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科学伴你行——忠诚的地球卫士
45971600000017

第17章 月球探秘(4)

复杂的地形:月球东部的地形和地势是错综复杂的。月海基本上都在赤道附近,越向两极,地势越高,环形山越多。在东部共有三条山脉,澄海东侧的金牛山脉、丰富海与酒海之间的比利牛斯山脉和澄海与汽海之间的海码斯山脉。这些山脉都环绕着月海,和月海构成统一的演化单元;澄海和静海之间的阿格厄斯山,高达几千米,形成澄海和静海的分水岭;酒海南部的阿尔泰峭壁长达几百公里,是月面最长的峭壁,很像酒海的外“堤”;科希峭壁则像是从静海东延伸到静海中的“栈桥”。还有两条月溪,连结静海和中央湾的阿里亚3代斯月溪,静海西侧的海帕塔月溪;四个海角,澄海和静海之间的阿切鲁西亚海角。一条月谷,在丰富海之南的环形山之间的勒伊塔月谷,长约500公里,宽约20公里,是月面最长的月谷。两个湖,澄海东北的死湖与梦湖。死湖的面积约两万平方公里;有一些比较著名的环形山带有辐射纹,如:朗格林诺斯环形山,直径约为130公里,辐射纹长约1500公里;捷奥菲勒斯环形山,直径约100公里,底部平坦,辐射纹长约1000公里;弗涅里厄斯环形山,直径约20公里,辐射纹长约200公里;斯梯文环形山,直径25公里,辐射纹长约600公里。在东部边缘主要有高斯环形山、尼玻环形山、吉尔伯特环形山、洪堡德环形山、李约环形山等。这些环形山有时可见,有时隐约到月球背面。在静海里的西北部有三个环形山,靠近澄海的是普林尼斯环形山,它的南面有罗斯莱山和阿拉果环形山。从这三个环形山的外形看,都是在静海形成后出现的,属于较年轻的环形山。与此相反,在酒海最南端的弗拉卡斯托特里斯环形山是一个古老的环形山,它的环壁成锯齿形,并且有一部分环壁已被酒海熔岩物质掩埋,类似雨海西北部的虹湾。酒海被比利牛斯山脉和阿尔泰峭壁所围,有的月面学家认为,酒海周围的“沉陷”地形,过去曾是一个直径1000公里以上的巨大类月海,后来一部分被熔岩覆盖,这就是酒海,一部分周壁就是阿尔泰峭壁和比利牛斯山脉。

东部月海的特征:第一是海的数量多。月球向着我们这面共有19个月海,东部占12个;第二是独立的海多。除靠近月面中部的澄海、静海和酒海相通相连外,其他9个月海都是孤居一地;第三是海的总面积比西部小。大约190万平方公里,还不到风暴洋面积的一半;第四是海的分布广;第五是有“时隐时现”的海。由于月球的经天平动影响,地处东海缘的界海、史密斯海、洪堡德海和南海,有时可见,有时看不见;第六是危海外形呈六边形。

从“界海”谈经天平动:所谓“界海”,就是因为它地处可见面和背面之间的投影线上。长期对月球进行观测就会发现它“时隐时现”,由此赋予“界海”之称。

其实,何止界海“时隐时现”,凡是在这个经度范围内的月面都是如此。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这要从月球的运动谈起。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是椭圆的,因此它的公转速度是不均匀的。而它自转的角速度基本上是均匀的,这样,就产生了从地球上看去,月球在左右方向上的视面有些微小的变化。这种现象叫月球的经天平动。由于经天平动的存在,使我们对月面在东西边缘上,最大时可多看到7°45′。这种变化周期为一个近点月。

伽利略在观测月面时就发现了这种现象。1645年,意大利月面学家里希奥利所绘的月面图,清楚地表示出天平动效应。对于天文爱好者来说,如果通过天文望远镜长期细致地观测月面,必定能看到这种现象。

