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乳腺癌综合诊治规范化手册
4573500000022

第22章 乳腺癌治疗常见并发症处理(1)

一、乳腺癌外科并发症处理

(一)出血

1.术中解剖腋血管及所属分支、切断胸肌附着点时,尤其是行Patey氏改良根治时,易损伤胸肩峰动脉胸支,从而导致出血,因此术中解剖上述部分时应注意辨识、小心操作。

2.现代乳腺外科操作多为电刀的锐性分离,在游离皮瓣及切除乳腺腺体时,皮下血管及乳腺血管供应支多为电凝血,术后冲洗时及术后早期患侧上肢活动可使凝痂脱落,导致出血。故缝合皮瓣时应充分止血,术后两日内应尽量制动患侧上肢,避免上举和外展。拔除内乳区或腋下引流管时亦可使凝痂脱落,而致出血,故应先解除负压后再拔除引流管,特别应注意第二肋间穿支血管的处理。

(二)气胸

多为切断胸肌起始部时损伤所致,行Patey氏术式时尤应注意,必要时可作胸腔闭式引流。

(三)皮瓣坏死

电刀切开皮肤后,切口边缘常见线状的皮缘坏死,一般无须特殊处理,延迟拆线即可。大片的皮瓣坏死,多为游离皮瓣时,皮下毛细血管网保护不够所致。切口设计不佳,缝合时张力过大亦可致皮瓣坏死,常见于切口边缘。故在游离皮瓣时不能太薄,注意在皮肤与浅筋膜间分离,保留毛细血管网和薄层脂肪。设计切口,避免缝合时张力太大,必要时可考虑植皮。

(四)皮下积液

术中止血不充分,术中分离腺体和清除腋窝淋巴管时断端的处理不严密所致。术中充分结扎或电刀全程游离清除可使淋巴管断端封闭,从而减少淋巴液的漏出量。术后腋下及胸壁创面包扎不确切及负压引流不畅,术后患侧上肢上举、外展过早致术后皮瓣尤其是腋下皮瓣固定不佳也是造成皮下积液的几种因素。术后包扎良好,注意调整引流管的位置和压力,保持引流通畅,早期制动患侧上肢可明显降低术后淋巴液漏的发生率。

(五)患侧上肢功能障碍

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因手术里皮瓣与胸壁紧密贴附,均可影响部分患者上肢功能。大部分经过术后功能锻炼可以基本恢复。但如切口上延至腋窝,术中血管神经保护不足,则术后患侧上肢功能缺失明显,主要为患侧上肢的上举不够,外展不足。胸长神经损伤可致典型翼状肩表现等。故术中应对上述解剖结构加以保护。

(六)上肢水肿

顽固性上肢水肿多为术中血管神经保留不够致术后侧支循环形成不足,淋巴回流受阻所致。术后包扎过紧、皮下积液、伤口感染等均可出现上肢水肿,但经处理后均可明显改善。术中腋血管鞘的保留可维护腋血管相应的张力,可减少上肢水肿的发生。

(七)胸大小肌萎缩

术中胸前神经及伴行血管的损伤可致术后胸大、小肌萎缩。

多发生于术后三个月后,且呈进行性发展。直至仅余少部分内侧胸肌条索。

(八)手术野胸壁及患侧上肢肩关节周围感觉异常

为手术中游离皮瓣及清除腋窝时皮神经和皮下神经切断所致。日久后神经断端可膨大,患者可出现手术野区内断续性刺疼或跳疼感。

(九)其他

如切口感染等。

二、乳腺癌内科治疗毒副作用及处理

(一)心脏毒性处理

蒽环类抗肿瘤药可引起心肌病,严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其发生率与药物的总剂量有关,ADM总量<550mg/m2时很少发生,>600mg/m2为30%,>1000mg/m2为50%左右,EPI和MIT的心毒性发生较少。使用大剂量CTX和5FU的少数患者可发生心肌损伤。蒽环类抗肿瘤所致心脏毒性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心肌病。

