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大名师范志
4727400000038

第38章 学生工作(12)

1929年任中共大名县书记,1933年任张家口地委书记,1940年任冀鲁豫军区武装动员部长,1941年任第六军区政委,1942年任中共钜南工委书记,1945年后历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第二旅政治部主任、军区独立二旅政委、第十一纵队政治部主任、陆军第十七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济南、淮海、渡江、解放大西南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遵义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第十一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抗美援朝。1954年后历任空五军政委、福州军区空军副政委、空军学院副政委,空军政治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3年按正兵团职离休,并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张西三,1906年生,河南省南乐县人,1924年入学,1930年毕业,3班学生,1938年入党。

大名七师毕业后,返乡兴办教育,创办“醒南第五女校”和“民众夜校”。1930年当选梁村村长,1936年被委任为守望队第72联队长。1937年在刘大风动员下带领守望队员参加游击队(四支队)任三中队长,后升任四支队参谋长。1938年,任成安抗日政府第一任县长、游击大队长,1939年任路南支队政委,冀南军区参谋长。抗战胜利后,任九分区参谋长、独立第五旅参谋长、桐柏军区副参谋长兼第二军分区司令员。1949年任五十八军副参谋长,参加渡江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河南军区参谋长,中南军区防空司令员,中国民航总局副局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荣获一级解放勋章和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李大山,1909年生,河北魏县人,1924年入学,1930年毕业,3班学生,1926年入党。

在校期间,大山同志入党后任中共大名特支(设在七师)组织委员,对七师的党组织发展做了很多工作。1927年中共濮阳县委成立,任组织部长;冬,大名中心县委成立,任组织委员。1928年以井店高中教员身份为掩护,编辑出版濮阳县委机关刊物《白杨书札》。1929年农历正月初六组织庆祝“温邢固斗争胜利一周年大会”时,同赵纪彬、刘汉生等被捕。1931年底出狱,由刘大风、王子青同志为他恢复党的组织关系。1933年担任华北教联组织部长,1934年考取国民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清史资料员。1935年肺病加重,移住西山疗养,1938年3月2日病逝于漯河医院。李大山烈士的遗像安放在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裴味农,1910年生,河北省魏县人,1925年入学,1931年毕业,4班学生,1929年入党。

在校期间的1930年任中共大名中心县委宣传部长。1937年12月参加八路军,历任八路军总兵站科员、副科长、科长兼延安交通纺织厂厂长、解放日报社行政处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交通厅汽车大队长、公路局副局长、山东省公路运输局长兼经理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公路局长兼交通学校校长,第一汽车拖拉机管理学校校长,总后运输部副部长等职,为我军培养了大批思想好、能力强的汽车运输专业干部,为发展和加速我军交通运输事业的现代化倾注了全部心血。

吕鸿安,1908年生,河北省磁县人,1925年入学,1931年毕业,4班学生,1930年入党。

大名七师毕业后,参加了磁县“五一”农民大暴动,后调直南特委秘书。1931年至1934年,受特委派遣到濮阳、长恒、东明一带,以教员身份秘密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8年先后任磁县县委组织部长、副书记、磁东县委书记。1941年任太行五地委组织部长、副书记,行署副主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西省委常委、秘书长、省财委副主任。1962年调任抚顺市委书记处书记。1973年任抚顺市委副书记、市纪委第一书记、市政协主席。

崔子仪,1908年生,河北省临城县人,1925年入学,1931年毕业,4班学生,1938年入党。

1931年毕业后留校任七师附小教师,后到临城县简易师范任教。1938年后历任临城县长、冀西粮食调剂局长、太行抗战学院总务主任、河南辉县抗日政府县长等。1946年任太行一专区干部中学校长,1948年任邢台中学校长,1952年任石家庄工业学校校长兼党委书记,石家庄市委委员、人大代表、市教育工会主席。1965年由周恩来总理任命为重庆工业学院副院长。

李亚光,1908年生,河北省巨鹿县人,1925年入学,1931年毕业,5班学生,1927年入党。

在校期间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以学生自治会平校部长身份创办七师“伙计报”。1930年直南特委派他任大名县书记,大名中心县委组织部长。1932年先后任冀南二地委、一地委、区党委书记。1945年调中央党校任部主任,1946年任辽宁省委常委、秘书长、组织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本溪市委书记,1952年任华北行政委员会工业局长,1954年任国家建设委员会办公厅主任,1958年任安徽省监委副书记,1959年任合肥工业大学党委书记,1963年任河北师范大学校长、党委书记。

