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新编家庭实用医疗保健营养全书
45670900000062

第62章 营养治疗——吃喝出健康(19)

因此肝炎病人不要大量吃糖和肉,特别是肥肉更应该少吃。其次,肝炎病人应戒酒。肝脏好比人体内多功能的化工厂,饮食中的各种物质,都要需通过肝脏处理,才能被吸收利用。各种类型的肝炎,都有不同程度的肝实质性损害,此时肝脏对外源性和内源性的物质代谢和解毒功能减弱。当患者饮酒后,酒精90%以上要经肝代谢,而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都对肝细胞有损害的作用,使肝细胞变性或坏死。长期饮酒也会导致脂肪肝,还有饮酒同时抽烟会使烟中尼古丁更容易进入体内,使维生素c破坏增加。如果有表面抗原阳性而无症状者,也应该戒烟酒。

5、肝硬化

肝硬化是由广泛的肝实质变性逐渐发展或肝脏弥慢性炎症引起的,多是因此酒食不节,情志所伤,劳欲过度,或感染血吸虫等引起肝脏、肾脏、脾脏功能障碍,最终导致肝硬化的发生。肝硬化病人应该禁忌肥甘原味,戒烟酒,同时也应注意少吃或不吃鱼。肝硬化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减退,如果饮食不节,就会增加肝脏的负担。有人认为,发生肝硬化,如果中间无意外变化,肝脏的功能仍可以代偿40年。但是,如果经常的加重肝脏的负担,超过负荷,就可能出现肝功代偿不全,出现腹水,进而肝昏迷。

正常人少量饮酒,肝脏可以将酒精代谢解毒,一般情况不会导致损害。但对于肝硬化患者来说,因为相当部分的肝细胞已丧失功能,而且酒精代谢所需求的各种酶活性减低,分泌减少,解毒能力大大降低。即便少量饮酒,也会加重负担,影响肝功能的恢复,甚至可致肝坏死,危及生命。肝硬化病人饮酒后迅速出现肝功能衰竭是很常见的。因此,肝硬化患者要坚决戒酒。肝硬化患者晚期常有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食道静脉曲张,血小板减少,所以很容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而且常常很难制止,最终成为肝硬化的并发症和死亡因素。有些鱼类,如沙丁鱼、青花鱼、秋刀鱼和金枪鱼体内含有不饱和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其代谢产物有阴阳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如果多吃这类鱼,出血就很难止住。所以不要吃这类鱼,可吃些真绸鱼、鲤鱼、比目鱼,这些鱼的二十碳五烯酸的含量相对较少。此外,肝硬化患者还应该少吃食盐、煎炸、酸辣及坚硬的食品。

6、伤寒病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或副伤寒杆菌导致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它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持续性高烧(40℃~41℃)。其饮食的基本要求是:

(1)伤寒病的整个病程应给高蛋白和高热能的饮食。一般热能供给每日每千克体重40卡一60卡,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量的增减。热能来源的应该以糖类为主,因为糖类容易被消化吸收和利用,同时,充分的糖类可减少体内脂肪和蛋白质氧化,避免产生代谢性酸中毒,蛋白质的供给应在每日每千克体重1.5克一2.0克,并且也可选用奶类、豆腐、蛋类和去骨鱼肉等容易被消化的蛋白质食物。

(2)伤寒病人对无机盐、维生素和水分消耗量也大为增多,为了保持患者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细菌毒素的排泄和健康的恢复,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的供给也需增加,一般每日人水量应在3000毫升左右;维生素B族和抗坏血酸应该比正常人供给量适量增多,食盐的摄入量每日应在4克以上。

(3)病人在发热期应采用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可给予藕粉、米粥、牛奶、蒸蛋、肉汁汤、菜泥、菜汤、果汁等食物。病程第三、四天进入缓解期,一部分细菌穿过肠黏膜再次侵入肠壁淋巴组织,使原来已肿胀的淋巴组织发生强烈过敏性反应,加重肠壁的坏死和溃疡,病人的食欲开始好转,这时应该特别注意饮食的适当,否则将会引起肠出血和肠穿孔等并发症。此时禁止用含粗纤维及其他刺激肠蠕动、肠胀气的食物,应用无渣饮食,蔬菜、水果应做成泥、菜汤和果汁食用,不应用牛奶、豆浆、蔗糖及其他产气食物。当病人有肠出血、肠穿孔时应禁食。

