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轻轻松松把孩子培养成才:让孩子接近完美的12个关键
45438800000023

第23章 成熟篇(2)

赞美绝不是虚伪的胡乱夸赞,一定要真诚。如果别的同学把事情搞砸了,你却“不失时机”地赞美道:你做得真好,我想做还做不到那个样子呢。这个时候,赞美就变成一种讽刺了。不真诚的赞美往往会起反作用,不但不会使别人舒畅,反倒会伤害别人。

实际上真诚的赞美与虚伪的谄媚有着本质区别:前者看到和想到的是别人的美德,而后者则是想从别人那里得到非分的好处。只有真诚赞美别人的人才能真正得到别人的爱。

2.对事不对人

赞美也绝不是阿谀奉承。教孩子赞美别人不能毫无根据,只是说:“你真是太好啦!”那毫无意义。所以,一定要赞美事情本身,这样对别人的赞美才可以避免尴尬、混淆或者偏袒的情况发生。比如,你可以告诉孩子这么说:“奶奶你做的饭真好吃。”不要只是说:“奶奶你真是好奶奶。”

3.直接赞扬

以具体明确的语言、表情称赞对方的行为。赞扬不同的人应当采取不同的方式。赞扬同学就应用平等、热情、情不自禁的口气。比如赞扬同学的作业写得整齐,就该说:“你的字写得真好,我要是也写得那么好就好了。”这样既平和,又真实,充满羡慕,让别人觉得很舒服。即使被赞美者知道自己的字写得没那么好,也会对称赞者平添一份友好的感情。而赞美长辈则应怀着敬佩、尊重、学习的心情。

4.间接赞美

教孩子以眼神、动作、姿势来赞美和鼓励别人。一般的人对表情的感受远远超过对语言的感觉,在一些场合,人的表情在多数情况下是下意识的,装也装不像,虚伪的成分少。比如,可以用微笑、惊叹,或是夸张地瞪大眼睛表示对别人能力的倾慕和敬畏。这种方式是容易被对方接纳的。此外,如果想让孩子有赞美别人的习惯,父母首先要学会赞美孩子。

比如,马越学习成绩一直较差,他感到十分自卑。一次期末考试,他的成绩有所提高,这时,他的父母给了他充分的赞扬和鼓励。这次意外的好成绩却使他重新找回了自信,学习不断进步,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俗话说:“教的曲,唱不得。”而事实是,如果没有人教,那就没曲可唱,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上的。父母如果想让孩子长大后能很好的与人沟通,会得体地表达自己的心声,就从小培养孩子赞美的能力吧!语言是一种艺术,语言运用得体的人,会有一种特殊的魅力。

小小社交家——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是指人在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种能力。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专业知识所起的作用是15%,而交际能力却占85%。放眼看一下世界,我们确实可以感受到:不管是管理者还是企业家,他们的成功都和他们突出的交际能力有着紧密的联系。然而,在我们的身边有不少孩子不善交际,不会交际,甚至害怕交际。有的到了成年,还视交际如险滩。

孩子的童年时期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在家庭环境中,孩子最常接触的就是父母。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这个时候,孩子自然就会疏远与父母的交往,更多地走到同龄伙伴中去。在孩子身心发展过程中,人际交往是促进其社会化进程的重要条件之一,因为这一时期身心发展快,可塑性很大,接受能力强,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心理学家指出:“人格主要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孩子与人交往对他的心理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现在的孩子与外界进行交往的机会减少很多,由于缺少与同伴进行交往的经验,结果导致很多的孩子不善于与他人相处,不懂得与人交往的技巧,社会交往能力差。交际是一种能力,既然是能力就是可以培养的,而且应该从小培养。作为父母,要如何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呢?

1.为孩子创设开放的交往环境,激励孩子的交往兴趣和欲望父母要鼓励孩子去和同龄人聊天、游戏、出游,不要总是把孩子锁在“学习”的空间中。父母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孩子交际方面的学习。父母可以让孩子多和同学交流,让孩子带同伴到家里玩,不要对孩子的活动做过多的限制。父母还可以带孩子去邻居或亲戚家里串门,让孩子在别人家里能够大大方方,毫不怕生。

2.让孩子掌握交往的技能

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有很多技能,这点父母要让孩子好好学习。

◆寒暄——最基本的交往技能。其实,寒暄就是见面打招呼,比如认识一个新朋友,或者是和老朋友重逢,这个时候就需要嘘寒问暖,问候致意等,这都属于寒暄。父母应该教会孩子怎样和刚认识的人打招呼,怎样和他们鞠躬握手,怎样向别人介绍自己,如何使用恭敬言语等等。