刘洪涛,1909年生,河北省无极县人,1926年入学,1932年毕业,6班学生,1927年入党。

1932年七师毕业后,任无极县乡村师范学校教务主任,后任中共无极县委书记。1937年任无极县晋察冀抗日义勇军第五支队第五大队政治委员。1938年任人民自卫军第五团政治部主任,后任冀中第六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地委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河北省政府秘书长、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长、省政协副主席。

李大磊,1910年生,河北省无极县人,1926年入学,1932年毕业,6班学生,1927年入党。

1932年至1937年在清丰、南乐、馆陶等地教书,秘密从事党的地下工作,领导群众开展革命斗争。1938年参军,任大名城北区抗日游击队大队长,1940年任冀南军区第二支队司令。1941任冀南一分区第26团政治处主任、军区一分区政治部主任。1942年任军区第一分区司令、卫东支队司令。1945年任冀南九分区副司令,1948年任晋察冀军区第42旅副旅长,1949年任华北军区第210师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北军区炮兵司令部副参谋长,华东军区高炮三师师长、防空司令部副参谋长。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

李尊荣,1910年生,河北省曲周县人,1926年入学,1932年毕业,6班学生,1927年入党。

1930年秋,在校期间到大名和直南特委从事党的工作。

1931年调直南特委秘书处,并和李绍周等编印七期特委刊物《直南红旗》。1932年春,任直南特委秘书长,经常和时任特委书记王子青、组织部长王从吾、宣传部长王卓如等到永(年)曲(周)肥(乡)等中心县委指导工作。1932年到磁县参加领导了著名的小车社运动。1933年2月,为执行党的紧急任务,扒火车到岳城。任务完成后扒火车返回,行至双庙车站,为躲避敌人盘查,舍身跳车,不幸腿被轧断,被路警救至彰德,当时带有党的文件,怕泄露机密,择机烧毁。后因伤势严重,流血过多,牺牲于医院,年仅24岁。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树有李尊荣烈士纪念碑。

司景周,1912年生,河北省大名县人,1926年入学,1932年毕业,6班学生,1926年入党。

1930年秋,正在大名七师读书的司景周等人经晁哲甫介绍,去清丰县六塔集高级小学任教,因受排斥刁难,1931年初回大名七师,并分配到图书馆当主管人员。1932年夏七师毕业,因和时任总务主任李仲九的私人关系留校工作。1937年“七七”事变,七师南迁,司景周同志负责押运图书、仪器等至河南舞阳县北舞渡镇。1937年11月随晁哲甫到山西晋城办华北军政干部训练班,1938年分配到八路军总兵站工作。1940年任前方后勤部二科科长,后在辽县十家岭反扫荡战斗中牺牲。司景周同志的遗像安放在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侯振亚,1912年生,河北省沙河县人,1929年入学,1933年毕业,四年制一班学生,1930年入党。

在校期间担任七师支部宣传委员和大名县委秘书。1931年暑假,直南特委派侯振亚同志回家乡建立中共沙河县委并任书记。1933年因叛徒告密被捕,后作为政治犯押送北平草岚子监狱,1936年夏和难友集体出狱。后到太原参加“牺盟会”,任总会宣传委员会委员。1937年任中共辽县县委书记。

1939年任第二行政公署副专员兼上党银行经理,1941年任沁源县委书记。1947年任中共太岳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1949年南下福建,先后任福建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人事厅长、省委书记处书记,是全国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李一帆,1908年生,河北省魏县人,1929年入学,1933年毕业,四年制一班学生。

1933年毕业后到南乐县高级小学任教,后调大名女子高级小学任教。1938年参加抗日工作,先在大名二区抗日救国会,后到濮阳丁陈部队政治部工作,任宣传科长和政治部代主任。1939年到冀南三专署任科长和办事处秘书。1941年调北京市教育局。1949年,先后任北京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办公室主任。1955年后分别任驻越南大使馆、罗马尼亚大使馆文化专员,1967年任驻突尼斯大使馆临时代办。1978年任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顾问。

