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怎样当好职工代表
46501500000010

第10章 车间和班组的民主管理(1)

车间(子公司、分公司、分厂,下同)和班组(工段、工区,下同)的民主管理是企业民主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民主管理的基础,是基层民主和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加强车间、班组民主管理,组织广大职工广泛地、经常地、直接地参加企业的决策和管理,要在建立、健全组织制度,明确职责,规范程序上下功夫。

§§§第一节车间民主管理的重要性

车间民主管理,是车间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对车间职权范围内的事务依法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活动,是车间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民主管理的中间环节。

一、加强车间民主管理是健全三级民主管理的重要环节

企业、车间、班组三级民主管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车间民主管理是保证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各项决议贯彻落实的中间环节。如果这个中间环节发生了阻塞,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精神就难以贯彻。只有搞好车间民主管理,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的各项决议才能通过车间职工代表大会得到全面落实。车间民主管理搞好了,能够带动和指导班组民主管理,有利于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

二、加强车间民主管理是深化企业改革的客观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企业在成本核算、内部分配、劳动用工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企业划小了核算单位,使车间拥有了一定的生产权、分配权、人员使用权、对职工的部分奖惩权等。这些都涉及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是职工关心的问题,给车间民主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加强车间民主管理,健全车间民主管理制度,对深化企业改革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车间民主管理是维护职工权益的需要

随着企业内部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车间的职权也相对加大。但是有部分车间民主管理制度不健全,车间生产经营中的重大问题、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不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而是由个人说了算,侵犯了职工的权益。还有的车间虽然召开了职工代表大会,可是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不能很好地贯彻执行,缺乏监督机制。由此可见,只有加强车间民主管理,健全车间民主管理制度,完善监督机制,才能真正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车间民主管理是完善车间管理的有力保证

在车间管理中,民主管理有着突出的作用。车间的专业管理与车间的民主管理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既不能分离,也不能互相代替。加强车间民主管理,调动职工的主人翁积极性,能够有效地促进车间的行政管理。车间专业管理和民主管理相结合,能够互相促进,增加车间凝聚力,促进车间的各项工作。

§§§第二节车间职工代表大会

一、车间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

关于车间民主管理的形式,《职工代表大会条例》中规定:车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职工代表组等形式,对车间权限范围内的事务行使民主管理权力。

二、车间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

车间职工代表大会有以下职权:

(一)听取和审议车间行政领导的工作报告,对完成生产计划的措施、经济责任制方案等重大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审查同意或否决本车间的工资、奖金分配方案,经济责任一体化考核方案,竞争上岗办法,劳动保护措施,奖惩办法以及其他重要的规章制度;

(三)审议决定本车间有关职工生活福利方面的重要事项;

(四)民主评议、监督车间领导干部,提出奖惩和任免的建议;

(五)根据上级的部署,民主推荐或民主选举车间主任。车间职工大会的职权和车间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相同。

三、车间职工代表大会的组织制度

车间职工代表大会的组织制度:

(一)车间职工代表大会的代表由车间职工民主选举产生,车间职工代表人数不得少于30人,并且每个班组至少应有一名代表;

(二)车间职工代表大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由车间工会主席主持,每次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代表参加,进行选举或作出决议,必须经全体代表半数以上通过方为有效;

(三)车间职工代表大会在职权范围内作出的决定,非经职工代表大会同意,任何人不得变更或修改;

(四)车间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时,职工代表人数在50人以上的,可设大会主席团,主席团一般由5~7人组成,其中工人代表应占主席团成员的半数以上,职工代表人数在50人以下的,可选举执行主席1~3人,一般由工会主席、车间领导和工人代表担任;

(五)车间职工代表大会根据具体情况设立安全生产、提案审查、评议干部等专门工作小组。要建立专门小组的工作制度;

(六)经常开展活动,完成职工代表大会交给的任务,并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工作;

(七)车间职工代表大会接受同级党组织的领导,车间职工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车间职工大会的组织制度与车间职工代表大会的组织制度相同。

四、车间职工代表大会联席会议制度

在职工人数较多、流动分散、不易集中的车间,可以建立车间职工代表大会联席会议制度。

车间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需要临时解决的问题,由车间工会召集职工代表大会组长和各专门工作小组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协商处理。协商处理的问题要向下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报告予以确认,车间职工代表大会联席会议的职权和程序可以参照第四章的有关内容。

§§§第三节车间职工代表大会的程序

一、召开车间职工代表大会的程序

召开车间职工代表大会有以下程序:

(一)车间工会提出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的建议和具体方案,并与车间行政领导协商,同时向车间党组织和上级工会报告。同意后,即可召开职工代表大会;

(二)在会议召开前一周,车间行政要向车间职工代表提交大会审议的议案以及其他有关事项,并由职工代表广泛征求所在班组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根据职工代表的反馈意见,车间行政要修改完善有关议案。

