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公文包-万事由来
46938900000014

第14章 经济科技(1)

“经理制”是怎么来的

1841年10月5日,在美国连接马萨诸塞--纽约的西部铁路上,两列客车头相撞。一名列车员和一名乘客遇难身亡,另有17人受伤。一时舆论哗然。严格批评老板没有能力领导和管理现代化企业。在马萨诸塞州议会的推动下,这家铁路公司进行了改革,建立各级责任制,选拔有管理才能的人担任领导,老板作为资本所有者只拿资本红利,不管企业业务。这就是美国第一家由全部拿薪水的经理人员管理的企业。“经理制”也就由此产生了。这个改革的实质在于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它立刻在实践中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从而迅速得到推广。

“百货商店”的由来

中国各地只要是做生意的店家,即使出售的品种成千上万,也一律称之为百货公司、百货商店,这是什么原因呢?据说与乾隆皇帝有关。

相传清朝乾隆年间,江北某地有家“日日兴”杂货铺。大掌柜姓王,因经营药材而发家,便大批进货、大量招人、大建库房、大修门市。王掌柜一时高兴,便吩咐摘下“日日兴”换上了“万货全”的大招牌。

一日进来一位客官,开口对伙计说:“我买把粪杈子。”伙计连忙递过一把,这客官一看说:“我不要铁的,要金粪杈子。”坐在里面的王掌柜闻声连忙出来,赔着笑脸说:“这粪杈子是拣粪用的,历来都是铁打的。小店确实没有金粪杈子。”这位客官不紧不慢地问道:“你这里不是万货全吗?”王掌柜不由得一愣,仔细打量一下来人,发现他虽布衣打扮,却红光满面,气宇轩昂,举止言谈不同寻常。这王掌柜为求太平,忙命伙计把牌摘下,然后向来客说道:“小店备货有限,今后再不敢吹’万货全‘了。客官如看得起小店,就给起个名号吧。”这客官看看店主,随口说道:“就叫’百货全‘吧。”王掌柜其实并没有想真改动的意思,只想应付一下场面,可后来一打听,来买金粪杈子的竟是乾隆帝皇,就连忙找人做牌匾,将“万货全”改为“百货全”。

乾隆皇帝为什么要买金粪杈子呢?此事说来凑巧,原来王掌柜将“日日兴”招牌改为“万货全”时,正赶上乾隆皇帝微服私访路经此地,他一见“万货全”的牌子,觉得奇怪,便举步进店,只见柜台内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乾隆皇帝不由得暗暗点头,但觉得“万货全”口气未免太大了,便想出了“金粪杈子”来难为店家。

这件事很快就传扬开了,那些口气大的“万全药铺”、“万全饭庄”等等“万全”字号的买卖也都相继换了牌子,从此“百货店”的名称便流传下来。

银行的由来

英文称“银行”为Bank,原为储钱柜的意思。源于拉丁语“长板凳”。

中世纪中期的欧洲,国家之间以及城乡之间日益频繁的商品交换,主要通过定期集市进行。当时的欧洲货币种类繁多,币质低劣,伪币横行,于是,就出现了专门鉴定、估量、兑换货币为业的钱窗,称为兑换人。

可是携带大宗硬币非常不方便,且不安全。于是商人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把自己要带的巨额货币交给兑换人,由兑换人开出凭据,商人在经商地以凭据兑取他所需的当地货币,这种凭据就是最早的汇票。

由于贸易不断扩大,需要现款的商人还可以向兑换人借款,由借款人出具期票给兑换人,按期票规定的日期归还,并付给利息。这样,信贷业务开始发展起来。

开始时兑换人坐在一条长板凳上办公,不久,长板凳就成了兑换人的代名词。兑换人通过经营汇兑和借贷业务获得高额利润,银行就起源于银钱兑换业,兑换人久而久之就变成了银行家。那么为什么译成中文称银行呢?这是因为白银在我国币制上占优势,已有千年历史。宋代以后,白银在市制上已占了主要地位。银字往往代表货币,如历朝的信用机关称为银店、银铺、银号等。行字在以前是指一种职业,如唐代的金银行,是一种集体的称呼,后来就用作商号的称呼。最早在中国提到“银行”一词的,是1856年在香港出版的一本书,其中有“银行钱票”一语。以后“银行”的称呼逐渐普遍。世界上最早的银行,是意大利的威尼斯银行,成立于1171年。我国开设的第一家银行是“中国通商银行”,成立于1897年。中国人民银行是于1948年12月1日正式宣布成立的。

钞票的由来

纸币又称“钞票”,始于清咸丰年间。

清因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军费开支庞大,导致经济危机,为了应付财政困难,于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5月推出纸币,先后发行了“户部官票”和“大清宝钞”。

“户部官票”又叫“银票”。以银两为单位,面额分一两、三两、五两、十两、五十两共五种;“大清宝钞”又叫“钱票”。以铜钱为单位,面额为五百文、一千文、一千五百文、二千文、五千文、十千文、五十千文和百千文八种,以二千文合官票银一两。

于是民间就把这两种纸币统称为“钞票”。

这两种钞票都是不能兑现的纸币,百姓不喜欢。因“户部官票”发行太滥。“大清宝钞”面额越来越大,形成通货膨胀,同治初年即全部停用,历时不到十年的官票宝钞以失败告终,但“钞票”的名称,却一直流传下来。

“钞票”一词距今一百多年,但纸币的出现在我国却要早得多。北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至1003年)发行的“交子”是世界最早的纸币,距今约有一千多年了。这比欧美国家使用纸币要早七百年。

