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气象活动小组成立于1992年,指导教师杨恩红、马月娥、张卷、董俊华等。坚持多年指导学生进行天文观测和天气预报等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将来献身科学的敬业精神。
小组成立之初,学校开辟了气象园地,派张卷老师去河北省气象局购买了气温表、地温表、雨量器、蒸发器、风向风速仪、日照器等气象观测仪器。用学校物理实验室的气压计和生物实验室的望远镜,请学校木匠师傅按要求做了百叶箱,后与大名气象站联系,请他们指导将器材安装好。在报名的学生中培养了几名骨干作为小组长,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分成天文组和气象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各组由组长带领进行天文和气象的观察和观测。
宗旨:学习有关恒星、日食和月食、月相、流星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加深对天文气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讲授观测的方法,激发学生认识观测与学习天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气象观测素养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计划:因气象观测和天气预报是一项需要长时间持续进行的工作,所以小组成员要选择有浓厚兴趣的同学参加,这是第一步;接下来,向学生讲授有关气象的基础知识,观测仪器的结构、作用及使用,观测的时间要求,注意的事项及进行记录的方法,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观测、记录、统计、分析、预报等方面的基本技能、技巧;第三步,把气象小组成员分成若干小组,并选出组长,轮流值班,分工协作,长期进行观测。
利用学校气象园地和观察天象时机,定时、定点、定人员、定内容,分工合作进行观察观测和量算活动;指导教师通力合作,形成学生培训、天文观测、气象观测、数据记录、日志总结报告等工作制度,把天文气象小组办成学校科技活动的品牌。
天文小组的要求:小组成员必须会自制活动星图和看星图认识星座,了解有关星座的故事,熟悉春夏秋冬四季星空和各季节的主要星座。利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月球,熟悉月球表面状况,记录月相变化情况,一月一总结。
气象小组的要求:掌握各种气象仪器的观测方法,能准确读出或量算出气温、气压、降水、蒸发、地温、风速风向、日照等各项数据。气温、地温每天7:40、13:40、19:40观测三次,然后根据气温值查算出温度,并算出每天每月每年的平均值,以及每天的最高、最低气温值和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值。其他仪器每天观测一次(暴雨季节除外),注意定时换试纸和注水,风速风向要在三层楼顶上观测,并准确记录各项数据。做到每月总结,每年汇总,并把记录的各项数据整理保存,作为以后研究气候资料的依据。
效果:天文气象活动,使学生巩固和加深了所学的天文气象知识,全方位提高了学生天文气象观测和量算的综合素质,激发了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对宇宙奥秘探索的信心,培养了学生从已知到未知、从观象到本质,积极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精神。学生自觉、认真、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及合作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和加强,学生的兴趣、知识、实践、技能融为一体,为将来从事小学自然课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6.生物活动小组
生物标本制作活动始于1991年。当时生物课本中的一些物种本地没有,学生无法感知。刘金海老师便去山东采集来植物标本,在原办公楼东侧的一间平房内搞种子发芽实验,效果很好。学生对这种教法印象极深。生物活动小组组建于1992年,指导教师李雅敏、刘金海、范增礼、庞振华。连续多年指导学生活动,培养了学生爱自然爱科学的情感,强化训练了学生的教学基本功及职业技能。
宗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培养学生从事小学教育工作所必备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种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内容与要求:①识别生物解剖器械、采集工具等仪器,说出各仪器的名称、性能、用途;识别植物,要求说出中名、科名;识别动物,昆虫纲,说出种、所属目;鸟纲,说出种及所属生态类型。②显微镜操作技术。基本要求:了解普通显微镜的用途;熟悉各组成部分的名称、位置和性能;学会使用显微镜;明确使用显微镜中的注意事项及保管知识。③临时装片、涂片制作、观察和绘图。基本要求:明确制作装片、涂片各自适宜哪些标本类型;材料、仪器、用具准备恰当;操作规范。④实习测量胸围差、身高、体重。基本要求:会运用有关名词术语;用软尺量胸围差、测肺活量;正确量身高、体重。⑤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基本要求:会用有关名词、术语;能自制简易工具;熟悉一般的采集知识;学会制作蜡叶标本,懂得蜡叶标本的保存常识;了解浸制标本的材料类型,学会一般制作方法;会制作叶脉标本;熟悉采集、制作过程中自身安全保护知识。⑥采集和制作昆虫标本。基本要求:掌握有关名词、术语的含义,并会应用;学会自制简易用具;熟悉采集昆虫标本的一般知识,包括所需用具、药品等;干制的基本方法;浸制的基本方法;昆虫标本的保存管理方法;采集过程中自身的安全保护。⑦解剖生物(包括花、蚯蚓、蝗虫、鲤鱼等)。基本要求:能用解剖器具按解剖要求对上述生物的整体和局部进行解剖。⑧会简易黑板画。要求:线条清晰、形体比例合适、位置适当。
