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轻轻松松把孩子培养成才:让孩子接近完美的12个关键
45438800000017

第17章 磨砺篇(2)

这位“好”母亲并不知道,她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实际上,她对儿子的爱是对他的可怜。她认为自己是一个好母亲,她把自己的一切都贡献给了孩子,却不知道她的做法实际上是在告诉儿子:你是无能的、没用的、不章的。这种超常或过分的爱引起的负效应是很多的。孩子会产生极强的依赖性,他可以什么都不干,不想学习做什么事情,只顾自己玩耍。而有一天当妈妈不再这样照顾他时,他便会感到失落和自卑。

母亲这样的无私行为实际上是自私的,因为她忽略了儿子本身成长发展的需要。

等孩子长大之后,这位母亲如果还是一如既往,不断地替他做他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这不会做,那不愿学,更使他感到自己不如别人,甚至认为自己是一个无能的人,没有勇气和同学们在一起。

这样的孩子,他将面临一个陌生的世界,对一切毫无准备。

如果我们要替孩子做他自己能做的事,就等于告诉孩子,我们比他强,比他灵活,能力比他大,比他有经验,比他重要。在这种情况下成长的孩子,虽人高体大,却会是畏畏缩缩的,缺乏勇气与能力。孩子失去了独立的能力,怎么能有一个美好的将来呢?

孩子在感到不安和无能的时候,会习惯本能地到父母那里寻求慰藉,他知道父母的爱会给自己以温暖与支持,因此为了确保可以一直获得这种感觉,孩子会把情感的支点靠在父母身上。而这些孩子在交出了自己情感领地的独立权的同时,也就不得不接受他人对自己情绪的支配。

替孩子做太多的事,会使孩子失去实践和锻炼的机会。更严重的是过分地为孩子做事,实际上等于告、诉孩子他什么也不会做,是个低能儿,他必须依靠父母,否则不能生活,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独立意识更无从谈起,一旦走向社会便会无所适从,会到处寻求帮助,然而家庭之外是找不到像父母那样的照顾的,这实际上是害了孩子。

所以,从幼年开始教育、训练孩子的独立精神是十分必要的。其实,无微不至的关怀并不会被孩子全部接受。进入少年的孩子经常与父母发生冲突,有许多情况是对父母关怀他们的一种反抗。他们不愿让别人看到自己是个无能无用的人,他们需要在人们面前显示自己的存在,显示自己的能力,父母的包办自然造成他们的反抗。父母应清醒地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放手让他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为了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家长应该把孩子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兴趣、爱好。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童心童趣,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要给孩子以应有的地位和权利,不要强求他们按家长的意愿去支配自己的行动。

独立的人格必须从小培养,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独立性要从孩子的生活常规教育开始。也就是对孩子进行生活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和教育。

◆培养独立性需要给孩子创造教育环境。环境对教育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就要有孩子可以自由、独立活动的环境。

坚强的意志力帮助孩子战胜各种困难

一位母亲为她26岁的孩子伤透了心,她不得不去找教育专家。专家问,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个死结,你是不是不再给他买带鞋带的鞋子?那位母亲点点头。专家又问,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时候,弄湿了衣服,你是不是不再让他洗碗了?那位母亲称是。专家接着说,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铺,整整用了一个小时,你嫌他笨手笨脚,对吗?那位母亲惊愕地看了专家一眼。专家又说道,孩子大学毕业去找工作,你又动用了自己的关系和权力?这位母亲更惊愕了,从椅子上站起来,凑近专家说,你怎么知道的?专家说,从那根鞋带知道的。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存在着一个非常温柔的陷阱,这是那些过分庇护孩子的父母亲手挖掘的。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从而也失去了长大成人的权利。

现今的家庭由于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大都溺爱自己的孩子,只重视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记忆力等显性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意志力、自信心等潜在能力的培养,而这些恰是提高显性能力的必要保证。家长只有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一些失败的机会,磨练孩子的意志力,才能让孩子在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有所悟、有所得。

意志是人们为了实现预定的目的而自觉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在学习和智力活动中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可以促使孩子在学习中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向既定目标前进。因此,积极的意志品质如自觉、果断、自制、顽强等就会促进一个人智力的发展,而消极的意志品质如依赖、犹豫、执拗等,则会阻碍其智力的发展。

孩子的意志发展水平比较低,往往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做事情大多受兴趣、好奇心、理解能力的限制,易在困难面前畏缩退让,半途而废。针对这些情况,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意志。

1.帮助孩子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建立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并督促孩子天天坚持,从而培养其坚强的意志。

2.培养孩子坐得住的习惯

好动,坐不住的孩子往往意志力比较差,这种习惯会影响孩子上学后课堂上的表现,从而影响他的学习。

家长可给孩子买一些玩具,如积木、拼图板等,成人在旁边陪伴、指导他玩。开始时,孩子往往只能维持几分钟,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游戏水平、动手能力的逐步提高,孩子会延长其专注的时间。从两三岁开始,可让孩子涂涂画画、玩装拆玩具,听较长的故事,看连环画等,培养孩子的耐心。只要坚持让孩子每天静静地自己玩一会儿,孩子就会渐渐地学会静下来,就会坐得住了。但是要注意结合孩子的兴趣进行训练,使之成为自觉行为,不要勉强要求或强迫服从。

3.让孩子从小养成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

从小培养孩子做事善始善终的习惯,是培养孩子坚强意志的有效途径。家长可先让孩子做些简单的、在短期内能完成的事情,在孩子完成任务之后及时给他鼓励,树立他的信心,然后逐渐交给他比较复杂的,需要较长时间和一定耐心或付出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工作,并在孩子遇到困难或不想再做的时候给予适当鼓励和帮助,让孩子坚持把事情做完。

以前的家庭孩子多,当父母的没有太多的精力像现在的父母那样照顾自己的孩子,看上去那些孩子好像少了很多“呵护”,实际上恰恰相反——多了让自己锻炼坚强意志的机会!这样只能自己去面对很多问题,只能靠自己解决出现的问题,慢慢地也就学会了坚强。

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了,幸福得已经不懂得什么是坚强、什么是意志。是我们做家长的剥夺了他们懂得这些的权利,是我们带着深情的面具无情地剥夺了他们本该有的机会和权利!

