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轻轻松松把孩子培养成才:让孩子接近完美的12个关键
45438800000036

第36章 心理篇(2)

当孩子表现出自己的压抑时,有些父母可能会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他们不知道那是孩子压抑的表现,因此也就不知道能够为孩子做些什么,任由孩子压抑下去。如果孩子有压抑的症状,一般会有以下几种表现。

1.用哭泣来表现自己的压抑

孩子会哭泣,一般是因为饿了,或者是因为累了,也可能是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被小朋友欺负;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被父母骂了一顿;学习方面遇到困难……这些都可能是孩子哭泣的原因和理由。当然,还可能是因为孩子觉得心情莫名的不舒服,用哭泣来减轻心中压力的一种方式。有一些父母一看到孩子哭就慌了,赶紧问孩子是为什么哭,对孩子是又哄又劝的,总想问出孩子哭泣的原因,以便想出解决的办法;还有一些父母一听到孩子的哭声就心烦,就会呵斥孩子不许哭,以致让孩子憋着哭声。其实,不管是哄孩子还是吼孩子,都是错误的做法。在孩子哭泣的时候,最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自然地哭,当孩子发泄完之后,再向孩子询问为什么哭。

2.孩子用不吃饭来表现自己的压抑

如果父母发现,一向吃饭不用操心的孩子突然拒绝吃饭,那么父母可就要注意了,这可能就是孩子出现了压抑情绪表现。对于孩子的这种表现,父母一定要认真对待,一旦忽视了孩子的这种情况,就可能让孩子造成营养不良的问题。当然,父母不能因为孩子不吃饭而强迫孩子吃饭,这样只会适得其反。父母可以试着询问孩子为什么不吃饭,或是从饭菜的方面加以改变。总之,父母不可以对孩子不吃饭以放任的态度。

3.孩子以攻击别人来表现自己的压抑

当孩子感到心情压抑的时候,就会用攻击别人来减轻压抑的心情,比如,他会在和别的孩子玩耍的时候攻击他们;或者是当别的孩子无意间侵犯到他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地侵犯回去;甚至当父母做了什么不合他们心意的事情,他们还会攻击父母。造成孩子这种行为的原因或许会有很多,但更可能是因为孩子压抑的心情需要发泄。当孩子找不到可以发泄的渠道时,他就会选择去攻击别人。父母需要做的就是,不要在孩子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指导孩子如何去做,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感到很有压力。

4.孩子会因为压抑而过度忧虑

孩子比较小,不懂得故事其实和现实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不知道,故事里的情形是不会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的。于是,当他们看到一些恐怖的故事或是一些灾难性的故事时,他们就会害们这些事情出现在他的生活中,当然就会产生害怕、忧虑的心理。因此,父母要尽量不要让孩子在没有能力分辨现实和故事时去看或是听一些恐怖的故事。就算要让孩子接触这类的事情,父母也要去孩子解释清楚故事就是故事,是现实生活中不会发现的事情,避免让孩子产生不必要的忧虑。

5.孩子会因为压抑而说谎

其实,说谎是每个孩子都曾经有过的行为,也是经常会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一种行为。有的孩子或许并不是经常说谎,或是没有说谎的习惯,只不过是偶尔说一些无伤大雅的小谎话,这样的孩子如果变得经常说谎,把说谎当成是家常便饭。那么,就说明孩子的心理有些问题了,或许是因为他们的心情非常压抑,因此他们以说谎话来舒解自己的压力。其实,孩子撒谎很大一部分是跟父母学的,有的父母会当着孩子的面说谎,即使这时父母教育孩子不要说谎也无济于事了,因为,父母已经为孩子做了一个非常不好的榜样。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只会跟你学,不会听你说。

当父母认识到孩子的生活中有压力,就一定要和他们一些解决这些问题,这是每个家长所必须做到的。

1.不要太过控制孩子

当孩子慢慢长大,父母不需要对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关照到。在孩子上学之前,孩子可以自己选择吃的食物,自己选择想要的玩具;当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后,他就可以自己选择自己想要的文具,自己想要穿的衣服;当孩子再大一些,他可以自己选择学习的方式,自己选择想看的电视;当孩子已经不能称之为孩子的时候,孩子更可以自己选择生活方式,自己选择自己的未来,以及未来要走的路……

2.鼓励孩子多交一些明友

有些孩子性格内向,他们不会主动去交朋友,就算有的小朋友主动走过来跟他交朋友,他也可能会因为害羞而选择逃避。就是因为孩子内向而害羞的性格,使他们享受不到友情的温暖,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觉得十分压抑。因此,父母要让孩子去多接触一些别的孩了,结交一些朋友。这样,孩子就可以和一些同龄的孩子一起玩耍,产生压抑情绪的可能性就会小很多。

