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古代军事思想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46199400000071

第71章 故宫主要宫殿建筑

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故宫内最大宫殿。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重檐庑殿顶,是殿宇中最高等级,为外朝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太和殿建在三层重叠的“工”字型须弥座上,由汉白玉雕成,离地8余米,下层台阶2l级,中、上层各9级。

太和殿始建于1406年,经历了三次火灾和一次兵燹的毁坏,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清朝建的。四个屋檐上各有一排动物,原来是钉子,用来固定瓦片用的,后来换成了神话传说中的动物,据说可以辟邪,而且数量越多,表明建筑越重要。太和殿上有9个,9是阳之极数,依次为7、5、3、1,平民百姓家是不允许有这种装饰的。

中和殿

皇帝举行大典前,先到中和殿暂坐休息,会见一些官员。皇帝去天、地、日、月四坛祭祀时,前一天也要在中和殿里看祭文。每年二月皇帝到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一天要来这里阅视种子、农具、祝文。这里现在陈列的是乾隆年间的两顶肩舆,即八抬大轿。

保和殿

清朝时常在保和殿举行宴会,每年正月初一和十五宴请蒙古和新疆的王公大臣。公主下嫁时皇帝也在这里宴请驸马。皇帝开科取士,最高一级的考试便是在这保和殿里举行的殿试,由皇帝亲自主考,录取者为进士(在国子监赐立进士碑),前3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得了头名状元不但御路赐骑,光宗耀祖,赶得巧了,还可成为东床驸马。科举制度废止于1905年。

养心殿

养心殿,位于故宫内西路西六宫南端,与内东路的斋宫、奉先殿相对称。在清宫中,除太和殿外,此处也是一个最重要的地方。养心殿的“养心”二字是借用孟子说的“存其心养其性以事天”一语,以涵养其天性,培养其传统的封建观念。这座宫殿建于明朝,为工字形建筑,前后殿相连,过廊侧屋环抱,门外设有办事机构--军机处。

乾清宫

乾清门以北为内廷,是帝后生活和居住的地方。乾清宫是内廷正殿,建于明永乐年间,正面有10个柱子,面宽9间,进深5间,高20米,飞金鎏彩,雍容华贵。殿正中设有宝座,两头有暖阁,宝座上方悬“正大光明”匾一个,为顺治皇帝御笔。是雍正之后秘密立储藏诏书的地方。

乾清宫是明清两代皇帝的寝宫及平时处理政事的地方。清代雍正以后,寝宫迁往养心殿。大殿每年元旦、灯节、端午、中秋、冬至、万寿等节,按例举行皇族宴。晚清时期,亦在此殿召集外国使臣。

御花园

御花园在坤宁门后面,位于中轴线上,这是一处布局紧凑,具有宫廷色彩的游憩园地。园里古木参天,名花奇石点缀其中,大部分建筑环绕四周。面积不算大,约11700平方米,为宫城总面积的17%左右,但由于构思精细、安排得当,所以既层次清楚,又不失宫廷气魄。园中建筑多为对称,但在造型、装饰上又有变化,由于中间的钦安殿院落与树木竹林相隔,产生了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幽深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