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责任心,因为责任心是一个人立足于复杂的社会,能担当重任的重要条件。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

每个人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内在趋势。孩子在幼儿阶段所表现出各种主动尝试的愿望,这正是一种责任心的萌芽。如幼儿自己要求独立吃饭,试穿衣服,手脏了自己洗等行为都是孩子责任心的表现。家长的责任是密切地关注他、帮助他、鼓励他,在他尝试的过程中,培养其意识,增强其自信,逐步成为独立自主,对个人、社会负责的人。

孩子并不是天生具有责任心的,他是在适宜的条件和精心的培养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的发展而形成的。家庭是孩子责任心赖以滋长的土壤,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他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在家庭环境中长出责任心的“幼苗”,才能在更复杂的学校、社会环境中经受考验,得到修正和磨练,最终成为一个自强、自立的人。

责任心的培养应遵循这样一个规律:从自己到他人,从家庭到学校;从小事到大事,从具体到抽象。不可想象,对自己不能负责的人,何谈对他人负责?对家庭没有责任心,何谈对社会有责任心?因此,家长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应从家庭起步,从日常生活小事抓起,循序渐进,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

有责任心的孩子能运用他自己的智慧、信心和判断力去做出决定,独立行事,考虑他的行为后果,并且在不影响他人权利的情况下实现自己的需要。他们明白自己的义务,并主动履行义务,愿意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

家庭责任心主要是指能尊重其他家庭成员的权利,自愿承担家庭义务,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一个具有家庭责任心的青年,不仅能在现时的家庭生活中扮演好家庭成员的角色,在未来的生活中也有能力组织好属于自己的家庭,他的一生不仅能享受到家庭生活的充实、快乐,同时,也能创造出温馨、和睦的家庭气氛。

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名成员,既应该享受其权利,当然也应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包括承担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父母可通过鼓励、期望、奖惩等方式,督促孩子履行职责,培养责任心。

根据有关统计,中国孩子每天家务劳动一二个小时,而美国孩子每天家务劳动三四个小时。如果一个孩子在家庭中的责任心难以确立,将来一旦走上社会,就很难有社会责任心。

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的根源在于家长是否具有家庭责任感,还在于家长是否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如果你不是一个尽职尽责的父亲或母亲,怎能对孩子进行责任心的教育呢?父亲与朋友玩麻将通宵达旦,不顾及对家人的干扰;母亲忙于在外应酬,家里一团糟,父母又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去埋怨孩子不愿回家呢?

在一个专制的大人王国里,也难以培养出有家庭责任感的孩子。因为家长对孩子控制得太死,管制得太多,使孩子没有机会就某件事做出负责的行为,孩子做事只是服从,听命于大人的意见。而我们强调的责任感并不是指你的孩子按照你告诉他的方式去行事,而是他能主动发现并自主地做出反应。

只有民主的家庭,才是家庭责任感生长的最佳环境。在这样的家庭里家长和孩子相互独立,并非各行其是、漠不关心,而是彼此尊重又相互关照,孩子受到重视,家长具有威信。在讨论家庭中的责任与分工之前,父母应该想一下自己是否是一个有家庭责任感的人?自己惯用的教养态度和方式是否有利于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在抱怨自己的孩子缺乏责任感之前,先检查一下自己是不是孩子的榜样。然后就有可能从抱怨孩子,转而反思自己。要想改变孩子,也应从改变自己开始。这是最关键的问题。

在家庭生活中如何创造或抓住机会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关键是父母必须赋予孩子一定的责任,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空洞的说教是不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的。通过赋予孩子责任,或感受他们行为的不良后果,才能让孩子养成责任心。

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

生活中经常发现,有的孩子年纪虽然只有五六岁,但神情很忧郁,怕生人、怕说话、怕做错事。在学校,热闹的地方找不到他们的身影;在家里,很少与父母家人说话,喜欢缩在自己的小房间里。这类小孩子长大之后极有可能成为悲观主义者,甚至引发精神疾病。相反,乐观的孩子活泼可爱,思维活跃,他们将来往往会成为事业上的成功者,幸福家庭的组织者。

乐观是一种基本的情绪,人的本性中就有乐观的成分。孩子在出生后的两个月左右,就有了社会性的微笑。乐观的性格,对于孩子的一生很重要。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乐观的性格呢?以下是有关教育专家的合理化建议。

1.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不善交际的孩子大多性格抑郁,因为享受不到友情的温暖而孤独痛苦。性格内向、抑郁的孩子更应多交一些性格开朗、乐观的同龄朋友。教会孩子与他人融洽相处。与他人融洽相处有助于培养快乐的性格,因为与他人融洽相处者心中较为光明。家长可以带领孩子接触不同年龄、性别、性格、职业和社会地位的人,让他们学会与不同的人融洽相处。此外,父母自己应与他人相处融洽、热情待客、真诚待人,给孩子树立起好榜样。

2.教导孩子关怀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