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大众体育运动与健身:休闲运动卷-钓鱼
47178600000014

第14章 垂钓的技巧与方法(1)

钓场和钓位的选择

一、怎样选择钓场

选择钓场的科学方法可以用八句口诀来概括。这就是:

一看地,二看天,

沿着水边多转转。

鼻子闻,竿子试,

最好走访农家院。

水色黑,钓不得,

水色蓝,钓鱼难,

浅黄、灰白好水色,

“安营扎寨”莫迟延。

(一)看地形

看地形,包括“大地形”和“小地形”。

大地形就是水域周围的地貌特征。若四周无高山遮挡,水域开阔,阳光照射水面的时间长,通风,就是适合垂钓的好环境。因为阳光充足时,水中的溶氧量较为丰富,水温较高。若四周有高山,阳光照射水面的时间短,水温偏低,水中的鱼成长的慢,不活跃,常栖息于深水区,钓鱼人把这种塘口叫“冷水塘”。

小地形,就是水域近处的环境。看有否进水口、出水口。适宜垂钓的池塘应在低洼处,下雨时雨水可以从四周流进。由于有活水注入,才有利水生植物生长和鱼类生活。这样的塘口也不易干涸。若池塘所处位置很高,四周的水不可能流进,这样的塘在天旱、夏季容易干涸。池塘一干涸,至少两年内不宜钓鱼。这种塘口在山区、丘陵地区常常可以见到。

(二)看天气、风向

“二看天”就是看气象情况。看风向,感觉气压,感觉气温。若是气压偏低,而钓场又是在大山之间的峡谷中,此处钓鱼效果不会好。若是5级以上大风,钓场开阔,水浪很大,也不宜垂钓。此时应选择有一面山可以挡风、水中的浪相对较小的水域。若天气阴沉,水域又在丘陵之中,水温一定受影响,也不宜垂钓。所以通过看天来选择水域是十分必要的。

(三)“鼻子闻”鱼味

“鼻子闻”就是站在水边闻水面散发的鱼腥味。鱼腥味的浓淡可判断出水中鱼的密度大小,鱼腥味重,说明水中鱼多;反之则说明水中鱼稀。尤其是站在下风口,最容易闻到鱼腥味。有经验的垂钓者常常把鱼塘中是否有鱼腥味作为选择钓场的参考因素,是有其道理的。

(四)试竿

“竿子试”就是用钓钩在水中测试水的深浅。有的塘呈碟子形,整个塘的面积很大,但普遍较浅,多处测试都不足50厘米或更浅。因为水太浅,不会存鱼,鱼大多在塘中央的深水区。不过,若是春天或雨天,这样的浅水也是可以钓鱼的。有的水域水很深,近岸的浅水区也在3米以上,垂钓效果也不一定好。最适宜垂钓的水深在1~1.5米之间。这样的水域溶氧量充足。

因此说,选择确定钓场时一定要用竿子试。

二、怎样选择钓位

(一)地点选择

钓场指的是大范围的水域,而钓点就是准备投饵的那小片水域。这是因为鱼在水中并不是平均分布,并不是每处都是鱼的生活栖息地。由于水中的多种因素(如水草的多少、水的深度、光照的不同),致使鱼常常在适宜生活的水域“扎窝”,有些地方是鱼游弋或经过的地方。所以,若钓点选择不当,就不能钓到鱼。有人把钓点的重要性说成“三分钓饵,七分钓点”,就是说,钓点在钓鱼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因此,在选择确定了钓场之后,一定要认真地选择钓点。

有些口诀,大家可要记牢:

(先找草,再看边,

进水出水好钓点。

宽选窄,窄选宽,

没有凸处就选湾。

牛脚坑,青草栏,

鸭鹅戏水鱼儿欢。

迎风钓,是首选,

迎风不行背风站。

庄稼地,被水淹,

鱼儿最爱来聚餐。

春钓边,夏钓潭,

秋钓阴凉冬钓暖。

(二)位置选择

确定钓点后,在什么位置下钩十分关键。在同一个水域经常是这里无鱼上钩,那里却是频频上鱼,主要是位置没选准的缘故。

从一天来看,上午应在西岸,下午则在东岸,目的是避免人影、竽影投入水中,惊走鱼群,还要处在下风口。因为早晚、天阴、下雨和晚上,鱼儿一般到浅水边活动,所以这些时候要垂钓近处,钓边。中午和下午,太阳曝晒,日光强烈,水的反射率高,鱼儿大多集中在水域中间,所以午钓远。

从水域形状看,方形的,鱼巡回游动必经四角,所以要择角而钓。长形的,鱼多在长边游弋,要钓腰,在长边的中间垂钓。岸边向水突出的部位、人工投饵水域的投饵点,这些都是较佳的钓鱼点。有活水不断涌入的地方,进水口溶氧充足,鱼类集中,更是垂钓的最佳处所。

水库地形复杂,水位变化极大,一年中落差数十米,一般在深浅交界处,鱼群集中。沟汊水面小,水深稳定,也是鱼类集中处。大坝附近饵料生物多,上层鱼类比较多。另外,陡坡、停船码头、村庄的下水通口,也都是垂钓的好场所。