对月面东部的探测:1969年7月21日,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宇宙飞船的登月舱降落在静海西南部靠近赤道的地方(东经23°26′,北纬0°41′),揭开了人类亲临月球探索的新纪元。在静海着陆点采回月壤和月尘。据研究,这里的岩石年龄在34~37亿年,为月面中等岩石年龄。

样品表明:这里没有含水的矿物质;这些表面物质是受冲击产生的;钛铁矿的含量比地球上大多数的玄武岩要高;在石屑碎块中发现一种新硅酸盐矿物——命名为“静海石”。这是月海玄武岩晚期结晶作用的产物。

1972年12月11日,“阿波罗”17号载入宇宙飞船的登月舱,在澄海东南高地着陆(东经30°45′,北纬20°10′),这是人类到达月球最东面的地区。在着陆的两名宇航员中,有一位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地质学家施米特。

他们乘月球车在月面上活动3次,共22小时5分,是6次“阿波罗”宇宙飞船登月中,在月面活动时间最长的一次,带回115公斤岩石样品。

1970年9月20日,前苏联无人驾驶的“月球”16号自动探测器降落在丰富海,取回100克月壤样品;1972年2月21日,无人驾驶的“月球”20号在丰富海东北山区着陆,取回50克月壤;1976年8月18日,无人驾驶的“月球”24号在危海着陆,取回月壤170克。由此可见,前苏联主要是集中力量对月球东部海区进行探索。

中部的“特区”

所谓月球中部是这样划分的:在南、北纬20°和东、西经20°之间的月面,即东西和南北各1200公里的月轮中心区。所以称这里为“特区”,一是因为这里是月轮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特征的交织地区,地形和地势更为错综复杂,月陆、月海、山系、月湾、月溪、直壁、峭壁以及年轻和年老的环形山应有尽有;二是这里有月面坐标的起算点;三是与月轮的其他部分相比,这时的地形和地势基本上都以正面朝向地球;四是这里是人类直接探索最多的区域。

地形和地势:在月球中部的北面,地形复杂,地势险峻。月球上最长的阿尔卑斯山脉和海码斯山脉构成“人”字形从正北伸向这里。两座大山之间夹着一块平原,就是汽海。汽海的面积大约是5万平方公里,是月面中央区惟一独立的月海。阿尔卑斯山脉是风暴洋和汽海之间的屏障;海码斯山脉是澄海和汽海的分水岭。汽海之南和中央湾相通,中央湾又与它西部的暑湾相连,它们都是风暴洋伸向中部陆地的海域。中央湾,顾名思义它地处月轮的中心区。希金努斯月溪处在中央湾和汽海之间的海面上,长约200公里,宽约5公里。长约230公里,宽约5公里的阿里亚代斯月溪使中央湾与东部的静海隔陆相连。中央湾的东部和南部全是陆地。“特区”西部海岸的海陆交错,形成许多湾、角、岛与半岛等地形。就整个中部地势来说,构成了东高西低的月貌。

著名的环形山:这里的环形山虽然不多,但是环形山的类型不少,“老中青”俱全。

托勒密环形山:这是以古希腊著名的天文学家托勒密(约90~168年)的名字命名的。它位于南部高地上,直径约150公里,环壁高2400米,属于较为古老的环形山。通过天文望远镜看去,它像一个巨大的环形盆地,里面十分平坦。然而在最佳的观测条件下,已经发现它上面有几百个小的环形山,直径都在600米以上。很明显,这些小环形山都比托勒密环形山年轻,属于后生的“小字辈”。有人推测,托勒密环形山形成的时代,为月面大多数环形山形成的时期。

