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科学指导体育锻炼
45437900000009

第9章 运动创伤及预防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研究运动损伤的预防、治疗和康复。

(第一节)运动损伤的种类及原因

一、运动损伤的分类

(一)按受伤的组织结构分

可分为皮肤损伤、肌肉与肌腱损伤、滑囊损伤、骨损伤、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和内脏器官损伤等。

(二)按伤后皮肤、黏膜是否完整分

1.开放性损伤。如擦伤、刺伤与开放性骨折等。

2.闭合性损伤。如挫伤、关节扭伤与闭合性骨折等。

(三)按伤情轻重分

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

二、运动损伤的常见原因

1.缺乏必要的运动损伤知识。

2.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正确,因准备活动问题致伤的,一般有下列几种情况:(1)未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准备活动距正式运动时间太长。

(2)准备活动的内容和正式运动的基本结合得不到或缺乏专项准备活动。

(3)准备活动的量过大,身体已经疲劳,当进入正式运动时,身体机能不是处于良好状态,而是有所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必然易引起损伤。

(4)开始做准备活动时,由于用力过猛,速度过快,违反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也容易发生损伤。

3.身体素质差或技术上的错误:力量、速度、耐力与灵敏等素质差,表现为肌肉力量和弹性差,反应迟钝,关节灵活性和稳定性不够,这些都可成为损伤的原因。

4.运动量过大。

5.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不良。

6.训练和比赛中组织方法上有缺点。

7.场地、设备、服装上有缺点。

8.气候条件不良。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

1普及运动损伤知识。

2合理安排训练和比赛。

3.做好准备活动。

4.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

5.加强自我保护。

6.加强医务监督和注意设备卫生要求。

(第二节)运动损伤的现场急救

一、止血

(一)出血

1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液像喷水样流出不止,时间稍久,就会大量流失而有生命危险。

2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液像流水样不断地流出,危险性小于动脉出血。

3.毛细血管出血:血色介于动脉血和静脉血之间,血液从伤口慢慢渗出,常会自行凝固止住,一般没有危险性。

(二)止血法

1.抬高伤肢法:其方法是将肢体抬高,使出血部位高于心脏,从而使出血部位的血压降低,减少出血。

2.加压包扎法:方法是将消毒的纱布块和棉垫盖在伤口上面,然后用绷带包扎。也可在伤口涂上红药水、洒些消炎粉后包扎。

3.加垫屈肢法:方法是将棉垫放在肘窝或膝窝,把肘关节或膝关节尽量屈曲起来,再加绷带做“8”字形缠好。

4.间接指压法:用手指压迫身体浅部的动脉,可暂时止住该动脉供血部位的出血。

二、骨折与关节脱位的临时固定

(一)脱位及脱位的临时固定

关节脱位也称脱臼,是指关节面失去正常的联系。由于暴力作用引起的关节脱臼,可伴有关节囊撕裂,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损伤,严重时还可伤及神经或伴有骨折。如摔倒时手撑地,则可引起肘关节或肩关节脱位。

(二)征象

1.受伤关节剧烈疼痛,并有明显压痛。

2.关节功能丧失。受伤关节完全不能活动。

3畸形。关节脱位后,肢位的轴线发生变化,整个肢体常呈一种特殊的姿势。

4X线检查可发现脱位的情况及有无骨折存在。

(三)处理

没有整复技术时,不可随意做整复手术,以免加重损伤。此时应立即用夹板和绷带在脱位所形成的姿势下固定伤肢;保持伤员安静,尽快送医院处理。肩关节脱位时,可取三角巾两条,分别折成宽带,一条悬挂前臂,另一条绕过伤肢上臂于健侧腋下缚结。

三、口对口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

人体受到意外严重损伤(如溺水、触电、休克等),出现呼吸和心跳骤然停止情况时,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挤压是进行现场抢救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伤员重新恢复呼吸和血液循环。

(一)人工呼吸

施行时使伤员仰卧,头部尽量后仰,把口打开并盖上一块纱布,急救者一手托住下颌,掌根轻压环状软骨,使软骨压迫食管,防止空气入胃;另一手捏住鼻孔,以免漏气。然后深吸一口气,对准伤员的口部吹入。吹完后松开捏鼻孔的手,让气体从伤员的肺部排出。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吹气16~18次(儿童20~24次)。

注意事项:施行人工呼吸前,应将伤员领扣、裤带和胸腹部衣服松开,吹气的压力和气量开始宜稍大些,10~20次后可逐渐减小,进行中应不怕脏,不怕累,一经开始就要连续进行,不能间断,一直操作到伤员恢复呼吸或确定死亡为止。若心跳也停止,则人工呼吸应与胸外心脏挤压同时进行。两人操作时,吹气与挤压频率之比为1∶4。

(二)胸外心脏挤压

对心跳骤停的伤员必须尽快地开始抢救。一般只要伤员突然昏迷,颈动脉或股动脉摸不到搏动,即可诊断为心跳骤停。这时往往伴有瞳孔散大、呼吸停止、心前区听不到心音和面如死灰等典型症状,此时应马上开始进行胸外心脏挤压,以恢复伤员的血液循环。操作时,伤员仰卧,急救者以一手掌根部按住伤员胸下半段,另一手压在该手的手背上,肘关节伸直,借助体重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适度用力,有节奏地带有冲击性地向下压迫胸骨下段,使胸骨下段及其相连的软骨下陷3~4厘米,间接压迫心脏。每次压后随即很快将手放松,让胸骨恢复原位。成人每分钟挤压60~80次,儿童80~1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