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疯狂的鸡蛋
46221500000022

第22章 中篇故事(2)

木老痴欣然从命,很快就画出了三张图纸,分别是:墓口的流沙、甬道的翻板、灵柩上的弩箭。他给王老员外讲解这三样机关怎么阻挡盗墓贼,王老员外边听边点头,听罢,王员外发问:“这三样机关虽好,但听说陵墓里最厉害的机关叫做断龙石,为什么没有呢?”

木老痴闻言,不由对王老员外刮目相看,原来这位是大内行啊!他告诉王老员外,断龙石这东西其实就是个门闩,用来闩墓室石门的。灵柩葬入墓室,外面的人关上石门后启动机关,断龙石就自动卡在石槽里,从里面就开不了门了,但是外面可以开门,这时石门就处于“可进不可出”的状态。一旦有盗墓贼破了前面的机关,推门进了墓室里面,断龙石一转,石门会自动闭上再次上闩,墓室是石砌的,盗墓贼将插翅难飞。其他机关都是让盗墓贼知难而退,唯有断龙石就像是放了诱饵的捕鸟笼子,让他们有进无退,太过阴毒,最好不要装。

不料王老员外听后大摇其头,说自己一生行善,不想死了以后还被人打扰,机关越多,防盗效果才越好。木老痴实在架不住王老员外的好言相求,最后还是画出了断龙石的图纸。

图纸一出,王老员外的造墓工程就开工了。他请了远近最有名的三十六名工匠,连续干了一年半,才大功告成。说来也巧,完工第二天,王老员外就寿终正寝了。王小员外闻听噩耗,从外地赶回,一进门就操办丧事。因为墓室机关太过复杂,王小员外怕别人去送葬出意外,就高价请了那三十六名工匠抬棺送灵。木老痴也要去,被王小员外挡驾了,说他这么大岁数了,去墓地不吉利。

木老痴心里挺感念这王家父子,一对好人啊!到了晚上,王小员外回来了,他来到木老痴住的上房,笑嘻嘻地在桌子上摆了两样东西,一样是一杯酒,一样是写满了字的纸。木老痴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王小员外把纸往他跟前一推,说出了真相。

原来王家父子根本就是一对大盗,靠盗墓起的家。王老员外一辈子刨人祖坟无数,临死的时候怕别人刨他的坟,这才故意拉拢木老痴,修下了四道机关。他儿子王小员外请三十六名工匠送葬,其实是怕这三十六人走漏消息,已把他们全部关入断龙石内!

说到这里,王小员外冷着脸道:“我知道您的机关术厉害,特意留您在家,是想请您入伙,帮我们破别的墓葬机关。您要是愿意,在这入伙书上签个字,若不愿意,就喝了这杯酒,酒内有子午断肠散,子不见午午不见子,明天中午的太阳您是见不着了。”

木老痴这才明白王老员外非要安装断龙石的缘故,不由悔恨交集,他端起毒酒一饮而尽,然后抓起入伙书撕得粉碎!王小员外冷笑一声,说您一个人度过这最后的时光吧,然后轻轻闭了房门,扬长而去。

木老痴听着脚步声渐渐远去,忽地蹒跚而起,抓起一把铁锹,翻过院墙,朝墓地跑去。他要赶在毒发之前,救出那三十六名工匠。

天快亮的时候,木老痴终于来到墓地。机关是他本人设计的,破除起来很容易,所以很快来到断龙石前。其实有一关就有一破,他找来一块山石,用铁锹敲敲打打,弄出个三角形,然后推开石门,往门轴里一放,这石门就闭不上了。接着他飞速跑进墓室一看,有三十一个人由于缺氧时间过长,没气了,还有六个人有微微的呼吸。不是只有三十六个工匠吗?怎么多了一个?但此时木老痴没空细想,赶紧把这六个人挨个背出墓室。

这六个人有新鲜空气入鼻,就没有生命危险了。这时木老痴肚子里像开锅一样,他知道就要毒发了,便踉踉跄跄向墓室里走去,他要和那三十一名工匠死在一起,以示赎罪。关上石门后,他开动了流沙机关,一时间沙尘滚滚,封住了墓口……

故事讲到这里,小李听得目瞪口呆,好半天才醒悟过来,问:“这么说,木老痴为了赎罪,死了?”木老爷子呵呵一笑:“天佑好人啊,这事还有下文。”

木老痴把自己关进墓室,看见王老员外的灵柩,气愤之下就拆除弩箭,开了他的棺,结果却惊讶地发现里面没有尸体,只有一堆金银珠宝,下方还有一条掩藏得很好的地道。要不是木老痴精于机关术,还真发现不了。他想,自己现在还不能死,要把这些东西拿出去,救济死去的工匠家属,于是就顺地道挣扎出来。

木老痴走出来后,看见那六个人已经醒了,正在坟头前哭呢。令他想不到的是,六人里有一个是王家盗墓团伙中的一员,因为想金盆洗手才被王小员外一起关了进来,而他竟有子午断肠散的解药!

