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轻轻松松把孩子培养成才:让孩子接近完美的12个关键
45438800000011

第11章 学习篇 (2)

◆孩子不爱看书,父母就应该多读给他听,从他的耳朵里“灌”进去。听故事既有趣,又不费力。即使孩子不爱读这本书,但因为听比较轻松,所以,他也乐于接受了。我们要让孩子在反复听读的过程中,逐渐体会读书的乐趣。

◆不怕反复讲故事。有些故事可能要讲、读很多遍,父母都讲腻了,可是孩子仍然听得津津有味,仍有新鲜感。

◆孩子对故事听多了,便会模仿父母把故事讲给第三者听。这种现象出现后,孩子就会有读书的要求了。父母也可以鼓励孩子把自己熟悉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重视听读。孩子能认真听讲故事,是用眼睛阅读书本的基础。从听读到视读,孩子读书的习惯就会慢慢养成,自然而然就会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

孩子讨厌上学怎么办

随着孩子的年龄慢慢的增长,就到了孩子应该上学的时候。按理说,孩子可以挣脱家长的束缚,自由自在地去上学,是很多孩子最想要的生活。而且,对于孩子来说,探索这个令他们好奇的世界是他们的本能,而孩子又天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追求快乐又是孩子的一种天性,可以说,孩子的本能决定了孩子是喜欢上学的。然而,现在有很多的孩子,不仅不喜欢去上学,甚至还会对上学心生厌恶。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学习不好的孩子身上,还发生在一些学习优秀的孩子身上。

妞妞非常讨厌上学,她用自己的行为表现出了她讨厌上学的态度和决心。

这天,妞妞一家吃过了早饭,爸爸像往常一样吃过饭,准备拿起公文包去上班,妈妈也已经收拾好锅碗瓢盆,拿起挎包准备去送妞妞上学,然后自己再去上班。没有想到,妞妞却一点去上学的意思都没有,她不仅没有收拾自己的书包,没有准备和爸爸说再见,甚至没有换下脚上的拖鞋。等妈妈心急火燎地催促妞妞快去换鞋、自己替妞妞收拾书包的时候,妞妞轻声且清晰地说:“我不想去上学。”妞妞的这句话让正准备走出家门的爸爸停下了脚步,正在收拾书包的妈妈停下了动作,并且一起看向了坐在沙发上的妞妞。好像是感觉到了爸爸妈妈的不确定,妞妞再次说了一句:“我不要去上学。”说完,扭身走进了自己的房间。如果说妞妞第一次所说的只是一串小鞭炮,那么,后面这一句则是一枚炮弹。

爸爸和妈妈互看了一眼,两人放下东西来到妞妞的房间,爸爸轻轻地问:“能不能告诉爸爸,你为什么不想去上学?”妞妞的成绩是很优秀的,没有理由让她不想上学啊。“不想就是不想,我一点儿都不喜欢上学。就算学习好又怎么样,就算老师喜欢又怎么样,在学校没有一个小朋友愿意跟我玩,他们都不愿意跟我说话。我不要去上学,不要去!”

其实,孩子不想去上学,讨厌上学都是有原因的,他们不会无缘无故地讨厌上学。那么,让孩子讨厌上学的原因都是哪些呢?

1.没有很好的人际关系

就像故事中的妞妞一样,在学校里没有一个朋友、没有一个同学和她一起玩,她就会觉得学校没意思,上学不好玩,于是就产生了讨厌上学的情绪。这个时候,父母就要问孩子为什么没有小朋友和自己玩呢,是不是因为自己有哪些方面没有表现好。当父母帮助孩子找到原因之后,试着让孩子去接触小朋友,主动和小朋友一起玩。如果孩子能够和同学之间搞好关系,那么,这个问题就算是解决了,孩子讨厌上学的因素也就没有了。

2.孩子心中的压力过大

有人提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越来越多的父母让孩子学习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为了孩子,父母可以把自己的双休日牺牲掉,每到周末就会带着孩子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学习班或是补习班,让孩子学习钢琴、绘画,让孩子练习跳舞、书法,逼得孩子像个陀螺似的团团转,一刻都不得闲。如果学得好还行,如果学得不好,就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压力,他们会觉得爸爸妈妈为了自己牺牲了那么多,自己却不能学好。慢慢的,孩子就会被压力压垮,产生讨厌上学的情绪。

3.孩子学习成绩差

有些孩子的基础比较差,也可能是没有别的孩子聪明,不像别的孩子一样一学就会。虽然他们也曾经努力过,但是就是不能有所进步。这样的孩子就会觉得学习很苦、很累也很烦。这样的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往往不能够集中注意力,也不能够有技巧地进行学习。由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差,就会受到父母的责备,甚至是打骂。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自己丧失信心,对学习产生一种厌倦甚至是恐惧的心理,当然就不喜欢上学了。

4.受到父母的影响

还有一些孩子不想上学是因为父母的关系。有些父母认为,尤其是农村的父母,他们认为让孩子上学还不如早点让孩子出去打工挣钱,这样还可以帮着家里。如果孩子听多了诸如此类的话,在孩子的心里就会产生强烈的金钱欲望,对学习没有一丝积极性,进而也就讨厌上学。

面对孩子讨厌上学的情绪,父母应该弄清楚原因,然后想办法让孩子快快乐乐地去上学。

1.让孩子尝到成功的快乐

孩子是很敏感的,对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也是很在意的,有时候孩子是按照别人的评价认识自己的。比如,如果有人说孩子笨,那么在孩子的潜意识里就会觉得自己笨。既然认为自己是笨的,那么他就不会在做事情的时候试图去努力,当然也就不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样,如果有人说孩子聪明,那么,孩子自己也会觉得自己很聪明,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全力以赴,决不辜负自己的聪明。既然孩子全力以赴地去做一件事情,当然就会容易成功了,孩子也就会感到成功的快乐。因此,父母要尽量对孩子做出正面的评价,让孩子有机会尝到成功的快乐,这样就会激发出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2.让孩子学会自我激励

如果能够让孩子学会自我激励、自我鞭策,那么,孩子就会有可能避免来自学习方面的挫败。比如,当孩子面临失败的时候,让孩子学会在心里告诉自己“我一定行”,那么,这种心理暗示就可以让孩子拥有力量,战胜困难。

3.让孩子正确地学习

在辅导孩子学习的时候,父母往往会犯这样一个错误,那就是,看到孩子出现错误的时候,会直接告诉孩子什么地方错了,甚至还有急性子的父母会替孩子改过来。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而且是非常严重的一个错误。父母在辅导孩子学习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自己学习。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要让孩子学会自己通过一些工具或书籍去解决困难,如果实在是解决不了,再找父母解决,而不是一遇到困难就想到父母。

帮助孩子制定好学习计划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凡事都要有个计划,学习当然也不能排除在外。现实生活中,父母总是认为孩子贪玩儿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所以大多数父母都把孩子看得死死的、严严的,不让孩子随便玩儿,甚至还剥夺了孩子玩儿的时间,实际上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英语也有句谚语说:“只工作不玩耍,聪明的杰克也变傻。”有关专家也指出,其实,玩儿对孩子的成长大有益处。因此,做父母应学会帮孩子制定好学习计划,安排好游戏的时间。

那么,父母如何帮助孩子怎样合理地制定学习计划呢?

1.综合考虑孩子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