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乳腺癌综合诊治规范化手册
4573500000025

第25章 乳腺癌的预防与保健康复

据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从2000年的19.9/10万、5.5/10万上升到2005年的24.8/10万和6.7/10万,均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约40%的患者诊断时已是晚期,5年生存率极低。提示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因此必需建立一个乳腺癌三级预防和健康教育体系。

一、乳腺癌三级预防

(一)病因学预防

即针对乳腺癌的病因而采取的措施为一级预防。目前乳腺癌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但存在着患乳腺癌的一些高危因素,我们可以通过减少高危因素的暴露水平而达到预防乳腺癌的目的。

1.内源性雌激素研究发现人工绝经可以降低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分娩的年龄和次数与乳腺癌的危险性有关,20岁之前第一次足月产妇女的危险性是未产妇女或≥35岁足月产妇女的一半。月经初潮年龄与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11岁或年龄更小来月经的妇女其乳腺癌的危险性比14岁以后的妇女高出20%。

多胎因素可能会干扰这些危险因素。但在具有家族性乳腺癌的妇女中这些现象并不明显。因此通过多胎或激素干扰来调节早产或早期绝经达到预防的效果,但对家族性乳腺癌无效。人乳喂养同样可以降低乳腺癌的危险性。

2.遗传已经明确携带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将增加乳腺癌的生命危险。估计在BRCA1家族中发生乳腺癌的危险率为65%,BRCA2家族为45%。其他基因和非基因因素可能会对BRCA基因产生影响,但目前还不清楚。携带BRCA1和BRCA2突变的年轻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高于其他妇女,特别是BRCA1突变。既有乳腺癌又有卵巢癌家族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明显高于只有乳腺癌的家族。

3.人工流产可能与乳腺癌的危险性有关,但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

4.环境因素职业、环境、化疗物对乳腺癌的影响证据还很少。可能的化学物质是有机氯化合物。电离辐射能增加乳腺癌的发生率,特别是对青春期妇女危险性更高。

5.饮食与维生素低脂肪饮食通过激素机制影响乳腺癌的危险性。水果蔬菜可能与降低乳腺癌的危险性有关。微量营养素同样发挥作用,如胡萝卜素、叶酸、维生素A、维生素C。

6.一级预防化学干预芬维A胺(一种维生素A的类似物)可能能减少致癌作用。使用他莫昔芬的激素干预能降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的发生率,但因临床副反应大,影响生活质量,目前没有被广泛应用。通过降低内源性激素的方法(保持一个理想的体重,绝经后妇女应该低脂肪摄入,年轻妇女适度锻炼等)是否能降低乳腺癌的发生率值得研究。

(二)发病学预防

即二级预防,包括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面。由于一级预防的近期效果不明显,故寄希望于早期发现,达到早期诊断目的。

每月自我乳腺检查和专业临床医生检查能提高乳腺癌早期发现率。

1.早期诊断的方法钼靶X线检查对40岁以下妇女的敏感性为54%~58%,65岁以上为81%~94%。在普查中B超的作用仍有争议。核磁共振的敏感性可以优于钼靶X线检查,但代价高,很难推广。

2.二级预防的方法三合一检查法。即所有妇女每月进行一次自我乳腺检查;每年进行一次临床乳腺检查;40岁以下女性每1~3年进行一次乳腺B超检查,而40岁以上女性每1~3年进行一次乳腺钼靶X线检查。建立妇女乳腺普查工程,通过普查工作(包括临床检查、B超、红外线、钼靶X线检查等)减少乳腺癌患者死亡率。

(三)康复学预防

即三级预防。由于国内发现的乳腺癌多属中晚期,大多数做了根治术,因此预防乳腺癌的复发和转移是三级预防的重点。

1.三级预防的主要手段通过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中医中药预防癌症的复发与转移,以巩固疗效,促进康复和延长存活期。

2.提高生活质量通过保留乳房手术、微创手术、术后乳房重建技术、术后心理辅导、晚期患者的三级止痛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预防乳腺癌的保健与康复

乳腺癌是一种与内分泌密切相关的疾病,体内的激素分泌一旦失去平衡,导致雌激素分泌过多,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就会在雌激素的刺激下由正常发育到异常增生,进而有癌变的可能。遗传、营养失衡、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心理健康等都会导致乳腺癌的发生。

因此,在乳腺癌的预防中,健康保健工作同样重要。

1.控制内源性激素的平衡科学生育,避免早孕早育以及人工流产。提倡人乳喂养。

2.减少或避免外源性激素的摄入如高比例激素成分保健营养品、常年使用口服避孕药。

3.良好的饮食习惯特别是绝经后的妇女应减少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摄入。增加富含维生素食物的摄入。纠正吸烟、饮酒、熬夜、起居无规律等不良习惯。

4.定期检查增强防癌意识,坚持每月自检和定期专业医生检查。

5.坚持早诊早治原则一旦发现应与医生积极配合,及时治疗。早、中期以手术为主的化放综合治疗,晚期以化疗为主,辅以内分泌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6.康复锻炼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术后康复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