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大众体育运动与健身:休闲运动卷-钓鱼
47178600000009

第9章 四季垂钓(1)

鱼性、季节和水情知识

一、鱼性与垂钓的关系

在碧波浩渺的水域,人们用小小的一团钓饵,就能将远处的鱼儿吸引过来咬钩,垂钓者是用心良苦的,这只有熟悉了水中鱼的食性、洄游特征,找准了打窝处和垂钓位置,才会“有的放矢”。其实,鱼儿是有其食性特征和游动、栖息规律的,关键的是垂钓者能否掌握鱼儿的这些生活规律。因此说,垂钓者应知道一些关于鱼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知识,如:鱼各个器官的功能是什么?鱼是怎么呼吸的?是怎么觅食的?鱼的生活受哪些自然因素影响?鱼有哪些种类?都有哪些自身特点?等等鱼类学的知识。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掌握钓鱼的主动权。

鱼类的眼、鼻、皮肤和侧线都是探测外界环境的器官。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鱼的一般习性。

(1)鱼的眼睛是永远睁着的,它通过光线的折射,能看到空气中的景物。

鱼儿看东西的感觉要比实际距离近得多,尤其是看比较高的物体,感觉会更近,所以,人们还没靠近水边,鱼儿就能发现。因此垂钓者必须要蹲在岸边,与水面保持最小角度,以免被鱼发现,垂钓失败。鱼类的眼睛虽然不能转动,但视野极广,而且对颜色也有很强的识别能力,尤其对红、黄、白色最为敏感,所以红、黄、白色的食饵最容易引鱼上钩。

(2)鱼类不同于高等动物,鱼类是没有外耳的,但它们的内耳特别发达,可以听到16~1300赫的声音。

鱼类接受声波信号比接受视觉、嗅觉信号更快,听觉可以帮助鱼儿觅食、寻找配偶和逃避敌害。因此,垂钓时尽量少走动,抛饵做窝尽量使用撒饵器,还要尽量少讲话,交谈也要轻声细语为好。

(3)鱼类的鼻孔与口腔是互不相通的,非常古老,因此叫外鼻孔,在眼的前方各有两对前后鼻孔。

水从前鼻孔进,由后鼻孔出。鱼类的鼻子比人要灵敏几十倍,所以它可以迅速分辨水中淡淡的甜、酸、臭、香等各种味道。鱼类依靠味觉去寻找食物、识别同类,同时它还可以依靠味觉来分辨是否有敌人来了,好及时逃脱,可见鱼类自卫能力很强。在垂钓时,人手碰过的钓线最好用青草勒一下,鱼饵或诱饵尽量弄得味道浓一些,只有一切都倾向自然状态才有可能钓到更多的鱼。

(4)鱼类的皮肤和侧线,以及有些鱼类的口须,都有很灵敏的触觉。

如果鱼钩和鱼坠靠得太近,鱼钩的脑线太粗太硬,鱼类触及后,立刻会觉察出异常,从而迅速逃脱。

(5)根据鱼的种类、生活习性不同,鱼生活的水域可分上中下三层。

以垂钓的淡水鱼来看,一般生活在上层的鱼类有鲢鱼、鳊鱼,它们的视觉较其他鱼类强;草鱼、银鱼活动在水体的中上层,视觉、听觉都很灵敏;鲤鱼、鲫鱼、乌鳢生活在水域底层,它们的触觉要比中、上层鱼更敏感,所以,鱼类的不同感觉器官的敏感程度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6)大多数人都认为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事实上,鱼类的食性是由它所生活的环境来决定的,由于生活环境的差异,鱼类的食性也是千差万别的。人们把鱼类分为滤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四大类。

生活在上层水域的,鲢鱼、鳊鱼,属于滤食性鱼类。在自然条件下,它们以水中细小的浮游生物为食,而许多人却认为它们是吃水的,不宜垂钓。其实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它们同样吞食颗粒饲料和粉料。

草鱼属于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它们以水草、植物种子为生,食量比较大,也十分贪食,所以肠子特别长,一般是体长的4~5倍。人们用嫩草或草种子就可以钓到草鱼。

生活在底层水域的鲤鱼、鲫鱼是典型的杂食性鱼类,它们既吃蠕虫、虾、小鱼,也吃植物种子、淤泥。

以食肉为主的鱼类,食物多是活的小鱼、小虾、蛙类、鼠类、水中的软体甲壳类。它们用尖锐的门牙来捕捉和撕裂、咬断食物,淡水中的鲇鱼、乌鳢、极鱼均属此列,所以垂钓肉食凶猛鱼类,钓饵也应以活食为好。

吸、吞、啄、挤是淡水鱼类的摄食方式。滤食性的鲢鱼、鳊鱼凭嗅觉游到食物四周围,常常吸食溶化了的食物液体,很少触动饵料本体,所以钓钩要伸得较长,食物团要耐泡较硬,垂钓效果才好。鲤鱼、鲫鱼也属于吸食,但它们吸的是食团本身,所以一般采用糟食软线组钩垂钓效果好。草鱼、甲鱼、黑鱼是吞食,小白条是吞啄食。