阿尔芬斯环形山:这是以西班牙一位热爱天文学的国王阿尔芬斯(1223~1284年)的名字命名的。直径约120公里,环壁高2730米,紧挨在托勒密环形山的南侧。阿尔芬斯环形山的底部有中央丘,右边有两条像月溪似的裂缝。在1955、1957、1958、1961、1963、1969年曾有人观测到阿尔芬斯环形山有明暗和色彩的变化。这是由于该环形山有火山活动,从月球内部喷出的气体而形成的。最有意义的是1958年11月2日至3日的夜间,前苏联天文学家科齐列夫在克里米亚天体物理天文台发现阿尔芬斯环形山的中央丘有明暗变化,并立即拍下了它的光谱照片。这说明月球并不是一个“平静”的世界,而是一个仍有火山活动的天体。

喜帕恰斯环形山:这是以古希腊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喜帕恰斯(约公元前190~公元前125年)的名字命名的。位于托勒密环形山的东北方,直径150公里,和托勒密环形山的大小差不多,但是它的环壁较高,为3300米。

阿尔巴泰尼环形山:这是以阿拉伯天文学家阿尔巴泰尼(850~929年)的名字命名的。位于托勒密环形山之东,喜帕恰斯环形山之南。直径136公里,具有明显的中央丘,环壁非常明显。环壁内的西侧,有一个较小的环形山,叫克莱思环形山。这是以德国月面学家克莱恩(1844~1914年)的名字命名的,直径44公里,环壁高1460米。

弗拉马利翁环形山:这是以法国天文学家和天文普及家弗拉马利翁(1842~1925年)的名字命名的。它位于托勒密环形山之北,非常靠近月面的中心点,直径75公里。这个环形山本身没有什么可引人注意的地方,然而在它的西环壁上有一个小而清晰的环形山,它就是素有盛名的默斯丁A环形山。

默斯丁A环形山:它的精确位置为西经5°09′50″,南纬3°10′47″。直径13公里。环壁高2700米,并具有50公里长的辐射线,是一座年轻型的环形山。它清晰明亮的外形像镶在弗拉马利翁环形山的一颗珍珠。人们常借助它来定月面坐标的中心点。

默斯丁环形山:这是以丹麦的政治家默斯丁(1759~1843年)的名字命名的。它位于默斯丁A环形山的北面,直径26公里,高2700米。

拉兰德环形山:这是以法国天文学家拉兰德(1732~1807年)的名字命名的。位于弗拉马利翁环形山之西的风暴洋洋面上,直径24公里,环壁高2600米,有直径320公里的辐射线,也属于年轻型的环形山。

赫歇耳环形山:这是以英国著名的天文学家W·赫歇耳(1738~1822年)的名字命名的。位于托勒密环形山的正北,这两座环形山的环壁有一部分紧紧连在一起,直径41公里,和托勒密环形山相比,显得很小。然而它峻峭突起,环壁高3800米。

对中央区的探测:为了实现登月计划,美国航宇局于1960~1961年就提出两项对月球不载人的空间探测计划。这就是后来发射的“徘徊者”号和“探测者”号探测器,从1961年8月至1965年3月,共发射9个“徘徊者”探测器,其中第6、7、8号降落在中央区的两旁,9号降落在阿尔芬斯环形山内,因此它捷足先登,成为第一个直接探测环形山内的人类使者。“徘徊者”9号发回5814幅近距月面照片,具有很高的清晰度,比用地球上最好的天文望远镜拍照的月面要清晰2000倍。

从1966年5月至1968年1月,美国又发射了7个“探测者”号探测器,主要是为载人登月飞船解决软着陆的问题。这其中有3个降落在中央区,2号和4号基本失败,6号获得成功。4号和6号就降落在月面中心点西北30公里的中央湾海面上。6号探测器不仅发回了月面环境的电视图像,还有小型掘土机和化验室对月壤进行了分析,为以后“阿波罗”载入登月做了充分的准备。

由于月球总以同一面向着地球,月面中央区又是以其正面对着地球,因此,将来人类进一步登上月球,也会把大本营的基地建立在月面中央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