木老痴服下解药,和那六个人一起到官府告状,把王家父子抓了个正着。大家这才知道,王老员外根本没有死,他这么一番折腾,是想营造一座秘密藏宝库,但万万没想到,木老痴的赎罪之举,揭破了他的秘密。

讲到这里,木老爷子看了一眼小李,说:“后来,木老痴给后代子孙订了一条规矩,六十岁以后不做机关,就是怕老迈昏庸之时被歹人利用。木老痴知错能改,还是赢得了我木家的世代传颂,浪子回头金不换啊!”

小李问:“那您现在破了规矩,是看出我不是歹人啦?”木老爷子捻须一笑:“是好是歹,存乎一念。再说,我这个断龙石没那么歹毒,困在里面也有机关打开,当然这个机关比较隐蔽。密室也是透音透气的,小偷被困住大可呼救,主人也可以从容报警。”

小李拿回图纸,还是一个月施工完毕。完工后他又来找木老爷子,木老爷子拿出最后一张图纸,还有一捆极细的钢丝,一起交给了小李:“这个图纸不能由工人来做了,要主人自己动手才能保密。这个钢丝在我们机关术里,叫牵丝,就像人的神经一样。有了它,机关才会活过来,才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小李拿了东西却不走,笑呵呵地说:“这个牵丝,是不是也有个故事?”木老爷子大笑:“当然!”

五、牵丝

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很近,是八国联军进北京那会儿。本城离北京不远,也有一队外国兵打了进来,这伙人的头儿是个叫格瓦的德国人,一进城就征了鼓楼周围的民房做兵营,然后抓人在兵营附近修工事,准备抵御义和团的袭击。

他们修工事用了最省事也是最野蛮的做法,就是拆除一些不住人的古老建筑,比如庙宇大殿啊、钟楼鼓楼啊,使用里面的砖瓦木料。要知道这是一座有着上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啊!这一天,格瓦正要指挥士兵拆除一座明朝的鼓楼,有人送来一份邀请书,经翻译一讲,邀请书是本地木业街的木先生下的。

那时候木业街就是本城木匠的聚集之地了,木先生不但在木匠行出类拔萃,在全城老百姓中也素有威望。格瓦正打算多抓一些民夫,加快进度,如果木先生肯帮忙,事情就好办了,于是他带着翻译上了门。

木先生的腿脚有毛病,平时要拄着铁拐杖走路,所以他就坐在店里等候,没有出迎。格瓦开门进来,看见屋子正当中放着一张八仙桌,桌上摆着两副盖碗茶,茶杯下面有茶托。他往椅子上一坐,还没说话呢,木先生拿起自己面前的盖碗茶示意,翻译忙用德语说:“木先生请您喝茶。”

格瓦闻言也拿起盖碗茶,谁知他还没喝呢,身后的木门就“砰”的自动闭上了。格瓦大惊失色,要知道城里经常有义和团的暗杀行动,这是要关门打狗啊!他“噌”地抽出短枪,对准了木先生。木先生还是那副悠闲的样子,他对翻译说:“请格瓦先生放下茶杯。”格瓦依言放下,门“哗啦”一声,又自动打开了。

格瓦看得目瞪口呆,木先生不慌不忙地讲解起了这个机关的秘密。原来茶托下面有一个弹簧,茶杯一端,弹簧弹起,就牵动下面的丝线,丝线就拉开了大门。放下茶杯后,弹簧下沉,门就关上了。

格瓦来中国以前就听说中国有许多神奇的东西,如今是大开眼界,不由挑起了大拇指。木先生趁机说出了他的建议:其实大修工事不是好办法,自己可以利用机关术,帮助格瓦造出更有效的防御线。怎么造呢?就是在兵营的八个方向,事先埋设炸弹,然后用细铁链连接到控制中心。而控制中心就是在鼓楼上造八个绞盘,由格瓦亲自拿着望远镜坐镇,看见义和团从哪个方向攻进来,他就启动哪个方向的炸弹,这样,自己的士兵根本就不会有伤损。

格瓦听得连连点头,他请木先生画出图纸,就加紧动工了。工程主要是埋细铁链,铁链上事先套了木套,埋在地下一尺深的地方。开挖的时候肃清周围百姓,不用民夫,都是士兵动手,这是怕走漏消息。第一个方向完工的时候,格瓦在鼓楼上开动绞盘机关做实验,炸弹果然炸响。这下他可放心了,于是命令士兵完全按照图纸来施工。

工程完结,格瓦待木先生如上宾,在兵营给他建了一所房子,让他搬进来,还给他配了两个大兵,说是给他做保镖,吃饭走路睡觉都要在一起。木先生明白,这是对他不放心啊,监视起来了。