(4)病人发热消退后恢复期,逐渐改为半流质、少渣软饭和普通饭。

7、痢疾病

痢疾是最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根据病源体的不同可分为阿米巴痢疾和细菌性痢疾,由于病源体进入肠道引起肠黏膜炎性变化及溃疡,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腹痛、腹泻、脓血便等。患者常常由于消化不良、发热、腹泻、营养消耗和失水现象。同时,由于肠道病变对食物的刺激特别敏感。因此,痢疾病的饮食应该始终富有营养和水分,易于消化,无刺激性,根据病情各个阶段供给适当的饮食。

(1)急性期病人应以流质饮食为主,少食多餐,可供给藕粉、米面粥、果汁等食物,并适量加用咸汤,以补充水、盐。不用或少用牛奶、豆浆,因用牛奶和豆浆容易引起肠胀气和腹泻。

(2)好转期的患者饮食可采取半流质,供给挂面、饼干、蒸蛋糕、稀饭、去油肉汤等。不要用多渣食物和刺激性的调味品。

(3)恢复期的患者应该避免过早地进食刺激性的多渣食物,可食用少油、少渣的软饭。也可用鸡蛋、面条、牛奶、嫩瘦肉、稀饭和纤维少的蔬菜。软食的烹调制做应该切碎,煮烂易于消化。

8、胆囊炎、胆石症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膳食中脂肪的摄取量也不断增加,胆道疾患也有不断升高的趋势。胆囊炎与胆石症常常同时存在,而且好发生于中年以上的人群,尤其是肥胖、多子女的女性。常发生于吃了过多油腻的食物后,突然感到剧烈的右上腹痛,并向右侧肩部放射。有时患者疼得在床上打滚,直冒冷汗,并伴有恶心、呕吐、高烧、寒战等。胆囊炎、胆石症与饮食关系非常密切,限制过多脂肪摄入量是患者应该长期坚持的饮食原则,一般在症状缓解时,食物以烧、烩、蒸、煮为主,禁用油煎、油炸,因为胆结石的形成与体内胆固醇过高有一定关联,所以应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品,如:蛋黄、鱼籽、肝、腰、脑髓、肥肉等食品。各种酒类和刺激性食品,或是浓烈的调味品,也可促进缩胆素产生,增强胆囊的收缩,使胆道口括约肌不能及时松弛流出胆汁,也有可能引起胆囊炎、胆石症的急性发作,所以应禁忌食用。植物油脂有利胆作用,在缓解期可不必禁忌。胆囊炎、胆石症的急性发作期,最好禁食1~2天,靠输液供给营养,随病情的好转,饮食仍然应该少食多餐,避免因饮食过度刺激而影响胆囊。应挑选少渣食物,蔬菜必须煮烂或做成菜泥。多喝水和饮料,以稀释胆汁,促进胆汁的流出。保证大便通畅,可减轻症状,利于康复。总之,低脂饮食是胆道疾病防治的关键手段之一,应给以足够的重视。

胆囊病人的胆管内壁经常充血水肿,而且多伴有胆石症,胆道经常堵塞,胆汁排出有困难,脂肪类食物可促进缩胆素的分泌,增加胆囊收缩次数和强度,但由于胆汁无法排出,会使胆囊内压力升高,病人疼痛加重。故胆囊病人应不吃肥肉为好。

9、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不合理的饮食常常是溃疡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对饮食中的不利因素要加以注意,才能制止各种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其饮食禁忌应包括以下几方面:溃疡病应忌暴饮暴食及过酸辣的生冷食物,每天应少食多餐,白天每隔2~3小时吃1次,以免加重胃的负担,且要使胃经常保持有适量的食物,以中和胃酸,减少胃酸对溃疡病灶的不良刺激;食物应少用或不用油煎、油炸,以免影响消化;忌食酸、辣、生、冷、硬和太热的食物,这些食物不但难以消化吸收,而且还会刺激分泌过多的胃酸,食物太冷可使胃黏膜血管收缩,发生缺血缺氧,抵抗力下降,并能促使胃肠蠕动、痉挛,加重疼痛症状。温度过高的食物可使血管扩张,导致出血。

所以,凡是有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咖啡、辣椒油、胡椒等,过量的食盐、香料、酱油、酸醛、酸菜、果汁、糖果、浓茶、酒、烟气都可对溃疡面、胃黏膜造成不良影响,也应禁食。其次,溃疡患者不要常服用小苏打,因患者多有胃酸增加,常感到剑突下有烧灼感,并有返酸、嗳气、饥饿时疼痛加剧。这时,如吃几片小苏打,就会颇觉胃中凉爽,症状减轻。因小苏打可以中和胃酸,缓解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但如长期使用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小苏打与胃酸中和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可以刺激胃酸的分泌,从而引起继发性胃酸过多,导致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