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工会小组长工作手册
46501800000032

第32章 工会小组的应用文写作(3)

(2)正文:正文部分,是调查报告的主体,它要详尽说明调查的主要情况、经验或问题,并引出调查的结论。可把调查材料或要突出的问题按性质分成几个部分并列排放,分头阐述。每个部分又可加序码表明或加小标题揭示和概括内容。亦可按事件发展的进程,依先后顺序,从头到尾逐项进行表述。

(3)结尾:这是调查报告的结束语。它既可以归纳内容,结合调查报告的主要观点作概括说明,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也可以深化主题,从更高的角度说明对调查中所得出结论的普遍意义;也可对没有说到而应该交代的问题做补充说明。

12.“提案、议案”的写法

提案是指提请国家代表机关或一定组织的会议讨论、处理的意见或建议,它一般由会议出席人和法律、章程上规定的机构或者个人提出。议案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立法机关开会时列入议程,交付讨论的提案。

提案与议案并没有实质上的区别。在我国,解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凡是提请国家代表机关或一定组织的会议讨论、处理的建议都称为“提案”。直到1983年全国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以后,为了把过去那些主要是对各方面的工作提议、批评和意见与现在规定的、需要提请大会审议通过的,具有约束力的议案区别开来,所以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改用“议案”一词,而在各级政协会议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中则使用“提案”一词。

提案、议案的格式

格式比较固定,除个别外一般都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

(1)标题。标明“提案”或“议案”;

(2)案由。写明提议人的具体意见或建议;

(3)理由。陈述所提出的意见或建议的理由;

(4)办法。拟出为实现建议中的要求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5)提议人、附议人签名。提案可以一个人提,也可以在提案交付大会以前征求同意者附议,并一一签名,表示负责。最后注明提出的时间。

写作提案、议案应注意的事项

(1)提案、议案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写作时必须严肃认真。写作前应深入调查研究,周密思考,认真准备,务求提案、议案事实准确,案由合理,建议具体,措施有力。

(2)一事一案,不能一事几案或一案几事;

(3)案由要写得具体明白而又简要概括,使讨论者一看就了解提案的内容;

(4)理由必须写得全面、周详、中肯、充分、有说服力,以取得与会者的赞同与支持;

(5)办法有针对性,并已切实可行;

(6)提案、议案写好后必须在会议规定的截止时间前提交。

13.“会议记录”的记录要求

会议记录的要求

会议记录是将会议的基本情况,包括会议的组织情况和会上的报告、发言、讨论、决议等内容记录下来并形成的书面材料。

会议记录是反映公务活动的重要文字材料,它不仅是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和检查执行会议决议情况的依据,而且还是会后了解情况、分析问题、研究工作和总结经验的重要参考资料。

会议记录可以采用专用活页纸记录,也可以采用统一制发的专用会议记录本,其格式一般分为两个部分:

(1)记录会议的组织情况,逐项写明会议名称、届次、时间、地点、出席人、列席人、缺席者和缺席原因、会议主持人、记录人以及会议议题。

(2)记录会议的内容,包括会议的议程、会议主持人的讲话。与会者的发言(或报告)和会上讨论、传达的问题以及所作出的决议等。

会议记录的方法

(1)摘要记录法。这种方法只记会议上报告或传达了什么事情、讨论了什么问题、通过了什么决议等,不记录讨论时每个人的发言。但是,对会议讨论的关键问题以及有争议、有分歧的意见,则必须一一详尽记录在案。如果有决议事项,还要注明表决的情况(如全体通过,或若干人同意、若干反对或弃权等)。一般会议通常采用这种摘要记录法。

(2)详细记录法。这种记录方法要求把会上所有与会者的发言(或报告)以及会议进行的详细情况都详尽完整地记录下来。但详细记录并非有言必录。对于一些不甚重要或与会议主题无关的内容,可概括记录或不予记录。

以上两种记录方法,各有所长,采取哪种为好,要根据会议的性质、内容与要求而定。有时同一个会议记录,亦可视会议情况交替使用,有详有略。特别重要的会议,一般应配备两名记录员,一个作详细记录,一个作摘要记录。会议结束,记录完了,应另起一行写上“散会”两字。最后,会议主持人和记录人在正文的右下方签名,以示负责。

作会议记录时应注意的事项

(1)不论作何种记录,记录人都必须耳灵手快,记得快,记得完整,不能漏记或不记。

(2)会议记录必须真实、准确。无论是会上的发言(报告)或是会议决议,凡是记录下来的都必须符合原意,绝不允许随意增删或篡改。有些重要的发言(报告)还要注意发言人(报告人)的措辞、语气和风格,尽可能把原话记下来。

(3)条理清楚,重点醒目,字迹要符合书法规范,不能过于潦草,也不能使用别人看不懂的简称或符号。

(4)会议记录后要认真仔细看过,及时加以整理。整理时,应尽可能做到语言文字规范化,在力求真实、准确、忠实于原意的前提下把口语变成书面文字。

14.“短讯”的写法

短讯是用精练的语言,极其简明扼要地说明一件事、一个问题的报道。有的报纸叫《简明新闻》,有的报纸叫《一句话新闻》,有的报纸叫《百字新闻》,也有的报纸叫《新闻集锦》、《快讯》等。