木先生有个习惯,吃完饭爱溜达,风雨无阻。这些天是雨季,可把那两个保镖害惨了,木先生拄着铁拐,笃笃笃地四处乱走,他俩在泥泞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跟着,一不留神还摔个马趴。到了晴天,木先生反而不爱出去了,为啥?当地老百姓都知道了木先生帮格瓦的事,大家指着他的后背骂汉奸,连他的木匠铺子都砸了。

没过多久,义和团就打过来了。他们头上扎着画了符的头巾,自称神仙附体,刀枪不入,把鼓楼上的格瓦看得直乐,这不是送死吗?等义和团到了埋设炸弹的地方,他一绞绞盘,坏了,没响。这是怎么回事?他连忙绞动其他绞盘,还是没响,这时候他心里暗叫:中国真是个神奇的国度啊,我以为机关术就够邪乎的了,想不到义和团的符咒更邪乎,这就叫一物降一物!

因为炸弹失灵,前面又没有工事拦阻,义和团“呼啦”一下就杀到鼓楼下了。白刃搏击可不是八国联军的强项,格瓦只好领着残兵败将杀出重围,出城去了。临走时他还回兵营想捎上木先生,可是木先生不在兵营,就此消失了。有人说他死于战乱,有人说他顶不住老百姓的舆论压力隐居了,总之,没了他的消息。

直到民国年间,这座城市开挖下水道,这才又挖出了木先生埋设的细铁链。人们发现,每一条通往古楼的铁链中途都被触破了木筒,那时候的铁链不比如今的钢丝,见水很快就会锈断。这时有人想起木先生雨天爱溜达,一根铁拐戳得黄泥街面到处是窟窿,这一定是他故意而为,因为只有他才对铁链的铺设位置一清二楚。人们从此改变了对木先生的看法,都说他的这一举动,至少有三大好处:免了民夫苦役,保护了古老建筑,让义和团减少了牺牲。

木老爷子讲到这里,捻须微笑道:“要不是开挖下水道,我这个曾祖就要承担一世骂名了,木家一脉也难以回到木业街。不过无论别人如何评价,只要把心放在正当中,问心无愧,就是一条顶天立地的汉子。”

小李听完这个故事,好像下定了什么决心,很干脆地说:“我明白您的意思了,工程一完工,我就来看您。”

六、九连环

过了一个月光景,木老爷子掐指头算着,密室也该完工了,可是小李一直没有上门,这是怎么回事?又过了几天,他在看本市新闻的时候,忽然看到一位大人物被双规了。据说他被人举报贪污受贿,警察在他的密室里发现了大量现金和古董。

又过了两个月,小李终于在木老爷子的门口露面了。他没有开车,是徒步来的,却不显疲态,反而有点精神抖擞的意思。木老爷子迎他进门,张罗着倒茶,被小李拦住了。小李一抬眼,看见木老爷子的桌子上摆着个儿童玩具,九连环,就说:“我听了您四个故事,现在也给您讲一个吧,题目就是九连环。”

话说有这么一个小伙子,大学毕业后没工作,便找上了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三叔。三叔没儿子,把小伙子当儿子看,他上下打点,终于把小伙子安排进了政府机关。后来三叔的官越做越大,小伙子也水涨船高,成了三叔的心腹。三叔的官大了,胃口也大了,收了不少不该收的东西。为了不招人注意,他常常让小伙子出面办一些摆不上台面的事,比如说,托他悄悄修造一间密室,用来存放赃款。这密室的事不能张扬,最好找民间艺人来做。

小伙子其实从内心很反对三叔的做法,但是三叔对他一直都不错,他也得到不少实惠,始终下不了决心出头揭发。就在修造密室的时候,他在民间艺人那里听了四个故事,酒山的故事告诉他,贪得无厌必遭报应;扳机的故事告诉他,人心要正;断龙石的故事告诉他,浪子回头金不换;牵丝的故事告诉他,不要怕人议论,只要行得正立得端,就是被人说忘恩负义也不怕。小伙子听完四个故事,立时省悟,他等密室完工、三叔把大量赃款移进去后,就走进了反贪局的大门。

木老爷子听完后微微一笑,又问:“这故事和九连环有什么关系?”

小李笑道:“民间艺人在小伙子头一次登门时,就从小车的车牌号上明白了他的来历。因为这小车没少随着大人物上电视,小伙子肯定是为大人物办事的。艺人猜测大人物使用这种密室,多半有亏心事,可是没有证据,怎么办呢?他就对小伙子用了攻心之术。四个故事一环套一环,可不正像这种古老的机关术玩具九连环?不过,我有个问题,万一小伙子执迷不悟呢,民间艺人不就助纣为虐了吗?”

木老爷子呵呵一笑,笑得云淡风轻:“其实,民间艺人所造的密室断龙石和老辈的造法是不一样的,主人进了密室,开启机关后还能出来,但是只可以开启九次,第十次机关失效,他就出不来啦。想必警察救他出来的时候,同时会发现他身边有大量的古董和巨款。”

小李闻言一阵后怕,不由出了一身冷汗。

(首发《故事会》2010年9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