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培养高雅的艺术眼光(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
47125400000013

第13章 拥有发现美的眼睛(3)

第二,加强审美修养可提高我们的智力水平。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从人脑的构成说起。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人脑是由两个半球组成的有机系统,一个叫左半球,一个叫右半球。大脑这两个半球有明显的分工,又有密切的配合。大脑是人脑的主体部分,约占全脑的四分之三。大脑左半球控制右侧肌体的感觉和运动,它是处理语言、数理概念信息进行抽象思维和分析的中心。大脑右半球控制左侧肌体的感觉和运动,是处理图形识别、音乐色彩感知、空间想象和其他非语言信息的中心。在大脑的两个半球之间,有两亿条神经纤维相联结,使两者息息相通、相互补充。大脑的两个半球必须协调、平衡地发展,否则,一个发达,一个萎缩,就会影响大脑潜能的发挥,直接影响人的智力水平。

怎样使大脑的两个半球协调平衡地发展呢?积极参加审美活动,加强审美修养,是防止大脑畸形发展的一个最好方法和途径。

第三,加强审美修养可以提高我们的道德水准。为什么加强审美修养,可以提高我们的道德水准呢?这是因为美和善是一对密不可分的亲姊妹,人们可以在美的事物、美的形象、美的理想的感染下,潜移默化地实现道德教育,达到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提高人的思想境界的目的。

一个人良好道德水平的形成、政治觉悟和精神性格的培养,是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完成的。我们知道,道德是指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确定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把作为准则和规范的道德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道德教育是一个重要渠道和途径。道德教育运用社会舆论的力量和习惯的力量告诉人们该怎样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怎样确定自己的行为准则。而美的形象、美的事物、美的力量也可以告诉人们怎样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确定自己的行为准则,而且这种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更具有感染性、潜在性、实效性。

比如,我国当代保尔张海迪多次说过,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使她懂得了怎样生活,怎样做人。保尔·柯察金这个光彩照人的美的形象感染、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再比如,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音乐巨著《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诉说人类的苦难,讴歌人类的期望与光荣,表现了中华民族勇敢勤劳、坚强不屈的伟大民族精神。正是这部音乐史诗,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向着自由和解放而英勇奋斗。由此可见,美的事物和形象对于人们政治觉悟、精神品格、道德水平的养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然不健康的“艺术作品”,对青少年的毒害也是十分巨大的。那些以斗殴、凶杀、淫秽色情为主要内容的颓废作品,不仅不能给人以道德上的教育,反而会使人道德沦丧。正因为如此,在坚决依法打击非法出版物、放映黄色录像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同时,要大力加强对青少年的审美教育,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增强他们的审别鉴别能力。

第四,加强审美修养可以使我们的体魄更加健康。具有良好审美修养的人,一般都注意生活、学习、工作的调节,都善于利用各种不同的美好事物和形象,使自己的精神保持愉快饱满、体魄保持健康。

什么是健康的体魄呢?身体结实,没有疾病,只是健康的一个方面。只有身心都健康的人才是体魄健康的人。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竞争的加强,心理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知道,长期持续紧张的学习或工作、生活环境的突然变化、事业上的挫折、家庭中的不幸等等,都可能使人产生苦闷、焦虑、悲伤的情绪,引起心理上的不平衡,久而久之,形成心理障碍,产生心理疾病。

中小学生学习上的竞争也是激烈的,家长和教师期望值也是很高。但是,如果只顾学习,不懂调节学习和生活,久而久之,也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一旦出现这些问题,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和前途事业的不良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那么怎样预防心理疾病呢?加强审美修养,参加审美活动是一个重要的方法。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能够在各种环境中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跟随环境的变化,不断调节自己的心理,达到与外界的平衡。人的心理健康与否的主要标志是情绪的稳定和愉快。实践证明,具有良好审美修养的人,可以达到情感的净化,超脱自我,心情开朗,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情绪能保持稳定、心理能达到平衡。即使出现了心理失衡,也可以适时疏导,尽早恢复。著名音乐家梅亚贝尔有一次与他的妻子吵架,两个人各不相让,梅亚贝尔极度气愤,情绪很坏。这时,他压住怒气,来到了钢琴旁边,弹奏波兰肖邦著名的《夜曲》,弹着弹着,在乐曲优美的旋律吸引下,他把和妻子吵架的事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而他的妻子也被美妙的琴声所打动,忘记了刚才的不快,两个人又和好如初了。

加强审美修养,保持心理平衡,达到体魄健康,还可以从脑科学中得到证明。脑科学研究表明,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大脑的抽象思维一刻不停,左半球就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出现疲劳。这时最好能读读诗歌、听听音乐,或练练书法、打打篮球等等,调动右半球大脑,使左半球大脑得以休整,就可以防止过度用脑而造成疾病。

莫扎特的故事

一个人的艺术创造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天资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还是后天的教育和培养。

莫扎特

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的一生就证明了这个道理。莫扎特在6岁时,就表现出了很强的音乐天赋。从7岁开始,他随父亲到欧洲各地演出,结识了许多有名的音乐家,深受各种音乐艺术的熏陶,得到了许多宝贵的实践机会。就是在这种良好的艺术环境中,莫扎特成长为一名杰出的音乐家。

想象与通感

审美的想象能力是重要的审美能力。对音乐的欣赏离不开想象能力,其中通感能力非常重要。

有一天,两位同学小A和小B在讨论如何欣赏王立平的《潜海姑娘》这段音乐。

小A:“我怎么听不出这段音乐的美呢?”

小B:“刚上来,我也听不懂,就多听了几次。有一次,突然,一边听音乐,一边好像看见一位潜海姑娘正在海中潜泳,耳中的音乐与她潜泳的动作非常协调。”

小A:“这是不是产生的通感现象?”

小B:“我想是的。这就是在欣赏音乐时,听觉与视觉发生了挪移现象。这就叫通感,是审美想象能力的一种。产生了通感现象后,我对《潜海姑娘》这段音乐就理解了,就更加喜爱了。”

小A:“原来是这样。我也回去试试。”

名人们的爱好

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创造出了令人羡慕的业绩。同时,对于生活也非常热爱他们,常常有各自不同的爱好,具有较高的审美修养。

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不仅在物理学领域有很深的造诣,而且还是一个很不错的小提琴手;鲁迅先生一生写了许多著名的文章和小说,在业余生活上,他喜爱收集邮票;李四光在地质学研究上成绩卓著,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而在业余生活上,他爱好摄影。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很多,名人们的业余爱好,促进了他们审美修养的发展,调节了学习、工作和研究,因而也促进着事业的发展。

书评活动

一、操练目的

通过开展书评活动,提高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二、具体步骤

第一,选定一篇适合自己特点的文学作品,在一定时间内读完。

第二,组织讨论会。就这篇文学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展开讨论,各抒己见。

第三,在广泛听取学生的发言之后,再听取老师的的总结,尤其要注意对自己所读作品的评价,使自己的认识水平提高到更高层次。

举行美学知识讨论会

一、操练目的

在老师指导下举行美学知识讨论会,学习审美知识,为自己审美能力的提高打下知识的基础。

二、具体步骤

第一,在老师的指导下举行美学知识交流会,结合自身的年龄与特点,通过多举例子,使道理深入浅出。

第二,对于交流的内容可以列为三大部分:

☆美的概念;

☆美的三种基本形态;

☆如何提高审美能力等。

第三,交流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并坚持自愿参加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