◆对话——人际交往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和人见了面之后自然要进行一段对话,只有通过对话才能够彼此建立起更为深入广泛的联系,加深印象,增进双方的信任与好感。父母应当让孩子学会如何提出讨论的问题,面对别人不合理的要求要怎样拒绝等。

◆倾听——理解别人的交往技能。有人说,想要拥有好的人际关系,就要学会倾听。倾听是了解别人,把握双方心理感受的最有效的手段。父母应该教给孩子如何做一个认真的倾听者。比如倾听别人说话的时候要目光专注,点头,语言附和等。

3.经常与孩子一道外出旅游

父母可以利用节假日与孩子一起走出家门、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这样可以让孩子增长见识,陶冶性情,也可以培养兴趣、开放胸襟。旅游是一种开放性活动,交际也是开放性的,两者是相通的。

交际需要袒露自己,需要主动和热情,一个沉默寡言、性格内向,不爱活动、自我封闭的人,怎么会有很强的交际能力呢?在旅游中,买车票、住旅馆、进饭店、购门票,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假如家长有意识地要孩子去做这些事,那么孩子就可以直接接触到一些新的对象,了解新的交际内容,旅游结束,见识广了、谈资多了,这又给以后的交际增加了话题。

4.让孩子单独去购买东西

父母不要总是让孩子待在家里,而是要有意识地让孩子走出家门。比如,让孩子去单独购买一些东西。比如,让孩子去买一些油盐酱醋,这样孩子就会和外界有所接触,慢慢也就会懂得如何和别人打交道。这样有利于丰富孩子的交际对象,也可以加深孩子对人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由于缺乏经验,孩子在刚开始可能会出现一些差错,对此,父母不要过多指责,以免影响他们交际的信心。

5.父母可以让孩子单独做客或接待客人

父母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单独到同学或邻居家去串门,到亲戚家去做客,这些都是锻炼孩子交际能力的机会。串门做客,需要寒暄和问候,也需要交谈和有关礼物的收送。与父母一起去,孩子是附带的,不用应付,没有压力,他们会把这些都让父母应酬。如果让孩子一个人去,那么,孩子就成了主角,与对方的一切接触都得由孩子自己来应酬,这无疑把孩子推到了前线,促使其考虑如何交际。如果家里来了客人,有时不妨也让孩子去接待,同样可以锻炼孩子的交际能力。

6.父母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说话能力

交际能力的核心是说话能力,因为交际的最直接形式是说,不会说,说不好,怎么交际?会说,说得巧,说得妙,其交际成功的可能性自然就大。因此,父母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说话能力。父母可以时常出些模棱两可的辩论题与孩子辩论;也可故意提出一些不正确或片面的观点,让孩子据理反驳;对孩子平时话语中的差错,父母也可做必要的挑剔。帮助其认识。平时,要鼓励孩子参加演讲赛,鼓励孩子上课或开会时积极发言。

倾听的艺术

一个再聪明的孩子,如果不懂得如何与人交往,那只能是一个“孤家寡人”式的神童。这种孩子不可能在将来有所作为,即便他是个所谓的神童,也不会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来。因为一个人不懂得与他人相处,那么他的潜能也很难施展出来。即便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那也只是个闭门造车的书呆子。

对于孩子的教育,父母应该非常注意孩子与人相处方面的培养。培养孩子能够与别人和睦相处,让他结交很多朋友。培养孩子与人相处时应做到:友爱、大方、开朗、公道、礼貌、自尊、有责任心等等。并让他以此作为与他人相处的准则。

善于与人交往就会觉得一切都很顺利,反之就会处处碰壁,以至于一事无成。而且,能与别人沟通的人永远是快乐的人,不能与人相处的人是孤独和不幸的人。

有一天,一位朋友对我说起他家里的事:“我们有时候会出现问题,可是我们又不愿意原原本本地说出来。部分原因是由于害怕,部分原因是觉得丢脸。大家全都是这样,包括我和妻子,还有我们的孩子。”

我告诉她:“如果大家愿意痛痛快快地说出心里话,我建议你们召开一个家庭会议,在会上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朋友听了我的话,他们每人拿一个笔记本,在上面记下所有其他人对自己做错的事情。他们规定一个时间开一次会议,每次会议结束时选出一个新的领导,由他来安排所有的事情。

后来朋友告诉我,自从有了家庭会议后,家里的气氛好多了。每一次会议他们都像过节一样,大家欢聚一堂。开始时,他们彼此还有所顾虑,有很多矛盾。可是到了后来,大家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渐渐地那些矛盾都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

以前,孩子不敢与他多说话,妻子也有些害怕他,他自己也确实很不自在。现在,孩子逐渐地向父母袒露了他的情感要求,孩子希望父母晚上经常陪自己一起玩一会儿,朋友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但同时也提出了对孩子的建议,即孩子要做到按时睡觉、吃饭和洗澡。

