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轻轻松松把孩子培养成才:让孩子接近完美的12个关键
45438800000005

第5章 沟通篇 (4)

对于孩子的良好行为,父母要及时表扬。否则,过后再表扬孩子会弄不清楚为什么受到了表扬,因而对表扬不会有什么印象,当然也起不到强化好的行为的作用。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

2.表扬要具体

表扬得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比如,孩子看完书后,自己把书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如果这时父母只是说:“你今天表现得不错。”表扬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孩子不明白“不错”指什么。你不妨说: “你自己把书收拾得这么整齐,我真高兴!”一些泛泛的表扬,如“你真聪明”、“你真棒”,虽然暂时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孩子不明白自己好在哪里,为什么受表扬,就很容易养成骄傲、听不得半点批评的坏习惯。

3.表扬要有针对性

有些父母常对孩子承诺:“你做了这件事我就表扬你。”“你考试达到90分我就奖励你。”这容易使孩子为得到表扬奖励才做某件事,哪怕这件事是他应该做的,没有表扬奖励他也不做,这将有悖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

4.表扬要针对孩子的个性

对性格内向、个性懦弱、能力较差的孩子要多肯定他们的成绩,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虚荣心强、态度傲慢的孩子则要有节制地运用表扬,否则将会助长他们的不良性格,影响他们的进步。

5.表扬要适度

过分的表扬易使孩子骄傲自满,过少的表扬也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鼓励和爱抚。有一个小男孩不管有没有病都向妈妈要药吃,原来这位妈妈平时不常表扬孩子,只有当孩子有病吃药时才说上一句“能干”,致使孩子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只有吃了药才算能干。因此他经常以吃药来换取表扬,求得心理上的满足。这不能不说是这个母亲在教育孩子中的一个失误。

6.采用适合孩子的表扬方式

只有采用适合孩子的表扬方式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表扬、鼓励的方式有很多,如:购买图书、玩具、衣服、糖果、饮料等物质奖励;点头、微笑、搂抱、竖大拇指等动作、表情奖励;恰如其分的语言表扬;做游戏、逛公园、讲故事等活动性奖励……所有这些父母们都可以有选择地加以运用。

不同年龄的孩子对表扬反应不同,年龄小的孩子,父母的搂抱、亲吻、抚慰等动作,讲故事、做游戏等简单的活动,漂亮玩具、好吃的东西等物质奖励会收到好的效果。对年龄大的孩子这一套很可能行不通,而这时父母若采用竖大拇指、拍拍孩子的肩膀、微笑等动作,再辅以恰当的语言、孩子喜爱的图书等,却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哪种方式最适合你的孩子,就靠你去用心选择了。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父母适当的表扬声中学会自信、进取、探索和自我激励。

7.精神激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

精神激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表扬方式经常被父母们采用,但应该明确,任何时候都应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一定要伴随言语的指导,不要过分强调物质这一外在的动力,应注意孩子内在动机的培养。在进行物质奖励前后要具体说明为什么,让孩子明白奖励的原因。有些孩子本来可以干好,也应该干好的事情,父母就不应用奖励来刺激,否则会适得其反。

当孩子表现得非常好,或长时间坚持好习惯时,可送给他一个喜欢的小礼物,让他惊喜一番。但这种物质奖励不能滥用,年龄越大的孩子越应采用以精神奖励为主的方法。

批评孩子更需要艺术

其实孩子并不害怕批评,害怕的是父母批评时的态度。

批评和表扬一样,也是教育孩子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批评更需要艺术。

孩子有孩子的逻辑,当他意识到自己犯错误的时候,他并不惧怕批评。相反,他倒觉得不批评、不严厉才是不对的。这时,他们往往习惯于等待大人们的批评。当然,他也会耐心地接受批评。

不可否认,也有畏惧批评而掩饰错误并逃避责任的孩子。这很可能是由于以前父母们批评不当引起的。遇到这种情况,父母们就更应该注意批评孩子的方式和手段,是发火、是揭穿、是暴跳如雷,还是涓涓细流,都是父母值得思考的问题。

鹏鹏是个好奇心很强的孩子,遇到问题,他总喜欢搞个明白。有一次他拆开了家里的小闹钟。但他毕竟还小,弄得零件到处都是,小闹钟再也装不上了。

妈妈下班一进家门,就看到他在桌子前手忙脚乱的样子。看到妈妈进来,他还想把面前的东西都藏起来不让妈妈看见。

又好气又好笑的妈妈把鹏鹏拉到身边,摸着他的头,说:“鹏鹏,你在做什么啊?”