在江河垂钓,要选择城市下水入河口处或者小股支流处,这里是鱼群集聚的地方。还有一点,要到老钓手常去的钓位,这句话说得好:人多处切莫走,因为此处人为什么多,其中必有原因。

垂钓需要安静,必须等待,所以在择位时,既要考虑到种种地理条件,还要尽量避开道路、行人,最好是选在别人不易接近的僻静之处。

有许多天然水域,水草密布,这就要注意选择垂钓钓位。水草与垂钓有两重性,即既有碍事的一面,也有十分有利的另一面。在长满水草的草窟窿和草丛缝中垂钓,成功率往往极高,只是要把握住遛鱼和提竿的时机。

垂钓的技法

手钓是不用竿,凭手感垂钓的传统钓法之一。用钓线连接铅坠和钩饵远投垂钓时,垂钓前,将钓线(十几米至上百米)绕在圆柱形绕线器上(或用罐头筒、竹筒、瓶子等代用),钓线的另一端连接钩坠。钩和坠的组合方法与投竿的组合方法相同。投甩时,左手持绕线器的一端,另一端朝向投甩目标(也有投甩前把钓线有顺序地放在地上的),右手捏住离饵坠约50~80厘米的钓线,抡动钓线,使其按顺时针方向作圆周加速运动,当钩坠朝前方飞行大约40°角时,顺手松开钓线,将钩坠投出。远投时,松手时机至关重要,松线过早钩坠可能落在脚边,松线过晚钩坠与水面角度过大,见高不见远,过晚还可能飞向身后而投不出去。饵、坠投甩到钓点落底后,绷紧线,将其固定在一根竹签上,竹签上装一小铃铛,铃铛响时要立即往回倒线。倒线动作开始要快,使钓钩牢牢地钩住鱼。当感到有鱼挣扎时,要依势放线,但要保持线的绷紧状态,否则鱼容易脱钩。如果钓线较细(直径不超过0.5毫米),遇到大鱼,手指容易被线拽伤,最好戴上手套。

这种钓法,投甩要领容易掌握,钓具简单、经济,便于携带。垂钓时一次可以用几个到十几个拉砣。拉砣手钓也可以不远投,而选择深水区在陡峭的岸边、码头或岩礁上,将钩坠于水底,用右手食指挂住钓线,拇指将线压住,将线轻轻提起和慢慢放下,诱鱼咬钩,鱼咬钩时凭手感得知。这种钓法一般可以用于海钓。一、手竿底钩法

底钩垂钓是将钓饵投于选定的钓点,使其落入水底,垂钓栖息于底层的鱼类。

(一)手竿底钓

分长线钓法和短线钓法及不带浮漂的长短线钓法(后者凭手感或看竿梢)。

1.长线钓法:钓线与竿等长或略长些。垂钓前,依据钓点的水深调定浮漂的准确位置。以饵钩沉入水底后浮漂虽直立状态,上端露出水面2厘米左右为宜。由于钓线长,要把钩饵投到准确的位置,一般有以下两种方法:一是单手或双手握竿,先慢慢向后悠竿,将钩坠带到身后,随后适当用力向选定的钓点挥竿,借助竿的弹力,将钓钩甩到钓点,俗称甩大鞭。另一种方法是右手握竿柄,柄端紧贴肘部,竿体略向下倾斜,竿尖指向钓点,左手捏住坠子上方的钓线,然后右手迅速扬竿,左手同时松线,使钩坠在扬竿的瞬间,借助竿梢的弹性向前悠出,右手随钩坠的下落将钓竿放在支架上。

长线钓法可用荤素饵装钩,鱼咬钩时,浮漂缓缓上升或轻轻跳动随即下沉,要及时提竿。提竿用腕部发力,先快后慢。快是为了不失时机地将鱼钩牢,慢是为了钩到大鱼时合理地利用竿的弹性和线的长度遛鱼,避免折钩、断线、伤竿、等现象。

配长线的优点是钩饵可以投得远些。远处较安静,鱼不易受到惊扰,而且钓到大鱼后便于遛鱼。海钓中,底钩钓法相同。只是个般采用手海两用竿。

长线垂钓的缺点是:浮漂远、视力较差的看漂费劲。有时刮点小风,水面起波纹,再加上日光的反射,很难看清浮漂。采用长线钓法,投放诱饵时多采用手抛的方法。看准钓点把诱饵投到浮漂处。

2.短线钓法:是将饵钩送到钓点的一种钓法.适用于水不太深的淡水水域。属于我国传统的钓法之一。

垂钓前,依据钓点的水深,调准浮漂,然后用撒窝器准确地把诱饵撒在钓点上。这种钓法的优点是钩坠垂直入水,饵钩可准确地落在钓点上,还可以不时地上下提动钓饵,诱鱼吞食。一旦发窝,上鱼率极高。短线钓法,在水草繁密的静水中垂钓,更能发挥其特长。钓点可选在水草空隙中间或贴近草边。用这种方法一般以垂钓中小型鱼类为主。遇到大鱼时,往往因线短、回旋余地少而出现拔河、断线、折竿等情况。

