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古代军事思想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46199400000055

第55章 左宗棠兵不思想的转型特征

左宗棠(1812~1885)是中国晚清军政重臣。字季高,湖南湘阴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举人,后屡试不第,在已故两江总督陶澎家当塾师,遍读群书,钻研军事。咸丰二年(1852年),入湖南巡抚张亮基幕,不久因张亮基调位而辞归。后入骆秉章幕,参赞军事6年,深得骆秉章倚信。咸丰十年,由曾国藩保举,朝廷特旨任为四品京堂襄办军务,在曾国藩支持下招募“楚军”5000人,成为湘军劲旅之一,并率部在赣东北和浙西与太平军作战。十一年底,任浙江巡抚。同治二年(1863年),占领金华、衢州、桐庐、富阳等要镇,升任闽浙总督。三年,攻陷杭州,控制整个浙江,逼浙江境内太平军全部退至江西。这年冬,率所部万余人进军福建,追剿太平军李世贤、汪海洋部。历时1年多,先后在福建龙岩、漳州大败太平军,于五年初在广东嘉应州(今梅县)将李、汪二部攻灭。不久,到福州与沈葆祯设马尾造船厂,计划修造轮船。这年秋,调任陕甘总督,以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制定“先捻后回”“先秦后陇”方略。次年,率军西上“攻捻”“攻回”。七年,会同钦差大臣李鸿章将西捻军击灭于山东海滨。这年末,遣将入陕北,迫降反清武装董福祥部。八年,率军攻剿宁夏回民军马化龙部。次年,迫降马化龙。以后,又以两年多时间剿灭甘肃、青海回民军马占鳌、马桂源、马文禄部。授协办大学士,在西北发展机器制造业。十年,沙俄强占伊犁地区,左崇棠驳斥放弃新疆的论调,力主收复失地。光绪元年(1875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嗣以两年多时间消灭中亚浩罕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阿古柏在新疆建立的政权,收复天山北路、南路。此后,他建议在新疆设省,并力主以武力收复沙俄侵占的伊犁地区。光绪六年(1880年),他以近70高龄,率军西驻哈密,拟以三路出击收复伊犁,但旋被清廷召回北京。七年,任军机大臣,调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事务大臣。十年,入值军机处,不久任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十一年,病逝于福州。谥文襄。

左宗棠中年以前为一下层文人,中年以后由幕僚而成为“楚军”统帅,再成为同治、光绪年间军政重臣,外掌精兵,内参军机,早年所积累之兵学知识,由军事实践而得以升华为丰厚的军事思想。他的军事思想代表了中国传统兵学的重要转型。他颇重兵学理论,曾撰《料敌》《定策》《用问》《善后》《海屯》《器械》等军事论着,编纂和鉴定《兵书三种》《中西兵法》等兵书。晚清人所撰《楚军营制》一书,包容了他大量的兵论。《左文襄公全集》更保存了他基本的军事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