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智慧百科(体育卷)
45662700000016

第16章 着名体育组织(2)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为越来越多的运动项目如手球(1963年始)、排球(1969年始)、足球(1970年始)、篮球(1971年始)等举办了国际中学生比赛。这需要一个国际组织来进行协调与管理。1971年秋季,奥地利教育与艺术部召集欧洲22个国家,成立了欧洲中学生体育联合会。在此基础上,1972年6月4日国际中学生体育联合会在卢森堡成立。其成员现已遍及五大洲。联合会的工作用语为德语、法语和英语。

国际中学生体联的宗旨是促进中学体育运动的发展,鼓励建立全国性的学校体育组织,并保持其独立性;组织和协调国际中学生赛事;在各国中学生体育组织间建立密切联系;与其他国际体育组织及目标相似的国际机构合作;不带政治、宗教或种族偏见地追求自己的目标。该组织在一个国家只接纳一名会员。国际中学生体联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代表大会,每两年召开一次,大会的决定是最终决定。每个正式会员有1票表决权。大会闭会期间,由执委会行使职权。执委会由联合会主席、5名协作主席(五大洲各1人)、4名副主席、秘书长、执行主任(由执委会任命)、司库、4名委员、行政主任(仅起咨询作用)及各项目技术委员会主任(仅起咨询作用)组成。

联合会设有以下项目的技术委员会:田径、篮球、足球、中学生运动会、手球、滑雪、游泳、乒乓球、排球。该组织最重要的赛事是世界中学生运动会,比赛项目为田径、游泳、体操、韵律操等个人项目,1990年前每两年举办一届,1990年后每4年一届。此外还举办足球、手球、篮球、排球、越野跑、滑雪等项目的比赛,集体项目的参赛者须来自同一所学校。中国中学生体协于1974年加入国际中学生体联,现为该联合会的亚洲协作主席。

国际体育教育联合会

1923年在布鲁塞尔成立,该组织一般只接纳团体会员,其成员已遍及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联合会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奥委会的承认,是国际体育科学与体育教育理事会(ICSSPE)的成员。国际体育教育联合会最初仅以发展体育教育为其主旨,后来活动内容日益扩大,已经涉及到一般教育、运动教育、大众体育、健康娱乐等领域。它开展的主要活动是:建立地区和专门委员会、组织培训课程、召开代表大会和各种研讨会、交换访问、信息交流等。该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代表大会,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理事会负责。理事会由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司库、各大洲局的主席组成,日常工作由执委会操办。该联合会设有科学部、学校部和大众体育部。

国际体育新闻协会

国际体育新闻协会成立于1924年7月2日,通过其130个国家协会会员,联系着世界上二万五千多名体育记者。是国际奥委会承认的非赢利性国际体育媒体组织。该协会在一个国家只接受一个组织为会员,但无全国协会或其全国协会未加入国际体育新闻协会的国家,其专业体育记者可被接纳为个人会员。具有该协会会员资格者,在各种国际体育比赛中可优先获得采访证。

该协会的宗旨是团结各国家体育记者组织;促进全国性体育记者协会的成立,维护会员的利益,促进全世界体育记者间的团结互助;在国际体育活动中为新闻工作人员争取尽可能好的工作条件等。协会代表大会是其最高权力机构,自1932年以来每年举行一次。执委会在大会闭会期间负责协会事务,由主席、第一副主席、5名副主席、秘书长、副秘书长、司库、6名委员及4名地区联合会代表组成。

该协会下设非洲、美国、亚洲和欧洲4个大洲体育新闻记者组织,并设有各奥运会项目和非奥运会项目的专门委员会。该协会与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签有协议,在重大赛事时派出代表帮助组委会准备新闻设备。

该协会免费向其协会会员、各国奥委会和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提供《协会信息》(一年5期)和《国际体育》杂志,每年组织“最佳运动员”和“最佳新闻设备”的评选。自1995年起,该协会在每年的7月2日(协会成立纪念日)开展“体育记者日”活动,其中包括对最佳媒体代表的授奖仪式。中国体育记者协会是国际体育记者联合会会员。