3.不带浮漂钓法:配长线钓法(不带浮漂)。适用于流水水域及夜间垂钓。垂钓时把饵钩投向钓点,然后把钓线绷直,遇到鱼咬钩时,白天可看竿梢颤动或凭手感,夜间只凭手感及时抬竿。这种钓法的缺点是手总是握住竿,比较累。

配短线无漂钓法,也就是“看气泡”或“看沫”钓法,线的长度短于钓竿(线比水深多半米左右为宜)。垂钓者在岸边轻移脚步观察鱼情,寻找鱼在水下觅食而泛起的气泡,发现气泡后要迅速地将饵钩送往气泡泛起的地方,轻轻沉入水底,然后慢慢提起,轻轻放下。如此反复数次,诱鱼上钩。当鱼咬钩时,竿尖受力而颤动,向下弯曲,根据手感,可判断出上钓鱼的大小,然后及时提竿。这种钓法,不需要撒窝子,是入主动找鱼的钓法,但要求钓者善于识别鱼类觅食泛起的气泡、水底沼气形成的气泡和大鱼游动所泛起的气泡。“看沫”钓法,还要求垂钓者把握好下钩时机,在气泡连续上冒时及时递送饵钩,迟了鱼则移位。这种钓法的最佳垂钓时间是盛夏或初秋的早晨及傍晚,因这时是鱼类游近岸边觅食,便于观察。此法垂钓的主要是鲤鱼和鲫鱼。

(二)投竿底钓

是用投竿装配绕线轮远投垂钓栖息于底层鱼类的钓法。投竿底钓,钩坠的组合装配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坠子固定于线端,钩和饵连接于坠子上方的钓线上,可装单钩、双钩、串钩;另一种是钩饵连接于坠子下方。这种组合方法多配通心孔活坠。一般钓者都用组钩(炸弹钩)垂钓。为防止通心孔坠滑落到脑线上以及换饵方便,可在线端用小型连接具连接钩饵。在坠下连接双钩、串钩和葡萄珠效果也很好。选用哪种组合方法,一般要看具体情况来定。目前北方90%以上的垂钓爱好者采用后者。如果水底污泥厚或障碍物多,则用坠上钩的组合方法较好(坠上钩的坠子一般用死坠)。

使用投竿垂钓,最重要的是掌握好投远和投准的技术。目前用投竿垂钓的人,多数用旋压式绕线轮,也有不少人配以手拨轮。但不管使用哪种绕线轮,投甩的要领和基本姿势大同小异。一般投甩的方法可分直投法、侧投法和斜投法三种。

1.直投法:又叫过头顶投法。用此法配施压式绕线轮甩投时,其基本姿势是:左脚在前右脚斜后,左脚尖朝向目标(最好在目标远处设一参照物,如山尖、树木、电线杆、房屋等物,以便每次都能投到钓点附近),右手握在竿体固定绕线轮支座部位,绕线轮朝下,扳起拨线架,用食指压住钓线,左手握竿柄端,将竿举过头顶,竿的前端倾向后下方。然后两眼盯着钓点远方,用蹬腿的力量及腰背和臂部鞭打力量协调配合向目标挥竿,当竿挥过头顶时,右手食指松开钓线,将钩坠投出。当钓饵即将接触水面时,稍微轻提一下,防止饵坠入水时声音过大而把鱼惊走。

配手拨轮投甩时,基本姿势和要领与上述相似,所不同的是右手握住绕线轮的竿体,距轮轴5厘米左右,用食指压住轮轴,不使其转动。当竿挥过头顶时,食指松开轮轴,将钩坠投出,当饵坠刚要接触水面时,右手食指要立即按压线轴,停止出线。

直投法的优点是钩和坠能比较准确地落向钓点,在拥挤的钓场投甩时不会干扰别人。缺点是挥竿的振幅小,投甩的距离较近。

2.侧投法:是在身体的侧面,将竿由下而上斜挥的投法。双手握竿的部位及身体的基本姿势与直投法相同,只是在投甩时先将竿引向右后侧,竿的前端略向下倾斜,身体随竿稍向右扭转。然后用腿部及腰背的协调用力带动双臂向前上方挥竿。将饵坠投向钓点。

采用此投法,竿的振幅大,能充分利用腿、腰、腹、背的力量,投得远。可用于海钓、岩礁钓和大小水库及湖泊等水域的垂钓。缺点是不易投准,右手食指松线的时机不太好掌握,稍早或稍晚都会偏离目标。在拥挤的钓场或近旁有人的地方,投甩时要特别当心,以免发生意外。

3.斜投法:是介于直投和侧投之间的一种投法。投甩动作轻松自然。投甩时随身体转动开始甩竿,在腰扭向目标的同时,右手向前推送钓竿。这种投法能投得很远,每次投向目标也较容易控制。其它要领同直投法和侧投法。

以上三种方法是最为广泛使用的投竿方法。有时钓场树木林立或侧面、上面都有树枝,想把钓饵投向钓点,用以上三种方法显然是不行的。那就要自己灵活掌握和运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