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智慧篇
45446600000012

第12章 张咏识破假和尚

张咏是宋代的江宁府长官。有一天,两个士兵押来一个和尚,说这和尚在酒馆酗酒吃肉并殴打店小二。张咏一瞧,这和尚面目非善,没有修性之相,厉声道:“大胆和尚,酗酒吃肉违反佛规戒律第几条?”

和尚略微一怔,随即现醉状支吾不清。

张咏细察和尚表情,心中生疑,又问:“你在哪儿出家?”

和尚答道:“灵隐寺。”

张咏再问:“有什么凭证?快快呈上来。”

和尚忙从身上取出戒牒作为身份的证明交给衙吏。张咏看了很久,拍案而起,喊道:“来人,将此和尚押入大牢,明日再审。”

和尚不服,高声叫屈。

张咏摆手命衙吏将和尚带走,随后在纸上刷刷地写下几行字:此是假和尚,请司理院审问这个杀人犯。

次日清晨,官员们聚集听审。当介绍完和尚昨日的劣迹后,众人不解,单凭这些怎能断定是假冒和尚呢?更令人迷惑不解的是,张咏又如何推断此人是杀人犯呢?于是私下交耳议论。

张咏微微一笑,说:“本官自有道理,各位看审吧。”说完传令将那和尚押上。

和尚一进大堂,见此架势,心中生惧,跪在地上口喊冤枉。

张咏道:“你先别喊冤,待本官问你几句话便可结案。昨日念你酒醉不作计较,今日再问你,出家人酗酒吃肉违反佛门戒律第几条?”

那和尚头上冒汗,一时语塞。

张咏再问:“你出家几年了?”

和尚即答:“七年了。”

张咏笑着追问:“出家七年,为什么你额头上还有束裹头巾的痕迹?”

和尚惊恐万分,无法解释。

张咏喝道:“该死的强盗,杀死了和尚冒名顶替,还不快快招来!”

和尚在严厉的审讯下,终于招供。原来他在几天前在路上遇见一位云游和尚,假意结伴,行至荒僻的地方,将其砸死,换上僧衣,取了他的户部戒牒,自行剃发,假冒和尚,靠化斋为生,不想竟被张咏识破。

言行导航

张咏通过言行举止识破假和尚,而且还用假和尚的额头上束裹头巾的痕迹证明了他的判断是对的。所以,在说明一些事情时,不仅要心领神会,还要有理有据,这样才能让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