国际市民体育联盟

国际市民体育联盟(IFPS)成立于1968年。当时在德国流行慢跑运动,举办了各类不同年龄、性别、运动水平等级的慢跑比赛。虽然分为许多组别,但毕竟还是“比赛”,没有训练经历的人很难跑完全程。而且,为了追逐名次而过度训练,损伤的事件时有发生,甚至在1967年出现了训练猝死的事例。因此,在广大市民中间引起了“不要这样的比赛,应该是没有时间限制,谁都可以参加的非强制性的慢跑(步行)活动,应该奖励这样的活动,因为它有益于健康”等强烈的反响。于是,1968年,德国、瑞士、奥地利、列支敦士登等国的俱乐部代表聚集在位于德国和瑞士境内的博登湖的东部城市林道,讨论成立一个不为比赛而是鼓励人们为健康而参加体育活动的组织,从而成立了国际市民体育联盟。

在该组织认定的比赛中,除了徒步走、慢跑、自行车旅行外,还有游泳、冬季步行滑雪等项目,其特点是不论时间长短,只要走完、跑完或游完全程就行,不给身体过度的负荷和压力,着眼于增强参加者的健康体力,并增进交流。加盟国以欧洲国家为主。

亚洲及大洋洲地区大众体育协会

亚洲及大洋洲地区大众体育协会(ASFAA)又被称为泛太平洋大众体育协会,是一个非盈利性的组织,它主要是促进亚洲和大洋洲国家和地区的大众体育运动,并且在大众体育这个领域内促进公共福利事业。亚洲及大洋洲地区大众体育协会被认为是国际大众体育健康与健身协会(TAFISA)的一个地区性实体。ASFAA的主要目的是在亚洲和大洋洲范围内,为了加快大众体育运动的发展而帮助各个国家交流思想和信息。

在1989年6月18~23日于多伦多召开的健康与健身协会的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成立一个没有欧洲和美洲参加的地区性组织的想法。来自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以色列、日本、韩国、澳门、马来西亚、新西兰、新加坡、沙特阿拉伯、泰国和赞比亚的代表们被邀请参加一个会议,讨论这样一个地区性协会的有关问题。

亚洲及大洋洲地区大众体育协会的成立会议于1991年4月27日在汉城召开。TAFISA主席尤尔根·帕尔默博士向所有共同合作建立ASFAA的代表们表示了祝贺,并且已经正式接受了ASFAA。十个国家和地区:澳大利亚、文莱、中国、关岛、香港、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日本和澳门成为发起国,后来,1991年在波尔多,以色列和泰国也被确认为发起国之一。随后,越南、斐济、斯里兰卡、孟加拉、马来西亚、新加坡、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新西兰被确认为会员。

国际龙舟联合会

1991年6月24日国际龙舟联合会在香港成立,其组织成员由澳大利亚、中国、中国台北、英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意大利、马来西亚、挪威、菲律宾、新加坡、美国等国家组成,组织内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和汉语普通话。

尽管国龙联会成立于1991年6月,龙舟运动在中国南方己有长达2000年的历史了。自1976年6月香港传统节日赛事组委会首次邀请国际赛队(非国家队)参加龙舟赛事开始,龙舟国际赛事便正式粉墨登场了。国龙联会承认此日期与此赛事标志着现代龙舟运动的开始。

自香港后各相对独立的国际赛事纷纷出现,如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和瑞典举办的俱乐部赛事等,而有关国际赛事的比赛规则和规例也逐步发展起来。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后,亚洲、欧洲、北美。澳洲和非洲纷纷建立了相对独立于其它运动并拥有正规制度的龙舟协会。20世纪80年代末期,各龙舟组织和新兴赛队代表就组建洲际和国际龙舟联合会事宜召开了特别会议并作了会议记录。欧洲龙舟联合会于1990年建立,接着国际龙舟联合会与亚洲龙舟联合会分别于1991年、1992年正式成立。这三个独立的龙舟联合会作为目前龙舟运动的代表制订国际赛事规则和规例,并为其各自成员组织举办龙舟锦标赛。亚龙联会和欧龙联会承认国龙联会为唯一的世界性龙舟运动的管理机构,并且不存在其它专为龙舟运动发展和赛事举办而成立的国际联合会。目前世界各地每年参与龙舟赛事的超过四千万人。大多数在中国和东南亚,欧洲有超过十五万人参与,北美洲有七万人参与,而澳洲有两万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