3.培养孩子广泛的爱好

如果孩子只有一件喜欢的事情,一天到晚都只做一件事情,那么,早晚孩子会感到厌烦。如果孩子的爱好十分广泛,比如:当孩子是一个电视迷的同时,还是一个书迷,是一个热爱体育活动的人,喜欢饲养小动物,那么,在他的生活中就会充满了活力,让他天天都生活在快乐里。

4.让孩子拥有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总是很自卑,那么,这样的孩子就会很容易产生压抑的情绪。因此,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让孩子告别自卑。当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父母要对孩子所做的事情予以鼓励,让孩子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抑郁症也会找上孩子——让孩子远离抑郁症

抑郁是一种比较持久的、忧伤的情绪体验,有抑郁情绪的人经常会伴有身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问题。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抑郁的情绪只不过是偶尔的、暂时的,当然,也有少数的人会长期处于抑郁的状态中。

很多人认为,抑郁症一般只会发生在大人身上,孩子怎么会得抑郁症呢?然而事实是,很多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孩子经常会觉得不快乐,并且还会有悲伤、痛苦的表现。除了这些,有抑郁情绪的孩子不管是在言语方面,还是在行动方面都会表现出来,他们变得不爱说话,也不喜欢活动,常常觉得做什么事情都没劲。甚至,还有一些孩子会产生轻生的念头。这些都是孩子抑郁的表现。当然,不是说有抑郁的表现就是抑郁症。其实,每个人都会有心情不好、感觉郁闷的时候,这种不良情绪可能只会持续几个小时,或者是几天,然后就会自行消失,并不会对工作、生活、学习和正常的人际交往造成什么影响。但是,当这些抑郁的症状持续的时间长了,大概是两个星期以上,并且严重影响到日常的生活和正常的人际交往,那么,就有可能是患上了抑郁症。

如果孩子患上了抑郁症,或是有了较为严重的抑郁情绪,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十分有害的。它会使孩子的心理过度敏感,对外面的世界也会采取一种回避、退缩的态度。当然,孩子会出现抑郁情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和孩子自身的气质问题,家庭教育的因素,以及和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态度都是有着很大关系的。因此,为了不让孩子被抑郁的情绪所困扰,父母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有的父母忙于工作,或者是忙于做生意赚钱,经常不在家里,只是把家当做是一个可以休息和睡觉的地方。和孩子相处的时候,还没有和他们的同事或是员工在一起的时间多,根本让孩子感觉不到家庭的气氛。或者说这样的父母也只不过是给了孩子一个可以睡觉和吃饭的地方,根本没有给孩子一个家。有的父母会在家中说一些消极的话,比如对工作不满,对领导有意见,更有甚者说社会风气逐渐在变等消极的话题,让孩子经常生活在不快乐的气氛中,也就让孩子常常感觉不到快乐。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出现消极抑郁的情绪。有的父母之间感情冷淡,经常吵架,甚至还会大打出手,这些不良的家庭氛围都会给孩子的情绪带来不良影响。有的父母会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得过于重要,经常要求孩子考一个高分数,这样也容易导致孩子抑郁情绪的出现。为了不让孩子再抑郁下去,父母必须为孩子创建一个充满家庭气息的环境,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让孩子没有机会产生抑郁的情绪。

2.父母要了解自己的孩子

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个性,如果父母想要和孩子交流的话,首先就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只有了解了自己的孩子,父母才可能用最适合孩子的方式和孩子沟通。当孩子遇到什么困难的时候,父母要及时发现并给予帮助;父母必须用心倾听孩子所说的话;就算自己再怎么忙,也要抽出时间陪孩子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学校生活;用对待朋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让孩子对自己敞开心扉,和孩子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如果父母能够做到以上几点,那么,父母就可以做到了解孩子了。

3.父母要有良好的情绪和个性

如果想要孩子有良好的情绪和个性,首先父母要有良好的情绪和个性。如果父母自己本身就有抑郁的情绪,那么,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办法理解孩子的思想,也没有办法知道孩子为什么会那样做。如果父母本身是快乐开朗的人,那么,他就有可能用一颗宽容的心就理解孩子。因此,父母应该经常检查一下自己的情绪,这样才有可能让孩子有一种健康的情绪。

4.让孩子乐观对待困难

每个人都有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不可能事事都称心如意。如果是一个生性乐观的人,他们可能很快地就能从失意中重新奋起,并且能够把令人沮丧的事情丢到脑后。如果是一个悲观的人,那么,他只能悲观地看待一切。即使是一个非常小的困难,也会将其难倒。因此,父母要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让孩子乐观地看待一切困难。另外,父母还要从小培养孩子应付困难的能力,让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在困境中寻找一条出路。