效果:通过上述各项技能训练,学生的基本功和职业技能得到很大提高,效果显著。学生的基本功和职业技能考核,过关率达98.5%。在1997年省考核中,学生过关率达100%,受到省检查组的好评。通过对本地常见植物及昆虫的调查,采集制作了615个标本,已签订20个科100余种植物,50余种昆虫,充实了实验室的教学标本。
7.科技发明小组
科技发明小组成立于1995年底,辅导老师李凤真。它的前身是“实用化学小组”。1995年1月,中国科技大会提出了“科技兴国”的号召,大力倡导培养青少年的发明创造能力,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向科技进军的高潮。为顺应历史的发展,紧跟时代的步伐,李凤真老师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作为总的指导思想,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
宗旨:小组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出发点,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技能,培养学生的发明创造意识。通过对发明技法的指导,学生能获得发明创造方法的启示,为社会培养创造型师资,以适应21世纪科技竞争的发展。
计划:①授课。自编教材《思维与创造》作为科技活动辅导材料,通过讲课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技法的指导。②阅读。订阅杂志《科技辅导员》《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获奖作品集》供学生阅读参考,从别人的小发明思路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③发现课题。指导学生从学习、生活以及他人工作实践中发现不方便、不安全、不节约的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去探索发明课题。④小发明实践。通过反复推敲研究设计方案,给学生创造条件制成作品,完成学生的发明设想。⑤办展览。每年举办一次校园发明创造成果展。
形式:小组由20人组成,每个教学班参加2人,每周三活动一次。要求参加活动的同学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每人都要有发明课题,每人都要设计创新方案,并创造条件制做成作品。
效果:学生的发明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学生的发明创造作品在各项比赛中频频获奖。其中史东升(96-2)设计制做的“汽车车灯转向装置”在第九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活动中获市级一等奖(1998.1);李占春(95-2)、张瑞霞(96-4)的“关于耕地减少的处理方法”获市级三等奖(1998.1)。庞月敏的无尘板擦,连永军的升降书桌,李晓锋的简易冰箱,冀同庆和王剑锋的双管可调喷雾器也受到同学们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各班形成了讨论发明方案,从生活中发现创造契机的热潮,推动了学校科技活动的开展。1996年,李凤真被省教委省科协评为“园丁科技教育”优秀辅导教师;1997年被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授予“化学科普知识竞赛优秀辅导员”称号。
附:科技活动三年规划第一年:完成科技活动教学内容的设计编写。建立“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举办两期科技展览,通过展览激发全体同学的科技意识。做好科技活动室和科技展览室建设的筹备工作。
第二年:建立科技活动室和科技活动展览室。创办《科技通讯》杂志。通过科技信箱,建立科技活动与广大同学的联系,以弥补科技活动范围的局限。同时,科技活动(室)为热爱科学、勤于动脑的同学提供将设想转化为现实的平台。下半年,争取举办全校范围的发明创造作品比赛和发明设想评比。
第三年:争取参加省市级发明创造比赛,为争取参加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打下基础。
【注】:本规划来源:河北大名师范学校《科技活动通讯》杂志第一期(创刊号),1997年3月。主办:科技小组;顾问:邢朝芳;指导教师:李凤真;主编:冀同庆;美工:胡文峰。
8.航模活动小组
航模活动小组成立于1995年,指导教师张骜桀。张骜桀老师曾多次参加省市体育总局组织举办的航模教练员培训班,均以优异成绩取得结业证书,并多次带领学校航模队参加市、省乃至国家级航模比赛,每次都取得很好的成绩。学校航模活动是邯郸市及河北省的模范典型,得到有关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社会影响很好。航模活动对营造校园科技氛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宗旨:组织航模车模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养成爱动脑、勤动手的优良习惯,树立爱国主义高尚情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内容:学习海、陆、空、航天模型的制作及调试,组织船模、车模,各种模型的飞机、模型火箭等国家竞赛项目的训练。
