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很小很小的小偏方—中老年疾病一扫光
4724900000013

第13章 【消化系统】小偏方(2)

1.用拇指按压内关穴,同时用食指按压外关穴,力度以感到酸痛为限。

2.取生八角茴香100克,用两碗水煎至一碗时,再加些蜂蜜煮沸,调好服用。

前几天,接诊了一位打嗝不断的患者,他从进门起就打嗝不停。“大夫(嗝儿),我今天(嗝儿)中午吃了点凉面(嗝儿),然后就这样(嗝儿)打个不停,现在(嗝儿)整个胸部都疼(嗝儿),可难受了!(嗝儿)”他一边打嗝一边说,我忍不住笑了。站起身给他倒杯热水,看着他喝了点水,这才稍微好了一点。

打嗝,医学上称之为“呃逆”。指气从胃中上逆,喉间频频作声,声音急而短促。偶然发生的呃逆,一般不需要治疗,大多会自行消失;但如果频繁发生就需要注意了。

一般呃逆由三方面原因引起:一是外感风寒,寒热之气逆而不顺,俗话说是“喝冷风”而诱发打嗝;二是饮食不当,如饮食不节制、食积不化或过食生冷、过服寒凉药物,引起气滞不行,脾胃功能减弱,气机升降失常使胃气上逆而诱发打嗝;三是由于进食过急或惊哭之后进食,一时哽噎也可诱发打嗝。

如果你在和别人交流时不停地打嗝,你肯定会倍感难为情。别着急,我这里有一个应急的方案,就是用拇指按压内关穴(小臂内侧的正中,离腕横纹两寸的位置),与拇指对应,同时用食指按压外关穴(从内关穴穿过胳膊到手臂外侧的对应位置,就是外关穴),力度以感到酸痛为限。通常按压几分钟,打嗝一般就会止住。他试着做了一会儿,果然止住了,高兴地站起来走了两圈,说:“太神奇了,这真是太神奇了。”

待他冷静下来,我又看了一下他的舌苔,上面像是积了一层霜,我因此诊断出他可能是因胃受寒而引起了打嗝症状,于是我就给他推荐了一个老偏方。

具体做法:取生八角茴香100克,用两碗水煎至一碗时,再加些蜂蜜煮沸,调好服用。

八角茴香具有强烈香味,有驱虫、温中理气、健胃止呕、祛寒、兴奋神经等作用。它的主要成分是茴香油,它能刺激胃肠神经血管,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力,有健胃、行气的功效,有助于缓解胃痉挛和止呃逆,减轻疼痛。八角茴香搭配蜂蜜,可中和八角茴香强烈的气味以便下咽。这个偏方非常适合他这种胃寒型的打嗝症状。

这位患者回去后,连续服用了一个月左右,他来诊所复查,打嗝的毛病完全消失了,他还告诉我,现在他胃口也好了许多,看着他乐呵呵的样子,我也替他高兴。

老中医推荐方

增效食疗方

素炒苦瓜

【具体做法】苦瓜250克,青辣椒2枚,菜油、葱各少许。将苦瓜与青辣椒共切丝,与菜油、葱同炒,放入食盐即可。

【功效】泻胃热,降逆气。苦瓜清降胃气,止呃逆,可作胃火上逆、消化不良患者的食疗良方。

苏连羊肉汤

【具体做法】苏叶5克,川连16克,羊肉250克。苏叶、川连煎汤去渣,再以药汤文火炖羊肉,待肉烂熟后,以汤泡素饼食用。

【功效】抑肝和胃,降逆止呕。苏叶和胃理气;黄连苦寒以降胃气;羊肉补中益气。凡肝气犯胃、胸闷呃逆者,可服食之。

干姜粥

【具体做法】干姜、高良姜各3克,粳米60克。先煎干姜、高良姜取汁,去渣,再入粳米,同煮粥,早晚各服1次。

【功效】温中和胃,祛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呃逆、胃部不适者。

增效足浴方

金橘叶橘皮足浴方

【具体操作】金橘叶30克,橘皮20克,柿蒂15克。将诸药入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一同加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晚1次,每次30分钟,3天为1个疗程。

【功效】疏肝理气,解郁止呃。主治肝气犯胃型呃逆,症见呃逆连声、情绪不畅时发作或加重、胸闷嗳气、苔薄脉弦。

麦冬玉竹足浴方

【具体操作】麦冬20克,玉竹30克,竹茹50克。将以上3味药同入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一同加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打嗝频繁发作时重泡。每晚1次,每次30分钟,3天为1个疗程。

【功效】滋养胃阴,降逆止呃。主治胃阴不足型呃逆,症见打嗝短促、口干舌燥、舌红而干。

增效经穴方

【具体操作】

患者俯卧位,在背部第7胸椎棘突左右旁开1.5寸处的膈俞穴处,取竹火罐两个,运用闪火法将火罐分别吸附在该穴位处,留罐10分钟即可。

【功效】散寒和胃,降逆止呃,抑制打嗝。

参芪炖老母鸡,治疗胃下垂的良方

患者小档案

症状:胃下垂,伴恶心、嗳气、厌食、便秘等症状。

管用小偏方:

用红参12克,黄芪30克,老母鸡肉500克,加水适量,食盐少许,隔水炖2小时,分早晚2次喝汤吃肉,每周1剂,连服6周,治疗胃下垂。

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称为胃下垂。本病的发生多是由于膈肌悬吊力不足,肝胃、膈胃韧带功能减退而松弛,腹内压下降及腹肌松弛等因素,加上体形或体质等因素,使胃呈极度低张的鱼钩状,即为胃下垂所见的无张力型胃。

轻度胃下垂者一般无症状,胃下垂明显者有上腹不适、饱胀,饭后明显,伴恶心、嗳气、厌食、便秘等,有时腹部有深部隐痛感,常于餐后、站立及劳累后加重。长期胃下垂者常有消瘦、乏力、站立性昏厥、低血压、心悸、失眠、头痛等症状。

老梁是当司机的,经常吃饭没个正点,胃部总爱犯毛病,每次他也不当回事,胃部不舒服了就吃点药,又接着开车去了,结果前两年患上胃下垂。他的形体消瘦,耐不住高强度工作。稍食则饱,少食又易饿,且双手乏力发抖,有时还冒虚汗,个人生活深受困扰。后来,经一位朋友介绍,到我这里看病。我了解了他的情况后,推荐他用红参肉汤。

具体做法:红参12克,黄芪30克,老母鸡肉500克,加水适量,食盐少许,隔水炖2小时,分早晚2次喝汤吃肉,每周1剂,连服6周,治疗胃下垂。

中医学认为,胃下垂者乃中气下陷,脾气不升,而至阳气不举,故有饥饿后手抖动或冒汗之症候。西医无特别疗法,中医则强调补气。如确诊是胃下垂,最需劳逸结合,方能不至于加剧疾患。人参、黄芪两药均系甘温补中益气之良药,老母鸡肉味甘性温,调补脾胃,与人参、黄芪合用,共补脾胃、益中气,有升举胃体之效。常人食用,也能强身健体。

胃下垂病人须注意,晚餐前不能饥饿过度,因为饥饿过度会导致胃部机能的退化,如此一来,身体更无力吸收营养,如此日积月累,必定加剧胃下垂疾患。

因此,条件允许,除了用红参、黄芪炖老母鸡外,还可在每晚9点后或睡前1小时,饮用糙米香菇糊,治疗效果更好。

具体做法:糙米浸水6小时,用搅拌机将糙米打为浆状,加上香菇若干(切成丝状),下锅煮熟,搅拌成糊状。吃时,可加白糖或盐,但只吃半碗,第二日早晨再吃半碗,连用3周。

老中医推荐方

增效食疗方

黄芪鹌鹑汤

【具体做法】鹌鹑2只,黄芪15克,白术12克,生姜3片。

将鹌鹑宰杀,去毛、肠杂,洗净;把黄芪、白术洗净,切碎,塞入鹌鹑腹内,以线缝合,与生姜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1.5小时,调味即可。随量食肉饮汤。

【功效】补益中气,健肠止泻,缓解胃部不适,治疗胃下垂。

鲫鱼黄芪汤

【具体做法】鲫鱼500克,黄芪40克,炒枳壳15克。将鲫鱼洗净,同两味中药加水煎至鱼熟烂。食肉饮汤,每日2次。

【功效】补中益气。治胃下垂、脱肛等。

荷叶蒂炖莲子

【具体做法】新鲜荷叶蒂4个,莲子60克,白糖适量。将荷叶蒂洗净,对半切两刀,备用。莲子洗净,用开水浸泡1小时后,剥衣去心。把上2者倒入小钢精锅内,加冷水2大碗,小火慢炖2小时,加白糖1匙,再炖片刻,离火。当点心吃。

【功效】补心益脾,健胃消食。对脾虚气陷、胃弱食滞的胃下垂患者有一定效果。

增效足浴方

白术生姜足浴方

【具体操作】白术、桂圆壳各30克,生姜50克,升麻15克。

将以上4味药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晚1次,每次30分钟。

【功效】益气温中,健脾升提。主治脾胃虚弱型胃下垂,症见胃部坠胀作寒、泛吐清水、四肢不温、倦怠乏力、喜暖怕冷、喜温热饮食、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黄芪桂枝足浴方

【具体操作】炙黄芪、干姜各30克,桂枝20克,葛根15克。将以上4味药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晚1次,每次30分钟。

【功效】益气温中,健脾暖胃。主治脾胃虚弱型胃下垂,症见胃部坠胀作寒、泛吐清水、四肢不温、倦怠乏力、喜暖怕冷、喜温热饮食、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黄芪党参足浴方

【具体操作】炙黄芪30克,党参20克,升麻15克,川芎10克。将以上4味药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晚1次,每次30分钟。

【功效】补中益气,升阳固脱。主治中气下陷型胃下垂,症见身体虚弱消瘦、胃部坠胀不适、头昏眼花、少气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核桃、菠菜治便秘,排出毒素一身轻

患者小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