5.及时找心理专家咨询

如果孩子出现情绪障碍,并且父母经过努力仍然没有办法和其沟通,那么,这个时候父母就需要带孩子去有关部门咨询一下了。如果发现孩子是抑郁症,就要给孩子以积极的治疗。

如果你想判断孩子是不是有抑郁情绪,可以通过以下20个问题测试。

(1)睡眠不好;(2)经常身体不适,但又没发现身体上的疾病;(3)常常有较多的痛苦体验;(4)为一件小事自责不休;(5)认为自己什么事也做不成;(6)学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困难;(7)学习成绩无缘无故直线下降;(8)不喜欢与人交往,有意疏远人,有人际障碍;(9)行为被动,退缩,任人摆布;(10)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11)常常流露出一种活着没意思的情绪;(12)过分自责,经常消极地看待自己;(13)害怕困难,害怕失败;(14)多愁善感;(15)不愿做任何努力;(16)情绪极端脆弱;(17)轻易地放弃自己的目标;(18)没有荣誉感;(19)焦躁不安;(20)常常表现出神经质。

将这些问题结合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加以对照,如果认为完全一致为3分,认为有点像为2分,认为完全不一致为1分。若累计分数在20~30分之间,孩子则没有抑郁情绪;若累计分数在31~45分之间,孩子就有抑郁情绪的存在;若累计分数在46~60分之间,孩子抑郁情绪就非常明显了。

让孩子不再焦虑不安

在我们的身边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孩子,他们的情绪经常不稳定;他们总是会感到烦躁不安;他们经常吵闹不休;他们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会感到害怕,孩子如果有这样的情况,父母往往会非常着急,试着让孩子正常起来,但是,却总是不能成功。其实,如果上述情况一连持续好几个星期,或是更长的时间,孩子就可能是患上了焦虑症。

患焦虑症的孩子越来越多,根据有关报道,专家曾经对孩子进行了调查,发现有近32%的孩子存在着明显的心理问题,其中就有焦虑症,并且焦虑症要比其他心理疾病更为普遍。造成孩子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过重的学习压力,或是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而孩子的焦虑症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家庭战争是孩子焦虑的原因之一

家庭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孩子,家庭可以说是孩子的避风港,是让孩子感到最温暖的地方。如果家庭的气氛非常融洽,爸爸妈妈之间的关系也非常轻松,那么,在这样和睦的家庭中就可以培养出一个聪明、活泼的孩子来。相反,如果爸爸妈妈之间三天两头地暴发一场家庭战争,就会让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也会让孩子的情绪变得焦虑起来。爸爸妈妈之间的战争会让孩子非常痛苦,孩子受伤的心灵以及焦虑的情绪更会让他对整个人生充满失望。如果父母之问的紧张关系不解除,如果继续让孩子生活在充满硝烟的战争生活中,那么,孩子的人生就会在无形中被毁掉。

2.父母的期望成为了孩子的压力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成为有用的人才,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人中龙凤。于是,为了能够让孩子早日成才,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才,父母们开始了培养孩子成才的辛苦道路。当孩子看到父母为了自己而做出的努力,甚至是做出的牺牲,他们觉得他们必须成功,无形中他们在自己的身上凝聚了无数的压力。这些压力几乎压得孩子透不过气来,这些压力让他们逐渐变得焦虑起来,也正是这些压力几乎把孩子们推下深渊。

3.考试几乎成为孩子的噩梦

在孩子的生活中,几乎让考试填满了。不管是一些决定人生的大考,还是一些平常的基础考,都会让孩子焦虑不安,甚至是胆战心惊。一到孩子期中或是期末考的时候,父母们对孩子的考试可是非常重视。他们认为,如果这些考试孩子能够过关斩将,那么,就可以为将来的考试打下基础。因此,每到孩子考试的时候,父母就会对孩子干叮咛,万嘱咐,让孩子一定要好好考。本来,只不过是一般的考试,让父母这么一搅和,就把孩子的心搅乱了。本来该考出好成绩的,却因为害怕考不好而真的没有考好。于是,每当考试的时候,孩子就会心生一种焦虑,这种焦虑就会影响到孩子的成绩,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4.父母的过度保护让孩子觉得焦虑

孩子都是想要独自做一些事情的,而父母却包办得太多,让孩子根本没有锻炼的机会,让孩子的各种能力都得不到培养。久而久之,父母的过度保护就会让孩子产生这样一种错觉,那就是“我是最重要的”。如果孩子产生这样的感觉,就会让孩子错误地估计自己。当有一天,孩子离开父母,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中,在和新环境中的陌生人接触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困惑,以至于让孩子感到焦虑。

那么,如何使孩子克服焦虑症呢?

1.父母先要把焦虑甩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