我国货币单位“元”的由来

我国的货币已有四五千年历史。由于货币的质地和形状不同,计量的单位和名称也不同。

用“元”作货币的单位是从明代万历年间开始的。那时欧美流行最广泛的货币“银圆”开始传入中国,最通行的是墨西哥银圆,钱面有鹰的图案,所以又称鹰洋。因其质地为“银”,形状呈圆形而得名,一枚就称为一圆。这“圆”字既是货币名称,又是单位名称。为了书写方便,后来人们就借用同音字“元”代替了。此后,尽管又使用过多种货币,但货币单位“元”却一直沿用了下来。

“”的由来

“”是外币的一种代表符号,在不少国家的纸币或硬币中都刻有。它由来已久,可追溯到16世纪初,当时西班牙铸造了一种名为“PESO”(比索)的银元。这种银元的图案一面是皇冠和王徽(狮子和城堡),一面是两根柱子。根据西方神话,它们是士赫居里斯的柱子,代表直布罗陀两岸的山峰。相传很久以前,欧洲和非洲彼此连接,后来被士赫居里斯拉开。

1932年墨西哥城用机器制造出一种双柱银元,其图形与“PESO”,差不多,只是在两柱之间加上了东西两半球的图案,并在两柱上各裹一条卷轴成“”状,形似“”,视作银元的记号。至今,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用“”作为本国货币符号。现在货币中的符号,就是由此演变而来的。如美元为US,新加坡元为S,马来西亚元为M,澳大利亚元为A。

“泰罗制”的由来

泰罗是美国人。他于1879年进入美国密特维尔钢铁公司,由普通工人升为总工程师。1893年,泰罗进入伯利恒钢铁公司工作。他对工人的操作动作和操作时间,进行了长期的研究。

他首先提出了要用科学方法代替过去的单凭个人经验的管理。他认为,“管理的第一个目标是使较高的工资与较低的劳务或成本结合起来”。1911年泰罗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成为资本主义企业管理学最早的代表性著作。

“泰罗制”就是指由泰罗首创的一种生产组织和工资制的制度。泰罗制基本原则,是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应当凭科学方法从事工作,不要只凭经验办事。

“买东西”的由来

在目前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买东西”已经成了人们购买物品的代名词,那么,为什么只说“买东西”而不说“买南北”呢?其实古人已经有人问到这个问题了。

据说,有一次,南宋著名哲学家朱熹在街上见到他的好友盛温如提着一个竹篮子,便间道:“你上哪去?”“去买东西。”盛温如答道。“难道就不能说买南北吗?”朱嘉又问了一句。

因为当时通行把东西南北中与金木水火士相配,称为“五行”。于是,盛温如就回答朱熹:“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凡属金类、木类的我这个篮子就装得;南方属火,北方属水,水类,火类,这个篮子就装不得。所以只能买东西,不能买南北。”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位叫龚玮的学者则认为,早在东汉时期,商贾大多集中在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俗话有“买东”、“买西”。即到东京、西京购货,久而久之,“东西”就成为货物的代名词。“买东西”就这样出现在人们的生活用语中。

“广告”的由来

考古学家认为,最早的广告是在发掘古埃及的孟菲斯城时发现的。广告内称:“我居于此地,原系塞浦路斯里诺斯人氏。承蒙上帝恩典,赐我圆梦之才。”这张广告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年!

在土耳其挖掘工作中,有三百块刻有希腊字母的碎石片引起考古学家的注意。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把这些石片搜集、拼凑起来,原来这是最早的一个商业广告。上面显露出商品的名称及其价格。这块石板放在一个古代店铺的橱窗内,店内所售之物,从板上看一目了然,上面写着:水果、酒、装饰品、头巾、家用大理石小神像、陶器……

在中世纪,商人向顾客出示商品的方法是相当简单的:鞋匠在作坊的门口挂出一只鞋;面包铺的老板挂出一个“8”字形的小面包;制帽工人挂出一顶帽子。在这个时期也开始出现了印刷广告。商人利用印刷广告,使自己的商品加速闻名于世。

19世纪,在许多国家都成立了广告事务所。俄国第一个这样的事务所于1878年建于莫斯科。本世纪初,广告已充斥报纸、杂志,林立于城市街道两旁。

1910年夏末,在巴黎举办了一次国际汽车展览会,有许多旅游者到此参观、他们成了霓虹灯广告的第一批目睹者。展览谊的正门是用荧光灯管装饰起来的。一年以后,在巴黎蒙马特林荫大道的时装店安装了第一个霓虹灯广告招牌。这个招牌是用弯曲成字母形式的荧光灯管制作的。首次成功以后,霓虹灯广告就开始风行各地了。

纯羊毛标志的由来

本世纪60年代初期,全世界经营羊毛生产与羊毛纺织品的商人都面临着一种新型的纺织原料--化学纤维的挑战,羊毛制品的销量急剧下降。许多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对羊毛制品的优越性认识不足。这可急坏了总部设在英国伦敦的国际羊毛局。国际羊毛局成立于1937年,其宗旨是维持并确立羊毛制品的长期的供求平衡,促其畅销不衰。为宣传纯羊毛的优越性,挽回市场,纠正一些人对纯羊毛不正确的认识,国际羊毛局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羊毛生产大国的代表协商,决定于1964年开展全球性纯羊毛标志的设计招标工作。它要求这种标志的设计一目了然,一看就知道是代表纯羊毛,并能表示出纯羊毛产品优良的质量含义,且具有普遍性,不受语言与种族的阻碍。在数以千计的投标设计中,经遴选,最后选定意大利艺术家沙罗利亚的设计图案--旋涡形图案。这个设计不仅构思精巧,图案简洁,而且能表达出一种恒久运动的意念,代表了纯羊毛的永恒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