这种短讯的结构,主要有三类:

(1)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导语、有主体、有背景。这种结构在短讯中不是多数。

(2)没有导语,只有主体部分。在主体部分中,有的有一点背景材料,有的连背景材料也不写,只把某件事说清就完。这种结构在短讯中是多数。

(3)导语式。整个消息象一个比较完整的导语,时间、地点、事情的内容及背景都有所交代,但都不展开写。也有的就导语的要求来说也不够完整,如不交代背景等。

15.“讲演稿”的写法

讲演稿又称讲演词,是为在特定的会议上进行演说而准备的文稿。讲演稿具有广泛的使用范围,既可用于重要会议、国际会议,也可用于一般群众会议、小型座谈会;既可是口谈面讲的文稿,也可是见诸报刊书面的文章。

讲演稿不同于一般的会议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会议报告往往代表领导机关的意志,经审议,具有指示性质。而讲演稿只不过就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包含个人喜怒哀乐的情感。讲演稿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文学创作往往是有感而发,待到激情强烈才能动笔。讲演稿则是受命而为,有时是工作需要去讲,有时是带着任务去讲,有时是讲演者熟悉的生活,有时却是讲演者陌生的,因此,要因人因事来确定讲演的内容和讲演稿的写作程序。讲演稿由称谓和正文两部分构成。

(1)称谓。应放到文稿的开始,其写法、要求与报告稿相同。

(2)正文。讲演稿的正文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开头。讲演稿的开头至关重要,应开门见山提示要点,突出主题,力争造成一种气势。这样,既可使听众了解讲演的内容,又能有效地控制听众的情绪,以保证演讲能顺利地进行下去。

②中间。这是讲演稿的主体部分,其任务是展开主题。在材料的组织安排上与一般议论文相同,讲究逻辑性和论辩性。要抓住中心,突出重点,即用较多的篇幅来论证要讲的问题,用饱满的感情来打动听众,说服听众。

③结尾。结尾的任务是收束全文,提出希望、意见、要求或发出号召。此外,在全文的末尾还应加上表示敬意、亲切的祝语,诸如“祝同志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谢谢诸位听讲”、“谢谢大家”等,以示礼貌和谦虚。

16.“读书笔记”的写法

读书笔记又称读书随笔、札记等,是指读书时记下的文字。包括读书心得、体会、感想、摘录、质疑、考证等,内容可以说是无所不包,形式也极为多样,是一种使用得十分广泛的文体。读书笔记在我国出现很早,魏晋南北朝时就有了《世说新语》一类专书,唐宋以后,更是大有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

读书笔记的主要特点

(1)内容广泛庞杂。凡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典章制度、风俗民情、琐闻逸事、神鬼怪异、医卜星相,几乎无所不包。可以说,有什么书,就有什么笔记。总之,凡是你感兴趣的或认为能派上用场的或有感触的,都可以写成笔记。

(2)形式上十分自由。写笔记几乎没有什么限制,摘、抄、评点、议论、抒情、描绘,甚至吟诗赋词,都无不可。另外,字数多少,篇幅长短,也可随意而定。

写读书笔记的注意事项

写读书笔记,要注意几点:

(1)应从读书(包括报刊)中引发的,离开了书,就成了别的文体。因此,笔记一般都要载明材料出处。

(2)最好一则笔记记一个问题。如果内容多,感想多,可以写成几则,不要混在一起。这样便于整理和以后使用。

(3)一个故事,一句话,一个数据,一段议论,不论大小均可采作笔记的材料。但是决不能肢解原文,歪曲原意,也不要把自己的感想或增添的材料与引用的原文混杂在一起。

(4)笔记积累多了,最好能分类整理,编出目录索引,并可在此基础上,考虑撰写较系统的论文。

17.“札记”的写法

札记,也是一种笔记形式。在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以后,把心得、体会、感想、疑问、意见、评论等分条记录下来,就是札记。《辞源》上的解释是:“古称小木简为札,条记于札,故称。”在笔记里,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顾炎武的《日知录》,就是札记。

札记写法比较灵活,除了对某一本或某一篇文章进行评议之类的札记以外,还可以不完全受书籍内容的限制,也不受字数的约束,自己想写多少,就写多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但写札记和写别的形式的笔记稍有不同,别的形式的笔记,只要自己肯下工夫记,总是可以记成功的,只是有的记得好一点,有的记得差一点。而札记,如果自己对原书的内容观点和精神实质还不理解,就无法记,即使记出来了,也是牛头对马嘴。所以,写札记,首先要求对原书内容融会贯通,记起来就不会是空泛之论,而是有理有据。

在报刊杂志上,我们见到的“书评”,也是札记的一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