1.蒽环类药物引起心脏毒性的危险因素

(1)儿童或老年患者(>70岁),使用阿霉素等蒽环类药物易增加心脏毒性。

(2)接受过纵隔放疗(心脏在放射区内)者,如使用阿霉素,累计量应限于400mg/m2以下,正在进行纵隔或胸腔放疗期间不用阿霉素。

(3)患者伴有冠心病、高血压病、心瓣膜病、糖尿病、心脏病者。

(4)近来有心肌损害史或心功能明显不全者禁用。

(5)阿霉素与环磷酰胺、丝裂霉素合用可增加心脏毒性的危险。

2.心脏毒性的检测

(1)测定基础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2)在使用蒽环类药物300mg/m2时测一次,然后在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使用蒽环类药物达400mg/m2或无危险因素患者用到450mg/m2时各测一次LVEF。

(3)超过450mg/m2剂量时再测定一次。

3.心肌病的处理

(1)主要以预防为主,限制ADM的累积剂量在450~550mg/m2,如与VCR、BLM、CTX合并使用或纵隔放疗,应减量到300~450mg/m2。

(2)与洋地黄并用可提高使用ADM的安全性。

(3)延长ADM的滴注时间也可降低心毒性。

(4)如LVEF下降值超过15%或绝对值小于50%需停用阿霉素等蒽环类药物。

(5)给予心肌营养药,如肌肝、维生素E、二磷酸果糖等。

(6)出现心率失常,给予异博定、乙胺碘呋酮。

(7)出现心衰给予洋地黄强心药、能量合剂、利尿药及低钠饮食和卧床休息。

(二)恶心呕吐的处理

1.心理疏导了解有无化疗经历及化疗后胃肠道反应情况,帮助分析致吐的原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强调化疗的必要性,从思想上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减少不良刺激病室整洁、安静,无不良气味,呕吐物置于不透明密闭容器中,及时清理。护士仪表端庄、态度和蔼、动作轻柔。

3.饮食调理化疗期间进清淡、可口、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避免饱食感。切忌进食过热、粗糙辛辣等食物。限制含5羟色胺(5HT)丰富的水果、蔬菜如香蕉、核桃、茄子等。尽量在吃饭时不喝水、不喝汤,饭前或饭后1小时也尽量少喝水或饮料,饮料中不加糖或甜味品,温度要低。饭后1小时不能平卧,可以散步。化疗前1小时不进食或少进食。

4.正确使用止吐药

(1)预期性呕吐常规止吐药物无效,可选用抗焦虑或抗抑郁药。

(2)接受高度致吐化疗药物者,联合应用地塞米松20mg和5HT3受体拮抗剂昂丹司琼32mg或格拉司琼10μg/kg静脉注射。

(3)接受中度致吐化疗药物者,采用昂丹司琼8~24mg或格拉司琼10μg/kg加地塞米松20mg静脉注射。

(4)接受轻度致吐药物者,仅必要时给予单次剂量皮质激素或胃复安。

5.掌握化疗药物给药时间静脉化疗于餐后3~4小时用药较适宜,此时胃充盈度小,胃内压力低,发生呕吐症状少。另外睡眠中给药亦可预防化疗所致呕吐。口服给药者宜餐后服用,减少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

6.防止脱水剧烈呕吐者,注意有无口唇干燥、心动过速、出冷汗、头昏眼花、尿色暗黄等脱水症状,严格记录出入量,必要时予补液或肠外营养,预防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7.防止误吸患者呕吐时需侧卧,以防误吸,呕吐后协助患者漱口,观察呕吐物的量、颜色及性质,如有异常留标本送检。

(三)便秘的处理

临床最常见引起便秘的药物是长春碱类和止吐药物尤其是5HT3受体拮抗剂。防治便秘的措施有:

①多食富含纤维性食物,有助于软化粪便;②进行适当的运动,有助于胃肠道蠕动;③适当补充液体,防止呕吐和腹泻引起脱水;④对于有便秘史的患者应用长春碱类化疗药或(和)合并应用5HT3受体拮抗剂,可预防性应用粪便软化剂或缓泻剂,如酚酞、番泻叶、开塞露等。

(四)全血降低处理

化疗过程中或间歇阶段,至少每周检查一次血常规,根据外周血象的高低水平进行在有效药物剂量强度范围内的调整。

1.纠正贫血贫血症状明显或贫血发生迅速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必要时输注红细胞成分血或促红细胞生成素、补充铁剂予以纠正贫血,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输血反应;中度贫血应限制活动多卧床休息。轻度贫血应限制剧烈活动,适当休息,活动量以不感疲劳为原则,气促时吸氧。