鹏鹏抬头看了妈妈一眼,马上低下头小声说:“妈妈,我把小闹钟拆了,可怎么也装不上了。”

通过鹏鹏的话和他的表情,妈妈知道孩子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也就没有必要再说他做错事了之类的话了。为了让鹏鹏明白自己为什么错了,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妈妈这样告诉他:“你不应该在大人不在的时候拿工具去拆东西,不管是小闹钟还是别的什么东西,因为你还小,还没有力气像大人一样使用那些工具。即使是一把螺丝刀,拿不稳,也很容易把手划破,那妈妈该有多担心、多心疼啊。好孩子不应该让爸爸妈妈为他担心,因为鹏鹏已经长大了,应该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了。”

“还有,你年纪还小,做事也不能像大人一样周全细致。你看现在,零件撒了一桌子,有的找不到了,小闹钟还能正常工作吗?不能正常工作就不能准确告诉我们时间,这样会给爸爸妈妈上班带来很大的不便。每天不都是小闹钟叫我们起床的吗?”

说完了这些,鹏鹏抬起头,对妈妈说: “妈妈,我知道错了,你罚我吧。”

“知道错了就是好孩子,妈妈不会罚你的。”

妈妈接着问他,“为什么要拆小闹钟呢?”

“因为想看看小闹钟里面是什么,为什么到时间就会响,而且平时总是滴滴答答地响,那个小针还会不停地绕圈。”鹏鹏这么说的时候,一脸的兴奋,让人更不忍心去责罚他了。“鹏鹏想知道小闹钟为什么这样,想法是好的。因为妈妈教过你要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不懂就问。可见鹏鹏是个非常爱探索、爱学习的孩子。”

鹏鹏听到这些果然十分高兴,妈妈知道,鹏鹏又对自己充满了信心,认为自己确实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妈妈并没有忘了补充一点:“但下次可不要这样了。你可以等爸爸妈妈回家后问嘛,而且你要求看看小闹钟里面的样子,爸爸妈妈一定会满足你的愿望的。爸爸妈妈在你身边,看着你拆,装不上的时候爸爸妈妈还可以帮你啊。”

最后为了加深对这件事情的认识,妈妈自己动手尝试着把闹钟重新装了起来。可里面的一些零件不见了,装好后,小闹钟也不能像以前一样继续工作了。在妈妈装的过程中,鹏鹏一直在一边看着,妈妈趁机告诉他这个零件是做什么用的,那个是做什么用的,还有小闹钟之所以不能像以前那样工作是缺了什么。尽管鹏鹏并不能完全听懂妈妈的话,但他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

孩子们在一起玩儿,难免会出现吵闹、打架等情况。如果是自己的孩子不对,父母就要及时批评孩子,让他认识到这样做绝对不可以。如果确实是别人的不对,在批评完后,父母也应告诉孩子,当别人骂了你或者侮辱了你,你不愿意容忍固然没有错,但错的是你在处理这件事情上用错了方法。做人要有自尊,但不能用别人对待你的不好的方式去回敬别人。好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和他讲道理,或者告诉大人,让大人告诉他这样做不对。实在都行不通,可以不和他一起玩儿,直到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父母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体罚孩子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孩子都很倔,打他时他忍着,受不了也会哭,但总是一副不服气的样子。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可以和孩子共同探讨惩罚孩子犯错误的方法,使孩子意识到,这个规则并不是父母强加给他的,而是他自己也认可的。

当然,父母首先要让孩子明确,今后绝对不会再打他了,以前打他的方式是不对的,是爸爸妈妈的不好。孩子自己为自己制定的惩罚措施,自然会自觉去执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培养孩子养成自觉的好习惯。

说了这么多,那么,到底如何批评孩子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呢?以下建议可供参考。

1.先表扬后批评

在批评孩子时,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猛训一通,应采取先表扬后批评的方法,这样孩子容易接受,效果也会好一些。

2.当场批评

对孩子如不当场批评,就不会有什么明显的效果。因为上午发生的事情,下午或晚上他很可能就已经忘掉,这个时候去批评,就不会起到教育作用。

3.批评时全家人的意见,态度要一致

孩子做错事的时候,若家里人有的批评、有的庇护,这样是不可能教育好孩子的。另外,也不要全家一齐批评孩子,这样会使孩子不知听谁的好。最好由一人作代表,其他人采取赞同的态度。

4.父母的批评不应重复

孩子做错了事,应当避免多次重复地教育。如父亲说过了,母亲又接着说;今天说过了,明天又接着说;这样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尤其对比较敏感的孩子应当特别注意。

5.情况危险时要严加批评

比如孩子在公路上和水沟边玩耍,或是玩儿火、耍弄利器时,都可能发生危险,要坚决地加以阻止。

6.不要在饭前批评

在饭前批评孩子,既影响孩子的食欲,也影响孩子的情绪,有损孩子的身心健康。

7.批评孩子时不要感情冲动

要记住,批评不是目的,而是为了使孩子改正恶习,斥责与发火应是两码事。更不要动手就打,张口就骂,否则容易使孩子形成抗拒心理。

8.家丑不外扬

孩子做错了事,能在家里进行教育的,就不要拿到外面去。有的父母常吓唬孩子说:“明天我到学校去告诉你的老师。”这样会使孩子产生恐惧或不信任感,其结果并不理想。

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