王从吾,1910年生,河南省内黄县人,1929年入学,1934年毕业,7班学生,1927年入党。

1929年作为七师学生的王从吾任中共濮阳县委书记,1931年任濮阳中心县委书记,1932年当选“两河(河南河北)盐民总会”主席,会员达8万余人。1933年任直南特委组织部长,负责大名、南乐等4县工作。1937年和平杰三等组建直南特委领导下的四支队。1938年后历任直南特委组织部长、书记,豫北地委书记,晋冀鲁豫中央局组织部长(邓小平任书记,薄一波任副书记兼宣传部长),1945年兼冀南区党委书记。1948年后历任中央华北局组织部部长、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华北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纪委常务副书记、中监委第一书记。王从吾同志是党的“七大”候补委员,“八大”中央委员,“十二大”中顾委委员。

李介夫,1912年生,河北省魏县人,1929年入学,1934年毕业,7班学生,1932年入党。

1932年七师毕业后回乡做党务工作,发展党的组织,动员群众进行反贪官污吏斗争。1939年任中共大名县委书记,1940年调冀鲁豫区党委工作,后随八路军南下支援新四军,任淮运县委组织部长、宿东县委书记。1947年华东局新建安东省委,任组织部长。1948年调济南铁路局任政治部主任兼组织部长,1954年调铁道部任机关党委副书记,1958年调南昌铁路局党委书记。1963年任上海铁路局党委副书记兼政治部主任。

田辛甫,1911年生,河北省大名县人,1929年入学,1934年毕业,7班学生。

1934年毕业后留七师附小任教导主任和美术教员(七师美术教师、著名美术家白寿章学生)。1937年随解蕴山参加四区抗日工作,任四区抗战大众剧团团长,后任大名文教科长,冀南专署文教科长,冀南一分区《黎明报》、三分区《人山报》编辑。1947年任冀南日报社编辑兼画报科长,负责编辑出版《冀南画报》。1949年秋出席全国第一次文艺界代表大会,后任河北省文联美术部长、省文化处美术文化科长、省美工室主任、《河北画报》总编、全国美协理事、河北美协主席。

刘汉生,1910年生,河南省内黄县人,1929年入学,1935年毕业,8班学生,1927年入党。

在校期间,汉生同志回家乡建立千口村党支部,任主要负责人。1930年春调邢台中心县委分管团的工作,不久任大名中心县委书记,8月调天津市委工作,任天津市委胶码动委会书记。1931年任河北省委秘书长,1933年河北省派刘汉生到柯庆施任书记的军委前线委员会任党的特派员。1937年任直南特委宣传部长兼第四支队政治部主任,1941年任冀鲁豫行署公安总局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中央军委任命为铁道部政治部副主任兼铁道兵政治部主任,1953年任唐山市委第一书记兼警备区第一政委,1959年任地质部副部长,1978年任电力部副部长。刘汉生同志是党的“七大”“八大”代表,“十二大”中纪委委员。

骆斐然,1912年生,河北省曲周县人,1929年入学,1935年毕业,8班学生,1936年入党。

七师毕业后,辗转上海进行革命活动,1936年9月在陕北苏区保安参加红军,曾任红军教导师训练部政治处文化教育主任、军分区宣传科长、团政治部主任、团政委、军区政治部主任、军委炮兵七师政委。1951年至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8年转地方,任第一机械工业部第四局第九研究所党委书记。1982年离休享受副部级待遇。1953年荣获朝鲜二级自由勋章。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八一奖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

刘同方,1911年生,河南省南乐县人,1929年入学,肄业,8班学生,1929年入党。

在校期间的1932年任七师党支部书记,后因学潮被开除学籍,到直南特委任共青团书记。1933年直南特委派刘同方到濮阳县救灾,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向地主借粮、分粮、吃大户斗争。1936年回南乐县创建民生组织任大队长,1937年组建中共南乐临时工委,并任负责人。1938年任边西县委书记,1942年任垂杨县长,1943年任漳河县长,同年在“反扫荡”中,因看到群众大都没有转移,不顾安危,在野外同敌人周旋一天,终因敌强我弱,难以突围,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32岁。

张国良,1914年生,河北省成安县人,1930年入学,1936年毕业,9班学生,1933年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