输血指征:肿瘤患者贫血多为慢性起病,系骨髓功能低下所致,血红蛋白(Hb)100g/L以上时无输血指征。Hb<85g/L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如有极度疲劳、头晕头痛、心动过速、低血压及心脏缺血表现,可输浓缩红细胞。Hb<70g/L且血容量正常时,需输注浓缩红细胞。当有活动性出血,需要同时补充血容量和红细胞时,输全血。

2.白细胞下降处理

(1)白细胞在(3.5~4.0)×109/L时,口服升血象药物,如利血生、升白胺和参芪片等。

(2)白细胞在(3.0~3.5)×109/L时,给予GCSF,注意预防感染,有感染迹象时使用有效抗生素。

(3)白细胞低于3.0×109/L并伴血小板低于正常时,给予GMCSF。

(4)白细胞低于1.0×109/L时,使用升白药的同时给予成分输血,将患者进行无菌隔离。

3.控制感染

(1)鼓励并指导患者早晚刷牙,宜用软毛牙刷,根据口腔pH值选择合适的漱口液,每日5次。对牙龈出血的患者,口腔护理每日3次,对口腔溃疡的患者用1%的碘甘油或锡类散、龙胆紫涂敷。有真菌感染时,可用25%制霉菌素甘油饭后涂敷,每日3次。

(2)注意肛门、外阴部的卫生,便后及每晚用0.05%洗必泰坐浴,以防肛周脓肿。

(3)当白细胞<1.0×109/L时,注意保护性隔离,病室空气应保持清洁和适宜的温度、湿度以减少细菌的附着,病室内予以紫外线消毒,每日2次,患者的食具、便器及其他用物要进行消毒,每日湿式打扫病室地面1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要严格控制各种导管和注射途径的感染;减少陪客,限制探视人员,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

(4)必要时遵医嘱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5)必要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6)每天应认真观察患者有无发热和感染有无伴随症状和体征,如局部组织疼痛、咳嗽、尿急、尿痛或炎症等现象。

(7)有发热、盗汗者予温水擦浴、物理降温,及时更换床单、衣服,注意保暖,以免受凉感冒。

4.出血防治

(1)出血的预防①避免活动过度,防止身体受挤压或外伤,可减少皮下出血或水肿;②有明显出血倾向的患者尽可能避免肌内注射,各种诊断或治疗性穿刺后应局部压迫或加压包扎以防止出血;③鼻腔和齿龈的出血最常见,应嘱患者保持口腔的清洁、湿润,不要用手挖鼻痂或用牙签剔牙,防止黏膜损伤;④用电动剃须刀剃胡须;⑤血小板低于2.0×109/L者要卧床限动,保持大便通畅,以防颅内出血,必要时输血小板成分血;⑥遵医嘱注射IL11,使血小板增加。

(2)出血的观察淤斑及出血点、呕吐物中的隐血、呕血、血尿与便血、恶心呕吐、视力模糊、意识障碍等变化均可提示内脏或颅内出血的可能。

(3)出血的处理一旦有出血症状应及时处理,给予止血药。

鼻腔出血详见鼻出血的护理;齿龈出血可嘱患者用冷开水漱口或用明胶海绵片贴敷渗血的牙龈,压迫止血;消化道、泌尿道出血时应观察并记录呕吐物、粪、尿的颜色、量和性质,定时测量脉搏、呼吸和血压,出血严重时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同时配备血做好输血准备,出现严重消化道出血时还需禁食、制酸;眼底出血者可出现视物模糊甚至失明,应让患者卧床限动并加强生活护理;女性患者发生生殖道出血时,要注意会阴部卫生,防止感染;当患者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进而意识障碍,颈项强直,肢体瘫痪常提示颅内出血,应立即采取救治措施,患者取平卧位,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头部置冰袋同时给予脱水剂,抢救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血压、脉搏和呼吸的变化。

(五)末梢神经炎的处理

长春新碱、长春花碱酰胺、苯丁酸氮介、秋水仙碱、VP16、Vm26、TXT、PTX、草酸铂(LOHP)、DDP、卡铂(CHP)等对周围神经有明显毒性,主要表现为四肢或躯干感觉异常、麻木、肌无力、腱反射低下或消失;植物神经病变可产生便秘、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等。这些症状早期为可逆。末梢神经炎的防治有以下措施。

1.促进药物排泄采用水化、利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