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如何加工食用菌
45774200000017

第17章 怎样干制茯苓?

茯苓采收回来后,应及时干制加工,其操作过程如下:

(1)发汗。刷掉茯苓表面的泥沙和杂物,放于干燥、凉爽的室内,在地面铺上稻草,然后将茯苓逐层堆放,一般堆3~4层,上面用草席或麻袋盖严,让其自然发汗,蒸发掉多余水分,每隔4~5天翻堆一次,经10~15天反复几次。待菌核表皮上起皱纹,呈暗褐色时即发汗结束,再置阴凉处晾至全干。

(2)切片。切片的顺序是“先皱后紧”、“先小后大”。切片前先剥去茯苓皮,然后分别将白色苓肉切成块状或片状。切时握刀要紧,刀片应向下,同时用力向前推动,使片(块)表面均匀、光滑,尽量避免块片缺角,保持完整的好质量。

(3)干燥。切成片或块后,随即摊在簸箕或晒席里,白天日晒,收回后夜间让其阴凉回潮,第二天翻面再晒。晒2~3天其水分可蒸发掉70%,当表面出现细微裂纹后,收回放进屋内,将簸箕重叠压放,使苓片(块)回潮。经1~2天后,裂口合拢,再稍压平复晒,如果遇上阴天或雨天,可用炭火烘干,烘烤应用无烟火,温度以50℃~55℃为好,并经常翻动,烘干后堆积起来,用草席或稻草盖严密,使其回潮5~7天,再进行第二次烘烤,复烤的菌核可长期保存不易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