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
45409000000014

第14章 传教士伯驾鼓动美国侵略中国台湾图谋的流产(3)

在我去年12月12日的第34号报告内及本年2月12日的第5号报告内,我提到了台湾。我现在很荣幸地把与这个问题有关的一个重要文件(附件第3号)呈部,该文件是伍·姆·拉毕雷送来的。拉毕雷君在中国经商有年,似乎具有真正美国的观点。他的来件包含着有关这个美丽之岛的可靠报导,很少人能像他一样作出这样的报导。由于它的矿产及农作物之富饶,它是一个最有价值的岛屿。从附上的表来看,去年的出口额达1654000元,在合适的管理下,这贸易可能在几年内增加到2倍至4倍。岛上的煤矿似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且容易采运,品质优良,在这个汽轮航运的时代,它是特别值得我们感兴趣的事情。

从商业的及政治的观点来看,特别是从美国的立场来看,该岛的位置也是很合乎理想的。当我们发展从加里佛尼亚至日本及中国的航线的时候,这一煤的供应来源将予我们以无上的利益。该岛不会很长远地留在中国统治下是可能的事情;如果该岛一旦与中国断绝政府关系,如同其断绝地理关系一样,则美国显然应占有该岛,特别是从势力均衡的原则来看应该如此。如果美国愿意并且能够安排占有台湾的话,英国决无反对的理由。

香港总督及驻远东的英国海军上将都泄露出了他们对台湾的企图。前者曾对拉毕雷说:“如果你在那里的商业受到侵扰,无疑的,塞末尔上将会派一战舰去照顾你的。”我希望,英国在华的官吏们目前足够忙碌,将无暇对台湾采取行动;而我至迟在一两个月后,将可以收到部里对我在去年12月12日的报告内所作建议之训令。

前次基·赖伊的建议(见附件第5号)及目前拉毕雷的建议,都是在不知道我已经对台湾作过建议的前提上提出来的,因此,他们建议把台湾变为一个独立的殖民地或至少在美国保护下的“一个独立的和弱小的政府”。依照我去年所作三国分割台湾、舟山及朝鲜的建议(见第34号报告),把台湾的商业大门无限制地打开,是满意地解决困难问题的必然产物,这样,获利最大者将是最早进入该岛的人们。

您的忠仆伯驾

1857年3月10日于澳门美使馆

显而易见,伯驾在此密函里已经急不可耐地力主对台湾采取实际行动了。同时,他甚至完全忘记了其原先“一旦美国的要求获得满意解决之后,应立即将该岛归还中国”的建议。

伯驾一直认为,英国已经在大西洋、地中海、红海及印度洋等处占据不少地方,在中国也占有香港,所以,如若美国决意并能设法占领台湾,英国决无反对的理由。况且,其时中、英两国正陷于纠葛之状,相信英国驻华官员已穷于应付,根本无暇采取对付台湾的任何步骤。

伯驾以为英国不会反对,乃是一种如意的想法。当他第三次向美国政府呼吁占领台湾,英国决不会反对的信件发出后11天(即1857年3月21日),英国海军司令西姆尔即向在高雄悬挂美国国旗的美国商罗柄赖探听有关台湾的情形,罗柄赖告诉西姆尔:“该岛决不能听任其落入连对东部食人部落都无法控制的人们手中,那些人经常杀戮我们航海遇难的船员们。”西姆尔乃要求派遣一名英国海军军官到高雄美国公司小住,以便视察实际情况。罗柄赖答以容其考虑后再决定,当即将此事告知伯驾。

伯驾闻悉大惊,立刻向英国驻华公使兼港督包令提出严重抗议:“顷据可靠消息,贵国高级官员正欲对台湾有所企图。此项企图显然违悖阁下前此所作英国政府无意在中国攫取独占性权利或特权之诺言。倘若台湾在政治上自中国分割而出,我有充分理由证明美国享有优先权利:第一,美国公民已经与该岛当局订有合同;美国公民在该岛事实上的居留地上,于获得中国人同意之下悬挂美国国旗已逾一年。”

