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古代军事思想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46199400000096

第96章 黄龙风景名胜区

着名的风景区黄龙,位于川西北松潘县东北、岷山山脉的主峰--宝鼎山山麓。其地山势如龙,称“藏龙山”。据《松潘县志》记:“古传载,有黄龙助禹开江事”;《史鉴》亦载:“禹导江乘舟至茂州,黄龙负舟,禹仰天祝天龙,遂为前导。”于是始开岷江。这个传说中称赞了黄龙导开岷江的功德,百姓始建祠以祀,曰黄龙寺,其地名亦源于此。

在松潘县东北56公里的原始森莽中,有一条长约15公里,宽约500米的乳黄色山坡,从海拔3500米斜挂下来,犹如一条黄色的巨龙,身着3400个彩色的鳞甲(海子)静静地卧在原始森林中。这就是黄龙风景区。黄龙风景区包括黄龙古寺、溶洞景观、黄龙洞以及黄龙沟谷中最美最奇的彩池和瀑布。

黄龙寺始建于明代,有前、中、后三寺,统称黄龙寺。分别坐落于黄龙沟的龙头、龙腰、龙尾三处。前寺又名罗汉堂,寺门原有一副对联:“玉嶂参天一径苍松迎白雪;金沙铺地千层碧水走黄龙”,生动地描绘出了此处风光。寺前原有一牌坊,额书“天然图画”,现已片瓦无存;中寺距前寺五华里,现仅存观音殿、十八罗汉塑像及各殿残柱;后寺为黄龙真人正殿。在黄龙沟顶,海拔3538米,有上、中、下、三重殿宇,为重檐破山式建筑,现在旧貌基础上修葺一新。寺门正中有两幅匾额,上面一幅制作巧妙,正看为“黄龙古寺”,右看为“飞阁流丹”,左看为“山空水碧”;下面一幅上书“心传遥接”。殿中塑有身着黄色道袍,白髯飘胸,神态安详的黄龙真人像。真人安然坐于龙脊上,后壁绘有龙水图案。主像两侧是文殊、普贤塑像,神态生动。

每年农历六月十六日,为纪念黄龙助禹疏导大江之功,方圆数百里的藏、羌、回、汉等各族百姓,都来黄龙寺前举行“黄龙庙会”。庙会历时三天,盛况空前。其时,黄龙沟中,美丽如画的海子畔账蓬莲营,炊烟缭绕;入夜,篝火堆堆,山歌不断。庙会期间,青年男女,采格桑,摘娑萝,捆扎成束去“转花池”卜吉凶;或跳锅庄,对山歌,情意绵绵;年长者,手持香火,逢庙就拜,遇经堆则叩,十分虔诚,企盼年成丰收,六畜兴旺。“黄龙庙会”是游览黄龙风景区盛大的节日,很有民族特色。

黄龙风景区总面积36万亩,除着名古刹黄龙寺外,主要的还是那被称为“人间瑶池”的奇特溶洞、瀑布和姿态各异的彩池。据地质学考察,黄龙沟的地质形态和九寨沟相类似,都属喀斯特地形。黄龙沟所在地的十几里长坡,远古时期是一条冰川,后来,寒冷的冰川期过去了,石灰岩构造的山体、岩体的渗漏,形成众多的溶洞;山岩源源不断渗透出的泉水,或构成飞瀑,或汇成溪流。泉水含有丰富的碳酸钙质,顺着山坡、峡谷冲刷、沉淀,日积月累,便形成若干梯堤、环埂,拦截着沟内泉水,汇成3400多个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池沼。因泉水含碳酸钙质,故池底、堤埂及池水的深浅不同,形成了彩色斑斓的五彩池。在阳光照耀下,鹅黄、湖蓝、靛青、茜紫,变幻不定,令人感到神秘莫测。《松潘县志》载:“五彩池……所望如明镜,澄净无尘,各有坡堤,迂回如砌,大抵成天然,不假人力。池之形有似钟、鼎、瓶、壶者,有似蕉叶、莲瓣、菱角者。水色则荡红、漾绿、泼墨、橙黄,甚或似蓝非蓝,似白非白,五色纷呈。”因此,人们把黄龙风景区这种奇特的景观称之为“人间瑶池”。