休闲垂钓者不要认为,了解了淡水鱼类的一般习性,就可以成为一名好的垂钓者,因为在不同季节、不同水域,鱼类的习性差异很大。在具体施钓时,投其所好十分重要。因为钓同一种鱼在不同地域,就可能采用不同的钓饵,如南方用米饭粒;北方用地瓜块;西藏用酥油粑;云南就可能用土蚕。若不因地而异,鱼就不上钩。随着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在人工喂养条件下长大的鱼类,大多爱吃颗粒饲料,所以颗粒饲料又是一种现在常用的鱼饵。投其所好,上钩率必然很高。

喜温暖,怕寒冷;喜清洁,怕污染;喜僻静,怕惊扰;喜阳光,怕强光;喜活水,怕缺氧是大多数鱼的特点。最适合鱼类生存的水温是18~28℃之间,而在35℃以上或在8℃以下生活,觅食就会相对差一些。每年春、秋两季是鱼类的旺食期,夏季吃食较少,冬季大多数鱼类很少觅食,因此垂钓切记旺食期,因为这段时间垂钓效果最佳。

为了生存,鱼类的摄食范围一般是广泛的,其中有1~2种最爱吃,同时兼吃多种食物。以草鱼为例,水草是它的主食,旱草、菜叶,它也爱吃,蚯蚓、蚱蜢以至蚕蛹、面食、薯类,草鱼也爱吃,特别是在食物稀少的季节或饥饿时,鱼类食物的多样性表现得更为突出。

鱼类的感觉器官十分敏锐,因此它们在觅食时,警惕性也非常高。在通常情况下,它们会先在食物周围转一圈,再嗅一嗅,或用尾巴去碰-下,感到安全了,再用嘴去尝试,不放心时会再吐出来,直到感觉真正没问题了再吃下去。要是不对口味,吐出后便走开了。鱼体型越大,这种警惕性往往越高。经验证明,一个经常有垂钓者出没的水域,过一段时间会无鱼可钓,其原因是被钓定的鱼,在咬钩后无法逃脱时,会立即向周围的鱼发出危险信号,其他的鱼就再也不敢呆在此地了。但是鱼类的这种记忆持续时间不长,所以停止垂钓几天后,这里又会是好的垂钓地点了。

二、鱼类与气温的关系

鱼类属于变温动物,气温和水温的变化,对鱼的活动和食欲都有直接的影响。各种鱼都有它生长的适宜温度,高于或低于这个温度对鱼的生活就有一定的影响,甚至是死亡。而温度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鱼类在春季气温升到10℃以上时,开始进食,随着气温的升高,食欲逐渐旺盛。春末夏初和秋季,气温在20℃以上,为食欲高峰。盛夏天气过热,食欲稍差。如果水温达到30℃以上时,鱼便停食,躲藏在深水区避暑。秋天水温适宜,是鱼类摄食的第二个高峰。入冬水温下降,除个别鱼种外,大多数进入休眠和半休眠状态。

天气与水中的溶氧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据有关测试表明:温度高比温度低溶氧多,气压高比气压低溶氧多,有风比无风溶氧多,流水比静水溶氧多,所以,夏天天气闷热时,由于水中溶氧低,鱼类食欲减退,严重时把嘴巴露出水面喘气,俗称“浮头”。既然鱼类的生活与气象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垂钓者必须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因时施钓。俗谚讲的“春钓滩、夏钓潭、秋钓阴、冬钓阳”基本上概括了钓鱼要掌握的季节与气候的特点。

春钓滩:春天正是鱼类繁殖的季节。春风习习,杨柳飘絮,水温一天天升高,鱼类逐渐由深水移向浅滩,准备生儿育女.浅水的光合作用强,进入水中的太阳能80%左右被1米以上的水层所吸收,因而浅滩的水温回升快,水下虫类也随水温的升高而开始复苏,浅滩首先出现鱼类适宜的生活条件。这时期,鱼类日出游向浅滩,日落后随着水温的下降回游深处。鱼的身体随水温的升高开始变得灵活,爱游动,食欲上升。至春末夏初气温达到20℃以上时,达到贪食的第一个高峰。因此说春末夏初是钓鱼的黄金季节,而浅滩又是最好的渔场。

夏钓潭:夏天炎热,水温升高,浅水的温度已超过了鱼,生活的适宜温度。白天鱼活动的区域已由浅水转向深水,因为1米以下的水域吸收太阳能量少,水温变化迟缓,昼夜温差不大。所以炎热的夏天,多数鱼栖息于1米以下的深水处(草鱼和黑鱼例外)。这就是夏钓潭的原因。

秋钓阴:秋高气爽,水温慢慢下降,浅水比深水降温快,阴处比阳处降温快,因此阴凉处最先出现鱼类生活的适宜温度。那些被高温水层闷了一夏天的鱼类,初获阴凉之处便畅游不舍,流连忘返。入秋以后,鱼的食欲大振,出现了第二个贪食高峰。所以秋天阴凉处的鱼也最多。