包令回答伯驾的抗议,否认英国对台湾有任何企图,但对伯驾宣称美国有优先占领台湾的权利之理由,则用很机巧的词令加以否认。他致伯驾的照会称:“我第一次正式听到美国国旗已在台湾悬挂一年有余的消息。我可以向阁下保证,我对美国在该地区的商务发展,决无妒忌或疑惧之意,并愿对阁下于加强并稳固商务发展合法化的努力予以衷诚的支持。”同时,包令明知伯驾无权与英法共同出兵占广州正如同其无权以武力占领台湾一样,却建议伯驾,由美国共同出兵占领广州,以达到如伯驾所说的要挟中国修约的目的。

伯驾竟懵懂到不能领会包令的“加强并稳固商业发展合法化”的真意,反以为此乃英国同意美国占领台湾的明证。兴冲冲地将包令的照会给予奄师大郎阅看,要后者的海军立刻行动。其实包令已暗示仅“支持”美国在台湾“商务发展合法化的努力”,并不包括领土的占领。其次,美国在台湾的商务如果能“合法”,英国亦可引用“最惠国待遇”条款,“利益均沾”一番!而伯驾却自以为得计。

奄师大郎亦自知既无力量,亦无此权派兵占领台湾。乃采折中办法,建议伯驾只遣派一名海军军官到台湾去调查航行遇难在台失踪船员之事。“在得到你的批准之下,可在高雄美国商行中设立办公处悬挂美国国旗”。伯驾答以:“我深信(美)国人在高雄居留地足以充分供应调查所需之一切;海军官员在办公室上悬挂国旗之举对将来亦甚重要。”直到此时,伯驾还不明白本国政府的意向。

1857年3月4日缪坎南总统(JamesBuchanan,任职1857-1861)就职,不到一个星期即新派列卫廉(williamBradfordReed)为驻华公使(4月18日由参议院批准任命),伯驾被召返国。伯驾得到消息后,始放弃所有征台计划。不久以后,他的老朋友利极登也将高雄的公司结束,在台湾悬挂了将近两年的美国国旗,也随着他的冒险事业而随风飘去。

伯驾自建议以占据台湾作为迫使清廷修约的“最后手段”,至其后准备永久占领台湾图谋的出台,分三次向美国政府予以了翔实报告。但是,由于其时的通讯条件有限,直至1857年2月27日,国务院才收到伯驾于上年12月12日所发回的第一次报告。国务卿马西鉴于现任总统皮尔斯的任期只剩下不到一周的时间,国会的现行会期行将结束,而总统正忙于处理各种紧急公务,未及将伯驾的报告转呈上去。同时,鉴于皮尔斯总统前此对法国提出采取军事行动打开通往北京之路的建议,早已抱持不赞同的观点,马西遂基于总统的既定政策,直接否定了伯驾的主张。在复致伯驾的训令中,马西指出,美国总统不相信中、美之间的现行关系已成为美国采取“最后手段”的正当理由;即使确属正当理由,也只有得到国会授权以后,才能使用美国的陆军、海军部队,因为“最后手段”的意义就是战争。不过他又说,为了保障在华美国侨胞的安全,并保护他们的财产起见,或许应该增加泊驻中国海域的美国海军实力,但美国总统决不为侵略的目的而从事此项行动。马西还声明,所有关于台湾问题的公文,当然要移交至即将就任的执政者,也许的新执政者对此问题会有不同的观点。国务卿的此道训令,几乎经过了3个月,才由邮船辗转递达伯驾之手。训令的内容,无疑是对伯驾的当头一棒,于是,他只有寄望于新任美国执政者“会有不同的观点”。缪坎南甫一当选美国总统,伯驾旋即致函向其陈述,美国对于中国的关系恰与英、法两国之处境相同,三国应该联合采取强硬对策,并表达其个人愿意继续努力效忠美国的赤诚。然而,缪坎南就任总统不久,即另选列卫廉替代了伯驾,此举无疑明示美国政府公开否定了伯驾的对华强硬政策。1857年8月7日,伯驾收到通知其移交驻华公使权力的训令之时,亦标志其苦心经营的占领台湾的计划彻底流产。

三、伯驾侵台主张失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