又转到一家规模颇大的贸易公司,成为总务部门的正式职员。而后,因为颇具才干,很得主管赏识,转调业务部经理一职,此后,他成了一位优秀的贸易从业人员。

但是,戚先生对他先前的采访、撰稿工作一直不能忘情。有一段时间多才多艺的他,一连好几天守候在一个摄影棚里,目的只为和某艺人接近,以便收集一些有关明星专辑的稿件资料。

偏偏不巧的是,就在戚先生准备出版自己编撰的专辑同时,该艺人所属的某电影公司也想出版一本纪念特刊,特刊里将安插一篇有关该艺人的专访报道。该艺人从公司的利益出发,拒绝了戚先生的请求。

接连下了好几天雨,该艺人的态度仍然坚决,戚先生忽然灵机一动,心想:“或许就只有这个办法,可以打动对方的心了。”因此,他决定冒着大雨,到该艺人的摄影棚前,坐在他经过的道路上等着。

终于,这位艺人被他的诚意感动了,改变了自己的态度,答应接受他的访问,并提供专辑的资料。

戚先生认为该艺人之所以能够回心转意,主要是自己具有这样的信念:只要心诚,石头也会开花的。从这以后,他就抱着这种信念处理任何事情,结果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化不可能之事为可能”,这是你求人办事身处劣势时应持有的信心。

在办事时选择适当的时机非常重要。如果无法找出适当的时机,或者时机到了却不知利用,那么,办事仍旧是要失败的。也就是说,你非但要能把握住时机,还要积极将其化作行动,如此才有成功的希望。

有的时候,看似很多糟糕的事情其实都是最好的时机,在这种情况下,最容易感动对方,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

人的一生总是会有起有伏的,也就是说既会有辉煌的时候,也一定会有不如意的地方,尤其是大人物,他们一旦遭遇到某些变动,起伏的幅度也许会比普通人更大。这时,一定不要因为他不如意了就不再接近他,最忌讳的是落井下石的行为。

很多人以为这时候与他们相处也没什么用,其实不然,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人物即使不如意的时候,他们翻身的机会也比普通人大得多、快得多,所以切不可以一时的现状来看一个人未来。所以说,这个时候,是接近他们并得到他们信任的最佳时机。人们总是很容易锦上添花,却很难做到雪中送炭,原因就是势力心往往是人性的弱点,被锦上添花者的现状总是一目了然的,只要顺风顺势,说些好话,投点成本,将来就可得到更大的回报,因此,大多数人都喜欢采纳这种方法。而雪中送炭则是在对方前景堪忧的情况下给人以帮助,投入成本后不但可能收不回,还有可能被其所累,这也是大多数人不能接受的原因。

但是很少有人想过,锦上添花之时,可能人并不会对你有特别的印象,而雪中送炭者则会被人深刻地记住,一旦对方经济环境或社会地位恢复,他就会以某种方式偿还这份人情,而且也远远比想像的要深厚的多。

某部长到了退休的年龄,从要职上退了下来。权力的失去让这位老部长心里感到空荡荡的,更让老部长,感叹人心冷暖的是:以前在位的时候,家里总不断来人,不论是走后门的还是办事的,人们带着大礼小礼来看望他,逢年过节,家里真可用门庭若市来形容。当他一退下来,就很少再有人上门了,尤其是今年过年,除了单位上例行的拜访以外,几乎没有人上门。老部长心里非常的失落。

这时,只听一阵敲门声,老部长打开门一看,是部里的一个小办事员小李,刚进部里一年多的大学生,只见他提着礼盒,恭恭敬敬地给老部长拜了个年。老部长心里一酸,眼泪都差点掉下来。他亲切地拉着小伙子了解他的生活、工作。

过了没多久,老部长被反骋回部里担任要职,上任的头一天,家里又挤满了前来祝贺的人们,老部长一一应付着,但却比以前更多了一份冷眼旁观的意思。上任后的老部长,非常关心小李的工作,经常对他指导,没多久,就将他提拔了上去。

人们说患难见真情,只有在对方困难的时候,为他所做的一点一滴才显得格外地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