在众多的溶洞和彩池景观中,最使人神往的是黄龙洞、洗身洞、金瀑泻银、洗花池、盆景池、明镜倒影、娑萝映彩、琪树流芳等景点,难于一一枚举。

黄龙洞位于黄龙后寺山门左侧十里处,是一个大溶洞,又叫佛爷洞。相传黄龙真人曾在此处修道。洞口仅三尺见方,为高大的杜鹃花丛所簇拥。人洞初极狭,行十多米,洞渐宽敞,呈现出一溶洞大厅,高约二十米,长宽各五十米。厅之一方,石壁的平台上有三块状如真人大小的钟乳石,其形态很像穿着道袍的神像。它盘腿而坐,俯视洞底。相传这些神像是黄龙真人和他的儿子修道成仙而遗留的躯体化成。其实是溶岩滴水中的碳酸钙质经过长期凝结而成,形态逼真,可能是经过民间艺人巧妙修饰而成。离神像不远,还天然地陈列着石床、石被、石凳、石柜等器物,这些也被说或是黄龙真人的遗物。大厅洞顶上垂满石钟乳,形如雪莲盛开,又如珠翠悬垂,其中有一对长约三丈,粗约一尺的“黄龙”,昂首相对,曲躯欲飞,相传是黄龙藏身于此。故黄龙洞又传为黄龙栖身之宫。黄龙洞大洞套小洞,深度莫测,有暗河流淌,传出淙淙水声,给洞府增添几许神秘色彩。

洗身洞在黄龙沟口数百米处。名为洞,其实是一道大瀑布中的洞穴。在四十多米的石灰岩峭壁上,似万道碧波的湍流,由几十米的高崖上倾泻而下,飞珠溅玉,形成一幕奇特的水帘,在飞雾迷蒙、虹霓道道之中,有一个圆形的洞穴。此洞仅容一人藏身,顺着陡峭岩壁,可攀援而至洞中。人立洞内,四周水气弥漫,似雨非雨,似雾非雾,好像全身皆受洗礼。然而奇异的是出洞后却衣衫并不湿润,此为一奇,故名之洗身洞。相传,入山朝黄龙寺者,皆至此洗身净虑,以示虔诚,并可消灾祛病;婚后未育的妇女,亦可获得子嗣,故为神洞。到了冬天,流水结冰,雪瀑如幕,垂下千万条玉柱,晶莹剔透,构成冰雕玉琢的世界,置身洞中,则别有一番情趣。

飞瀑流辉是黄龙沟中另一处奇景。沿沟曲折而上,穿过藤萝交错的密林,沟势突然陡峭,上游来的湍流,从高约十米的崖坎上漫出,顺着长达六十余米的坡坎飞泻而下,形成几十道梯形瀑布,大者成瀑涌,小者如银帘,哗哗倾泻,飞珠流辉,景象十分壮观。

从“洗身洞”上至“杜鹃映彩霞”止,有一片坡滩,大约一里许,宽达几十上百米的河滩,这便是金沙铺地。河滩全由黄白色的钟乳石铺就,如膏如脂般的冻凝,微显凸凹,深不盈尺,浅则几分。碧水漫涌,水花飞溅,似黄龙的鳞甲,如金沙铺成,满滩千池竞秀,万朵银花绽放,绚烂多姿,人漫步于滩上,如行画中,恍如置身瑶池琼宫。

石塔镇海位于黄龙后寺背面,由上百个玲珑精致的各色彩池连缀成片,因池群中有一对石塔和一座翘檐的石屋顶而命名。由于池底、池壁、堤埂及四周崖壁石质含碳酸钙沉积成分,故映衬着池水呈乳白、银灰、鹅黄、金色、绛紫、橙黄、深蓝、紫墨诸颜色,绚烂多姿,幻化不定,故人们随之命名为“洗玉池”“珍珠池”“金鸭池”“金鱼池”等。池之堤埂,蜿蜒曲折,天然多趣,如碧玉雕砌,翡翠琢成,将一个个状如鳞片的小池分割开来又连缀成片。每年初春,冰雪消融,碧水漫池,在阳光下,彩池流霞泛光,似织锦,如图画,幻化迷离,胜如瑶池。

黄龙寺不仅是着名的风景区,也是自然保护区,景区内成片的原始森林,镶嵌于黄龙沟的四周。宝鼎山巍峨挺拔,山顶终年积雪,还出产冰川石及雪山的珍稀动植物如雪蛆、雪蛙和雪莲花等,更是世所罕见。和九寨沟一样,黄龙风景区也以其神奇瑰丽的景色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同时,黄龙继九寨沟与武夷山之后2000年获得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成员”称号的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