冬钓阳:冬天天气冷,鱼类大都成群结队地聚集在深水向阳的地方.当水温降至10℃以下时,鱼类躯体逐渐变得呆板,失去了正常的灵活性。垂钓者要选择向阳水深的地方,把饵料送到鱼的嘴边。由于我国南北方温差悬殊,在江南和不结冰的地区.在晴朗的天气里垂钓,钓点要选在向阳背风的地方,用饵钩按常规钓法仍能钓到。不过与其它季节比,上鱼率已大为降低了。

那么什么天气和什么时候钓鱼好呢?垂钓者总结的经验是春秋风和日丽时、夏天雷雨之后、久雨转晴空气新鲜时、闷热之后微风吹拂时、天气暖和风平浪静的清晨与傍晚、阴雨绵绵时、忽晴忽雨时、雾散初晴刮小风时等,都是垂钓的好天气、好时候。不适合垂钓的天气是夏季的炎热天气、闷热将雨的天气、大风大浪大雨的天气、雷雨交加的天气、气候闷热气压低的天气等。

因此钓鱼要根据季节的不同,采用灵活多样的钓法。同样的季节,也要根据不同的水域和鱼类采用不同的钓法,灵活地运用各种饵料,以求每次垂钓都有收获。三、鱼类与气象的关系知识

大千世界,气象万千。任何生物的生长都受到气象的影响,鱼的生活也不例外。鱼类对天气的变化有灵敏的反应。气温、气压、风向、风力等有变化,鱼活动规律也会发生变化。鱼类是变温动物,其自身体温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受气象的影响更大。气温的高低、风力的大小,风向的变化,晴天、雨天,都对鱼的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鱼种不同,受气象变化的影响也不同。鱼又分寒带鱼、温带鱼、热带鱼,其生存条件对气温的依赖性很大。如罗非鱼,只能在8℃以上的水温中生活,低于8℃的水温就会死亡;而生活在水底层的鱼其耐寒力较强,可以在冰层以下的水温中生存。气象学中的气压、氧气在水中的含量对鱼的生活也至关重要,本来水中的氧气溶量就少,若客观因素造成缺氧,鱼儿就难以生活,气压过低,鱼儿也不舒服,也影响食欲。这些基本知识都要我们去学习和掌握。了解一些气象学知识,才知道在什么气温条件下用什么饵,在什么地方下钩。因此,外出钓鱼看天气预报是必不可少的。

(一)正常天气:夏季和初秋,一般鱼类午间避暑于深潭,到太阳落山前后,逐步向岸边移动,这时是鱼类进食的高峰。直到第二天日出前后坑、塘、湖泊岸边水深1米以内的水域,光线良好,氧气充足,水温合适,最适宜水中昆虫孳生,是鱼类各种美味佳肴的盛产区。早晨鱼类为了觅食而溜边,形成了鱼类进食的高峰。随着太阳的升高,鱼类的游区由岸边逐渐移向深水。所以渔谚说的“一日三迁、早晚铮边”是很有道理的。

(二)阴雨天气:小雨连绵,无阳光照射,水温日夜变化较小,深浅水全天都可以垂钓。因为小雨绵绵,水温适宜鱼类活动与觅食,雨打水面,使水中溶氧量增加,下小雨的声音能引起鱼的食欲,又能掩盖垂钓者的轻微动作声,使鱼不受惊扰。

雨水较大时,虽增加了垂钓的困难,但地面的流水裹着大一量的昆虫及其残骸碎屑、虫卵、花草叶片等进入池塘,为鱼类增添了丰富多彩的新鲜饵料。丰富的饵料和充足的氧气,使鱼的食欲大振,这时垂钓,必有较高的收获。特别是鱼塘湖泊相连的入水口处,更是理想的垂钓区。

(三)多云天气:空中时阴时晴,水里忽明忽暗,如果前几天是阴雨天气,忽然雨停,则是垂钓的好天气。因为前一段阴雨天气使深浅水温相差不大,仍保持着阴雨天的水质和水温,仍可按阴雨天气施钓。如果前一段是晴天或晴转多云,虽然水温比平时略有降低,鱼类也较平时活跃,但只要无雨,各种鱼类所栖息的水层不变,钓法与晴天相同。

(四)雷雨天气:“宁钓日落后,不钓雷雨前”。电闪雷鸣、风声呼呼、暴雨倾盆,这是夏天常遇到的天气。这种天气一般都有个征兆,即雷雨前气压低,天气闷热,水中溶氧少。鱼在少氧的水中难忍而不安,只好把头伸出水面或整个身体跃出水面,是没有心思吃食的(耐氧能力强的鲤、鲫例外),因此“不钓雷雨前”。

(五)风天:在阳光灿烂、风平浪静的环境里垂钓,只要鱼儿轻轻触动饵钩,浮漂便会准确无误地向钓手“报警”。一旦刮起风来,风浪驱使浮漂摇摆不定,时隐时现,两眼死盯着浮漂,弄得你眼花缭乱,还是避免不了失误。而海竿只要把竿架低些或放在地上(注意,切莫走神,让鱼把竿拉走)还可以照样垂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