(三)召开车间职工代表大会,认真审议提交大会的议案,并逐项进行表决,形成决议。

(四)车间职工代表大会召开后,车间工会要向上级工会报告职工代表大会召开的情况,并注意整理有关资料。

二、车间职工代表大会行使职权的程序

车间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与基层单位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有相同之处,但由于车间的工作与基层单位的工作有很大不同,所以车间职工代表大会在行使职权时,不能简单地比照基层单位职工代表大会,而应结合车间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行使好职权。

(一)行使车间职工代表大会职权中前三项职权的程序

车间职工代表大会行使前三项职权中要把握以下几点:

1.会前,要就有关方案广泛征求职工代表意见;

2.职工代表大会上,车间行政领导向职工代表作行政工作报告,并将提交大会审议的议案向职工代表作以说明;

3.职工代表要认真讨论行政工作报告和有关议案;

4.在认真审议的基础上,要对各项议案进行单项表决并作出决议;

5.对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要在会后组织职工代表监督落实。

(二)民主评议干部的程序

车间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评议干部的对象一般是车间的领导人员。程序是:

1.职工代表大会召开前一周,通知被评议干部,认真总结一年来的工作,准备好述职报告;

2.在职工代表大会上通过民主评议干部办法;

3.被评议的干部要在职工代表大会上作述职报告;

4.职工代表对领导干部进行评议,可采取无记名测评方式进行;

5.由职工代表大会评议干部小组收集汇总评议结果,并向职工代表大会作评议干部情况的报告;

6.会后,由车间党组织将民主评议干部的结果向上级干部主管部门报告,并作为干部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

(三)民主推荐和选举车间主任

民主推荐和选举车间主任这一项职权的行使要根据上级的部署进行。

三、车间民主管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处理好车间职工代表大会与车间行政的关系

民主管理是车间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车间行政的专业管理一样,都是车间管理不可缺少的,二者相辅相承,共同发展。

1.车间主任应支持车间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一是在职工代表大会上向职工代表报告工作。报告工作时力求任务明确、内容具体,便于职工代表审议。二是要认真处理落实职工代表的提案,定人定责,及时将提案处理结果告知提案人。三是车间主任要为职工代表大会行使职权创造条件。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时,车间主任应与工会商量,研究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的有关事项,认真开好职工代表大会。同时,在贯彻实施职工代表大会决议的过程中,车间主任及车间行政有关人员要积极支持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接受职工代表的监督检查。

2.职工代表大会应支持车间主任的工作。车间职工代表大会要支持车间主任行使生产管理指挥权,教育、引导职工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服从指挥、努力完成生产任务。当生产中遇到困难时,应发动职工献计献策,发挥主人翁的积极性,共同克服困难。

3.职工代表大会与车间主任发生意见分歧时,双方应进行平等协商。按照各自的职权范围,本着相互尊重的原则,对有分歧的问题妥善加以解决。若最后仍不能形成一致意见时,可请车间党组织进行协调,并向上级行政或工会反映。在这里应特别注意职工代表大会职权中前三项权力的区别,要依法行使职权,不可越权。关于前三项职权的区别问题,前面第二章已作了讲述,这里就不再重复。

(二)车间职工代表大会与车间工会的关系

车间职工代表大会是职工参与车间管理,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基本形式。车间工会是车间民主管理工作的组织者,民主管理是车间工会工作的重点。车间工会委员会是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车间职工代表大会及民主管理的日常工作由车间工会负责。主要有以下工作:

1.提出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的议题。拟定方案,并负责会议的筹备和会议期间的组织工作。

2.定期向车间党组织汇报车间民主管理工作情况,在车间党组织的领导下做好民主管理工作。

3.主持召开车间职工代表大会联席会议,协商解决在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需要临时解决的重要问题,并将结果向下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报告。

4.组织开展日常民主管理活动,督促检查车间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和提案的落实。

5.做好职工代表的选举工作,加强对职工代表的培训,提高职工代表的素质。

6.受理职工的申诉和建议,维护车间职工代表和职工群众的民主权利。

7.指导班组开好班组民主管理会,推动班组民主管理工作。

§§§第四节班组民主管理的特点及重要性

一、班组民主管理的特点

班组民主管理,是班组全体职工依照法律规定,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对班组权限范围内的事项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活动。班组民主管理是职工最直接、最广泛、最经常的民主管理活动,也是工人阶级行使当家做主民主权力的具体体现和重要形式之一。班组民主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一)全员性

从班组民主管理活动的范围来讲,具有全员性。班组一般人数不多,便于组织和开展活动,因此与企业、车间职工代表大会不同,班组民主管理不是选举少数职工代表参加,而是由班组职工全员参加。班组民主管理的主体是班组的全体成员。在班组范围内,全体成员对班组的生产情况、奖金分配、规章制度、生活福利、奖惩等问题,都有参与决策的权力。班组民主管理的全员性,还要求在班组生产全过程中,做到全员参加、全员管理,而不是靠少数几个人去管理,这样,就使职工参加企业管理成为一种人人参与的活动。

(二)直接性

从班组民主管理活动的方式来讲,具有直接性。

1.班组每个职工既是生产者,又是管理者,每个职工都有直接参加管理的机会,能够比较直接地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