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美建交:邓小平与卡特握手纪实
46281800000039

第39章 作为总统的卡特渴望成就,追求卓越(1)

卡特从戴维营和平谈判联想到在北京进行的美中建交谈判

在华盛顿的气温高达30多摄氏度的时候,在马里兰州西北部的阿巴拉契亚山地浓郁的绿树丛中,戴维营的气温只有十多摄氏度。逶迤起伏的群山错落有致,清澈的蓝天,清澈的湖水,苍郁的森林。

戴维营,是着名的美国总统山间别墅。从山顶到山麓的树丛间,掩映着一栋栋用树名起名的别墅,错错落落,曲径通幽,房屋周围或是披覆着高大的橡树,或是耸立着挺拔的白杨,或是环绕着丛丛槐树、枫树。它始建于战前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就地取材,石木构建,因这一带属卡托克廷山区,最早这儿就叫“卡托克廷山庄”,只是一般的有钱人来这儿避暑。1942年罗斯福总统觉卡特主持埃及、以色列的戴维营和谈。

得这儿不错,就选择了这儿做总统在白宫以外的休养地,改名“香格里拉”,意即“世外桃源”。从那时起,经过相当现代化的修整,由海军管理,为历届总统所使用,作为休假、娱乐和会晤各国领导人的非正式场所。艾森豪威尔任总统时,觉得这个“香格里拉”

名称有点过于虚无缥缈,就用自己五岁的长孙戴维之名重新将它命名。从此,这个地方就叫做戴维营。在这儿,罗斯福会晤过丘吉尔,艾森豪威尔会晤过赫鲁晓夫,尼克松会晤过勃列日涅夫。

他特别喜欢戴维营。他喜欢在这儿的斯内克河钓鳟鱼,在河边的白杨树林里采野生越橘,自己动手烤制越橘烤饼,当夜色降临的时候,一边喝鱼汤,一边品尝烤饼,享受在壁炉旁静坐的乐趣。那是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里的紧张繁忙过后难得的休闲。

但是,更使他兴奋的并不是这里有美丽幽雅的景色和舒适宜人的气候,而是从9月4日起,关于中东和平的戴维营首脑会议开始举行。在两个星期内,在他不知疲倦的斡旋下,经过了四次中东战争浩劫的两个敌对国家的首脑——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贝京——都来到这里。三个国家的领导人与外界隔绝,全力以赴,关起门来谈话,终于在9月17日达成了双方可以共处的和平协议。

9月17日,星期天,他和萨达特、贝京从戴维营赶回华盛顿。飞机是在黄昏时分从山顶的直升机机场起飞的。

他们回到白宫已是晚上10点15分。他们直接进东厅举行了文件签字仪式并发表了讲话。这是最好的电视广播时间,挤掉了原来的电视节目。然后,萨达特和贝京就离开白宫去睡觉。他也感到疲倦极了,很需要美美地睡上一觉。

卡特主持埃及、以色列的戴维营和谈。

他来到卧室,躺下了,却没能立刻入睡。

他躺在床上,听到广播传来的种种反响:

——他们在引述他所说过的话:“我们希望促成仍在正式交战的埃及和以色列代表之间形成对共同目标和相互理解的认识。……”

——一位共和党参议员评说,我想我们的参议员应该提名吉米为诺贝尔和平奖的候选人……

——美联社记者沃尔森的评述:这是吉米·卡特通过锲而不舍的毅力及对和解的力量深信不疑,实现了这具有基石意义的和平协议。谈判屡次处于破裂的边缘,领导人屡次要退出谈判。但是,最终协议还是达成了!

在世界舆论的一片叫好声中,他忽然间想起了在遥远的北京进行着的另一个谈判。从7月初开始至今已有两个多月了,伍德科克这个老头怎么样啦?为什么老是不能传来谈判有所突破、有所进展的消息?

如果美中建交谈判仍在原地踏步,应该采取一些什么措施呢?

卡特亮出“底牌”后,决定直接起草一份建交公报让伍德科克带回北京

到了这年的9月份,卡特有些着急了。卡特有获得成就、追求卓越的强烈欲望。除了刚刚解决了巴拿马运河问题,卡特还成功地使埃及和以色列这两个有宿仇的国家首脑达成了和平协议。此时,卡特更觉得美中关系正常化停滞不前令他有点难以忍受。他决定要发起达成一项中东和平协议时,他的建议很简单:让正在交战的双方领导人来戴维营,他将劝说他们就一项和平计划达成协议。有人称他是癫子,基辛格博士飞了多少趟中东,在中东形成了“基辛格旋风”,都没能办到,这位不善于跟国会打交道的总统就在戴维营坐等,能行吗?

当初的怀疑和反对者,现在却不能不说:我们的总统在安排两个有宿仇的国家首脑的交往行动上表现了非凡的能力。

也有人说他像佐治亚州的甲鱼一样固执,他说,我有自信才会固执。

他是自信而不盲目,固执而不死板。他有决心使美中关系正常化在他的任期内实现。

他在回忆着自己对美中建交谈判的安排:在北京的谈判开始进行的时候,为了促进谈判成功,他还特地下令采取了另外几个步骤来改善美中双边关系。7月间,总统的科学顾问富兰克·布莱斯率领了一个有史以来的最大也是最高级的代表团访问北京,将早就准备的一批与中国进行科学和学术交流的官方项目带到中国去,国家航天局、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卫生总署和美国地质勘探局等十五个重要部门的高级官员都是代表团成员。他还又派了另外两个内阁成员率领代表团访问北京,一个是能源部长詹姆斯·施莱辛格率领的美国能源代表团,一个是农业部长罗伯特·波格兰率领的美国农业代表团。这些代表团的访问都十分成功。

伍德科克在北京进行谈判的同时,8月份以后,布热津斯基与中国驻美联络处主任柴泽民也在华盛顿进行了数次接触。

卡特试图加快美中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从戴维营回来的第二天,即9月19日,他就会见了中国驻美联络处主任柴泽民,想给正在进行的美中建交谈判以进一步的推动。他说美国已经接受了中国关于实现关系正常化的全部三个条件,也向中国摊出了“底牌”,提出了华盛顿方面的三个条件:

卡特因主持埃及、以色列的戴维营和谈成功,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其一,美国将继续保持与台湾的商务和文化的联系;其二,美国相信中国与台湾之间的问题得到和平解决;其三,在关系正常化之后,允许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防御性武器。

卡特认为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第三条,在实现关系正常化之后,华盛顿有权继续向台湾出售防御性武器。他向柴泽民解释说,没有一个美国总统会赞成终止对台湾销售武器,他也理解中方对这一问题的立场,并表示华盛顿将会避免对台出售进攻性武器。同时,卡特总统也表达了美国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视。

这样,在卡特会见柴泽民之后,美方觉得“底牌”已经亮出,双方能否达成协议,就要看中方能否接受美方的条件了。但到了10月上旬,中国方面对卡特向柴泽民发出的谈话并没有作出积极的回答。

研究中国问题的罗伯特·罗斯对中国领导人的沉默作了如下分析:

对于中国领导人来说,容忍华盛顿坚持在实现关系正常化之后继续对台出售武器是困难的。北京坚持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领导人相信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中国政府的承认,将迫使华盛顿对这一原则作出相应的承诺。然而,美国继续对台出售武器将在一个决定性领域中向北京的国家主权提出挑战。继续对台出售武器也将维护台北的防御能力并象征着美国继续对台防御的承诺,这就削弱了中国孤立台湾的能力,也削弱了迫使美国默认北京的要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