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儒学文化东方巨子(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45868400000077

第77章 刘翔

刘翔是中国运动员的骄傲,他在雅典奥运会上以12秒91的成绩平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的世界纪录。这枚金牌是中国男选手在奥运会上夺得的第一枚田径金牌,书写了中国田径新的历史!

刘翔参与主要赛车和获奖情况2000年世界青年锦标赛男子110米栏第4名;2001年全运会、东亚运动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男子110米栏冠军;2002年世界室内田径大奖赛,平60米栏7秒55的亚洲纪录;2002年瑞士洛桑国际田联一级大奖赛以13秒12的成绩打破男子110米栏亚洲纪录,排名世界第4;2002年亚锦赛男子110米栏冠军;2002年第14届亚运会男子110米栏冠军;2003年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男子60米栏第3名,结束了中国男选手在该项赛事中18年未夺牌的历史,7月萨格勒布田径田联超级大奖赛亚军,巴黎世锦赛男子110米栏铜牌;2004年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刘翔分别以7秒46和7秒43两次打破男子60米栏的亚洲室内纪录并夺得亚军,再次书写了中国田径历史;2004年大阪田径大奖赛,刘翔首次在与美国名将阿兰·约翰逊的同场竞技中取胜并夺得冠军,同时还以13秒06的成绩再次刷新了室外110米栏亚洲纪录;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金牌,并以12秒91平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的世界纪录。这枚金牌是中国男选手在奥运会上夺得的第一枚田径金牌;2005年5月当选第六届世界劳伦斯体育奖最佳新人;2005年5月7日,国际田联大奖赛日本大阪站,13秒12夺冠;2005年6月5日,美国普雷方丹田径精英赛,13秒06夺冠;2005年7月1日,国际田联黄金联赛巴黎站,13秒06获第三;2005年7月8日,国际田联黄金联赛罗马站,13秒24获亚军;2005年8月12日,世界田径锦标赛,13秒08夺得亚军,创造了中国男选手在世锦赛历史上的最好成绩关于夺冠。

奥运田径的中国奇迹从1896年现代奥运会创办以来,110米栏就是比赛项目之一,但是在以往的27届奥运会中,亚洲选手从未进入过这个项目的前三名,从1984年洛杉矶到2000年悉尼的6届奥运会中,亚洲选手全部被排除在这个项目的决赛圈之外,但是这个历史在2004年8月28日的晚上被中国选手刘翔中止了,而且是用非凡的金牌和平世界纪录的好成绩中止的。

那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夜晚,雅典奥林匹克体育场内灯火辉煌,人头攒动,男子110米栏决赛即将开始。与刘翔并肩站在跑道上的都是一时之选,他们中有悉尼奥运会冠军巴西选手加西亚,有巴黎世锦赛亚军美国选手特拉梅尔,有法国后起之秀杜库里,还有上个赛季110米栏总积分排名第二的拉脱维亚名将奥利加斯。随着一声枪响,8名选手如同离弦之箭冲出起点。刘翔起跑用时0.139秒,稍稍落后特拉梅尔,位居第二,但是在越过第三个栏后,刘翔已经冲到了第一,直到最后夺冠。

奥运会上,在现场主持人声嘶力竭地三声“刘翔!刘翔!刘翔!”的陪伴下,刘翔从容撞线。

以后的进程就如同刘翔一个人的表演,因为其他选手被刘翔越落越远,杜库里甚至节奏大乱,踢翻栏架,摔倒在地。

那一天是中国人的“刘翔日”。

这是中国径赛选手在奥运会上获得的第一枚男子项目的金牌,其分量几乎等同于许海峰于1984年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的奥运首金,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段世杰则干脆称这枚金牌1枚抵10枚。

但刘翔夺得110米栏冠国的意义远不止此,他创造了一个奇迹。长期以来,在人们脑海中一直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短(跑)跨(栏)项目是黑人选手一统天下,不要说黄种人无法与其争锋,就是白种人也难以立足其间。多年来,人们对短跨项目决赛时,跑道上站立着一排黑人选手的景象已经司空见惯,甚至连记者们也已经习惯于用“黑色旋风”、“黑色狂飚”这样一些一成不变的词语来形容奥运会短跨项目的决赛。但是在雅典奥运会上,刘翔让这一传统观念土崩瓦解,正像刘翔本人所说的那样:“谁说亚洲人不能成为短跑王?只要有我在,我会用实际行动证明,亚洲有我,中国有我!”

