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汉民族发展史
45409700000001

第1章 汉民族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汉民族是我们统一多民族祖国的主体民族。她拥有近12亿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1.8%,占全世界人口的1/4左右,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

汉民族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从遥远的古代起,她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美丽、富饶、辽阔祖国的土地上。她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摇篮,在历史发展的漫长进程中,从点到线,从线到面,象滚雪球一样,溶合了许多民族,混血而形成。

汉民族的文化灿烂辉煌,绚丽多彩。民族文化的范围很广,衣食住行、器物用具、民俗风情,以至科学技术、天文地理、礼乐刑政等典章制度,都是它的基本内容,无论在哪一方面,汉民族的文化都有辉煌的成就,青铜器、瓷器、丝织品自古以来就领风骚于世界;造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对改变世界的面貌作出了贡献;汉民族的烹饪自今仍使各国人民所倾倒而风靡全球;汉民族的武术,被各国人民称为“功夫”,倍受倾受而饮誉世界。汉民族的文化实在是世界文化一座丰硕无比的宝库。

汉民族的特征鲜明、稳定,以独特的风貌、风姿和风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她有自成体系的线性文字——方块汉字;有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为代表的民族节日;有富有有东方情趣的吃、穿、住、用等风俗习惯,有独具一格的“红白喜事”;有神奇的民族医药;有巧夺天工的玉雕、石雕、贝雕、微雕、象牙雕等工艺美术品;有画、诗、书、印“四绝”融为一体的国画艺术;有集“唱、做、念、打”于一身的民族戏曲。这些都表现出汉民族固有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鲜明的、稳定的民族特征。

因此,研究这样一个有众多的人口,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稳定的特征的汉民族的历史,有着特殊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由于汉民族有悠久的历史,经历了多种社会形态,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唯一从未中断过历史的一个古老民族,因此,汉民族从起源、形成到发展的一脉相承的整个历史过程,既是民族学的一份丰富遗产,又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一个民族典型。无疑,研究这份遗产和这个典型是有国际的意义的。

由于汉民族有灿烂的文化,不仅对中国的历史和文明,而且对世界的历史和文明都作出过伟大的贡献。因此,研究汉民族丰富多彩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对发掘蕴藏于我们民族之中的智慧和力量的宝藏,对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无疑,是有实际作用的。

对于我国这个自古以来就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来说,各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和友好往来,一直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民族的共同繁荣,更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汉民族拥有近12亿人口,占了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而且又与各少数民族交错杂居在一起,因此,研究汉民族这个巨大的人们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原因、过程和规律,不仅有助于我们克服研究中国民族问题的版面性,既有利于反对大汉族主义,也有利于反对地方民族主义,也有助于今天制定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地区的改革战略。充分发挥汉民族在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主体作用,还有助于我们从民族理论的角度,研究和了解民族同化、民族溶合以至将来民族融合、民族消亡的问题。无疑,这既有学术价值,又有现实意义。

由于汉民族有稳定的民族特征,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在种种内乱外患的形势下,既没有被外族所同化,也不因内乱而分裂,如黄河越九曲,长江泻三峡,虽经曲折,但从未断流,并汇百川入海,表现出了巨大的吸收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显示了独特的民族稳定性和统一性形成的原因和情况,不仅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同宗同祖,因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而断绝了往来30多年的台湾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重新统一,实现“九州”大同,民族团聚,无疑,也有着实际意义的。

此外,由于历史的原因,特别是在近代,帝国主义侵略者用掠卖华工的血腥手段,至使“华侨”遍布世界各大洲,仅在东南亚国家就有2100多万人,其中绝大多数是汉族。他们虽身居海外,却严格保持着汉民族的民族文化特征和生活方式,很多人坚持讲汉语,写中文,吃中餐,穿中山装或“唐装”,着布鞋,过民族节日,与居住国的人民一起,对居住国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对南洋、东南亚以及美国西部的开发,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因此,研究汉民族就不仅是团结海外几千万侨胞的需要,也是我们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尤其是发展与华侨聚居各国友好关系的需要。无疑,这也是具有国际意义的。

正因为汉民族的研究,无论从中国史和世界史方面来说,还是从民族理论、民族学和民族史方面来说,它都是一个丰富无比的巨大的学术宝库,所以,汉民族研究应该引起学术界足够的注意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