计划:①人员:从学生中选拔20名对航模活动有兴趣的为小组成员;②地点:学校实验楼航模制作室、学校操场;③时间:每周三下午课外活动时间组织活动。(如果参加省市级比赛将强化训练,训练时间另定)效果:①制作的海、陆、空、航天等各种模型布满了学校科技活动展室。②多次在指导学生参加的省市航模比赛中获奖。1997年11月,在河北省首届青少年奥迪四驱车模电视大赛中,学生航模小组马文臣的“车模撞标”获单项,取得了团体第四名。1999年,在邯郸市模型比赛中,学生解秀阔获“四驱撞标”第五名和“普通跑道”第五名;马文臣获“闪电飞龙”第五名。2000年,在河北省航模比赛中获团体第二名。同年代表邯郸市参加全国比赛,张骜桀老师为教练,学校有两名学生参加,邯郸市队获全国团体第八名的好成绩。由于工作业绩突出,1996年11月,张骜桀被评为“河北省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并多次被评为河北省青少年奥迪四驱车模电视大赛最佳航模教练员。
9.计算机活动小组
计算机活动成立于1998年,指导教师白青山、韩庆民、常志英、王喜娥、杨建强、邢永振,连续多年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学习和使用,培养了学生计算机理论水平和办公自动化软件实际应用能力。
宗旨:学习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系列硬件、软件的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够快速、准确地录入文字,编辑排版文章,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自动化及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计划:学习计算机软件的功能、分类、指令、指令系统、语言和程序的基本概念,学习计算机Office系列软件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讲授操作方法技巧,认识键盘、练习指法和五笔字型输入法,加强Office软件在日常办公学习上的应用教学,使学生将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水平。
要求:学生要按时参加活动,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上机实践任务和作业,遵守机房的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比赛,参加河北省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
效果:强化了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和水平,使学生的计算机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胜任小学计算机课的师资,为学生以后工作中自动化办公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历届学校组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中,学生频频获奖。学生在河北省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三)科技教育活动体会
1.仪器完备、设施齐全
多年来,学校领导十分重视科技教育活动,为保证科技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不仅为这项活动的开展配齐了必备的仪器、器材,设置了活动室、展室、制作室等,还十分关注活动的每一个细节。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成员经常深入实际,了解活动情况,参加学生的发明创造活动,为学校科技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领导保证。
几年来,学校先后配置了486微机27台,586微机28台,1998年又一次性购置586、686微机60台。现在学校共有微机教室两个,学生用机100台和教师用机、办公用机多台,又投资50多万元,建起了语音教室、微格教室和心理实验室等,为学校科技教育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必备的仪器设施。
2.微机教学,起步较早
学校的科技教育活动历史较长,1987年省教委就确定学校为首批推广计算机教学学校。多年来微机教学除了每周安排10个班、30节课的正常教学任务外,还有多种形式的课外学习活动。如每天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业余上机,上座率达100%,周六选修课4个班200人,夜自习等级考试培训班100人。为了普及计算机,学校于1996年暑假面向社会招生50人开办了培训班,开创了县城微机培训的先河。1997年的暑假培训班增至到100人,1998年培训班招收了200人,为大名县各单位实现微机办公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为社会各界有志青年学习微机提供了条件和机遇。另外,为了提高教职工的素质,学校利用1996年至1999年学生实习和放假期间,分五次对全校教职工进行了微机培训。参加者有校长、主任、教师、职员共计200余人次,为实现微机管理、自动化办公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