刘翔成功的背后刘翔成功了,在一夜之间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但他的成功却绝非偶然。为了产出一个刘翔,国家的投入是巨大的。训练时使用的环保塑胶跑道价值一百多万元;一套可以在训练过程中降低运动员受伤几率的新式跨栏价值几十万元;田管中心专门成立了刘翔科研小组,有五个博士参与指导他日常的训练,刘翔的每一次训练过程都有计算机的图像反馈;为了让刘翔出成绩,国家还为他制定了“以赛带练”的训练方针,两年中,刘翔参加了国内外十几次田径大奖赛,每次仅机票费用就达上万元。过去一年,国家花在刘翔身上的总费用达300多万元。强大的刘翔背后,站着日益强大的中国国力。

在刘翔获得110米栏的奥运冠军后,《今日美国》评论说,“他的技术水平令所有美国跨栏运动员自叹弗如”。很多国外教练也认为,刘翔关键是赢在技术。刘翔能有如此的技术水准,应该归功于他的教练孙海平。孙海平也是短跨运动员出身,与那些凭经验执教的教练员不同的是,孙海平更善于学习和思考。从1995年第一次带队出国参赛亲眼看到国外选手的比赛开始,经过系统研究,他逐渐摸索出一套理论,并在专业杂志上发表过文章。1999年,孙海平被派往美国学习,在仔细研究了黑人选手训练和比赛的基础上,他的理论逐渐成型。在孙海平独创的一套训练方法的指导下,刘翔的技术水平跨越式发展,从接触跨栏到奥运冠军,只用了5年时间,比平均所需时间短了1-3年。

孙海平训练刘翔也很有一套,他对刘翔不像一般教练员对运动员那样严厉,给刘翔安排的训练量也比别人少,刘翔至今全无运动损伤,对枯燥的田径训练仍然怀有饱满的激情,对于一名已经达到世界顶尖水平的运动员来说,这种现象堪称是一个奇迹。

中国人的自信相信很多人都对刘翔站在起跑线上时犀利的眼神印象深刻,平时温文如邻家男孩的刘翔在那一刻充分展示了一个冠军的霸气和自信。一直以来,自信和张狂的气质似乎与中国人无缘,我们的美德是含蓄。上世纪80年代的刘翔的身上,却更多地表现出了自我和自信。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是70年代的人,在彼此的交往中需要互相鼓励对方自信,而对于刘翔,教练孙海平却要时时压制他的自信。每次训练出了好成绩,他都会记在训练日记上,并不忘了加上“哈哈”、“verygood”等等这样的评语。但也正是由于这种自信,才使刘翔能够如一只“好斗的蟋蟀”,对手越强,他越勇;正是这种自信,使站在起跑线上的刘翔表现出了舍我其谁的姿态,视对手如无物,全副心神只专注于自己眼前的跨栏;也是这种自信,使刘翔以一种非常炫的姿态跳上了冠军领奖台,在中国运动员中开了一个先河,并令国人津津乐道。

关于明天对是否进军演艺界,刘翔说:“我的水平并不十分专业,请不要再来打我的主意。我现在还是一名运动员,我想打2008年,还有2012年奥运会,我喜欢音乐只是为了放松,所以从来没有进军娱乐圈的想法。”这似乎可以让我们稍稍放心一些了。毕竟,刘翔的肩上,担着国人希望田径运动能够有长足进步的期望。

或许,正像香港电影金像奖主席文隽在《演艺界,请不要打刘翔的主意》一文中所说,“刘翔要‘跑’的路途很长,而且任重道远。因为他在田径这范畴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带头作用,我们更希望他能利用自己成名带来的影响力,多刺激一下年轻一代,投身于跑步项目。2008年奥运后,我们除了愿刘翔继续称王以外,更希望到时能有中国人参加其他诸如100米、200米的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