他们一家人都很赞成这种交谈方式,这使父母与孩子可以轻松地畅所欲言,而且大家都乐于民主地作出决定,家庭的情感沟通、家庭教育都收到了理想的成效。

这种做法可以称为自助的家庭教育方式。其实,在家庭生活中家人之间也会产生矛盾与隔阂,家庭也应成为化解矛盾的场所。比如,母亲要面对繁杂琐碎的家务,而孩子的不整洁更增添了她的负担;父亲因工作忙碌了一天,回到家孩子却调皮捣蛋、吵吵闹闹。这时父母也许会容忍下去,但这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教育,而且会让父母感到压抑。那么火冒三丈,大声责骂又怎样呢?这显然也不是明智的举动,而且会产生与孩子情感上的裂痕。

如果父母采取一种积极解决冲突的态度和方法,让全家人都坐下来,在和谐融洽的家庭气氛之中,提出一些批评、建议无疑是具有建设性的,而且会收到较为满意的结果。

积极的沟通不仅是父母与孩子对话,互相倾听对方的心声,而且它本身也是一种教育,是教育孩子的重要途径。

受父母的言谈处世的影响,孩子也能以主动和自信的姿态出现在他所处的环境,能够从容理智地解决问题。

“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因为倾听对孩子来说是在表示尊重,表达关心,这也促使他去认识自己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如果孩子感到他能自由地对任何事物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他的认识又没有受到轻视和奚落,这样可以促使他毫不迟疑、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孩子先是在家里,然后在学校,将来就可以在工作上、社会中自信、勇敢地正视和处理各种事情。

沟通是一种艺术,有关的时间、地点、环境和方式都要考虑到。比如说孩子有时候希望在心理和情感上保留一些自己的空间不愿意把事情说出来,他非常需要安慰,而不是父母的提问,在这些时候,父母应该给孩子以拥抱、抚摸,把温暖的信号传达给他。有时候,对于某些不便用口头表露的情感,父母或孩子可以把表达的意思以书面的形式,写在纸条上,这也会更郑重一些,并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让孩子掌握说话的技巧

会不会说话决定了一个人能不能成功,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概念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取决于语言的。对于孩子来说,有效的说话技巧是他们学会和人共处的一项法宝。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孩子都不爱说话,看到人也是羞涩地笑一笑,要不然就是假装没有看见。这些都是孩子不爱交际,或者是不会说话技巧的表现。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人宴请了五位客人聚会,说好五点半在某酒楼见面,六点钟准时开宴。可是到了六点了,还有两位客人没来,主人觉得吃也不是(因为对不起还没来的客人),等也不是(因为对不起已经来了的客人),正在左右为难之际,说了一句话:“该来的没来!”其中已经来了的一位客人一听这话,说:“你的意思是说,我是不该来的了,我走!”拔腿走了。主人看到,唉了一声,说了句:“不该走的又走了。”另外的一个客人说:“他不该走,那你的意思是我该走。行,那我也走了。”说完,这位客人也走了。主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剩下的那位客人跟主人比较熟悉,于是说道:“不是我说你,有你这样说话的吗?”主人反驳道:“我又没说他们。”“好啊!你没说他们,那就是说我了。”剩下的唯一的一位客人也被气走了。

一个人有没有说话的技巧,能不能恰当地使用语言,是这个人做事成败的关键。就比如上面这个故事,主人原本是非常好客的,但是由于说话没有技巧,不能够正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让客人产生误会。这个故事充分说明,有效的语言表达是成功交往的必要条件。

还有一个故事,同样一种意思,用两种语言方式表达,就产生了两种效果。

有个皇帝,梦见他所有的牙齿都掉光了。醒来后他立即召来了一个解梦家,问他这个梦代表什么意义。

“唉,真不幸啊!皇帝。”这解梦家说道,“每一个掉落的牙齿,都代表着您一个亲人的死亡!”

“什么?你这大胆的家伙。”皇皇愤怒地对着他大喊,“你竟敢对我说这种不吉利的话?快给我滚!”并下令:“来人啊!给这个家伙五十大板。”

不久,另一个解梦家被带来了,听完了皇帝的梦,他说:“您真幸运啊!您将活得比所有的亲人更长久!”

皇帝高兴地笑了,他说:“谢谢你,你立刻随我的侍从去库房领取五十个金币!”

途中侍从对这个解梦者说:“就我听来,你所解释的和第一个人所解释的意思并没有什么不同啊!”

聪明的解梦家狡黠地答道:“话有很多种说法,问题就在于你如何去说!”然后他高高兴兴领了金币回去了。

同样的意思,不一样的表达方式,结果往往有很大的不同。如何智慧而得体地表达出心中的意思,需要用心,更需要操练。因此,父母就需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1.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