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浩瀚大洋是赌场(下)
45231400000041

第41章 菊花凋零在太平洋的水面上(3)

斯普鲁恩斯挺不务正业的,搞完了军工读海大,海大毕业又去海军部情报局做特务去了。斯普鲁恩斯中校主要的工作就是监视在华盛顿活动的各国海军武官,其实当时对美军构成威胁的海军,也就是日本海军,所以要盯着的也就是那几个日本人。

当时日本驻美海军武官刚刚由山本五十六大佐换成坂野常善大佐,而刚刚完成在耶鲁大学学业的伊藤整一中佐,被调到华盛顿担任武官助手。日本海军驻美武官一般都在中佐时代进过哈佛、耶鲁或者哥伦比亚等美国名牌大学,像山本五十六进的就是哈佛,而伊藤整一在中佐时代正是作为未来的驻美武官来培养的。但这个耶鲁的学生或者是对国际法无知,或者是对国际法无视,日本偷袭珍珠港被弄成了不宣而战,一直到现在都认为是当时日本驻美使馆在事务处理上出现失误造成的,实际上引起驻美使馆失误的关键人物就是这位海大的军刀组成员,在耶鲁镀过金的伊藤整一军令部次长。是他一开始坚决反对向美国递交宣战通告,在山本五十六坚持要宣战以后,又坚持在正式进攻前半小时才递交宣战通告。就是因为伊藤整一向外务省严密封锁开战时机的消息,才发生了外务省和驻美使馆的失态,单从这一点伊藤就知道自己罪责难逃。

伊藤整一从1927年开始,在美国待了3年,正是美国那个臭名昭著的禁酒令时代,但是外交机关是享有治外法权的,所以那个年代可能也就成了驻美外交机关酒会最频繁的年代。美国政要们先到驻美外交使团那儿去蹭合法的酒喝,再以回礼的名义合法地请老外来喝酒,本来法律制定出来就是为了让上等人来违反的。

可是斯普鲁恩斯却自掏腰包,冒着风险去黑市买酒,回到家拉上窗帘,练调鸡尾酒的手艺,到后来斯普鲁恩斯在华盛顿外交界酒会上成为一名挺有名的调酒师(Bartender),在酒会上总能看到斯普鲁恩斯。而滴酒不沾的斯普鲁恩斯还很乐意表演他的手艺,为客人调出五彩缤纷而又可口的、三碗不过岗的鸡尾酒来。

斯普鲁恩斯上校可不是对谁都愿意服务的,他的客人就是他的工作对象,比他小4岁,当时37岁的伊藤整一中佐。可是伊藤整一酒量实在好,从来没有被斯普鲁恩斯灌醉过。为了从伊藤整一嘴里套话,斯普鲁恩斯没事就带着伊藤整一乱转,连伊藤整一回国时的礼物都是斯普鲁恩斯夫人玛格丽特亲自为之挑选的。可能是天生木讷的斯普鲁恩斯不是干特工的料,他在伊藤整一身上花的功夫,好像没有一点效果。

伊藤整一有点像陆军的石原莞尔,是一个彻底的国粹主义者。回国之后把头剃个精光,看不出一点受过资本主义思想腐蚀的迹象,连女儿都忘记了老爹曾经长期驻在美国。一次,读高中的女儿在家温习英语功课,高声朗读不知从哪学来的“洋泾浜”英语,做老爹的伊藤听得实在忍无可忍,亲自出手帮女儿纠正发音。这才使女儿想起来,老爹原来在美国待过的时间不短。

话说回来,当时要去砍伊藤整一的德约中将,手下有马萨诸塞、印第安纳、南达科他、新泽西、威斯康星和密苏里这6艘战列舰,前3艘是南达科他级,后3艘是最新式的衣阿华级,加上还有7艘巡洋舰和二十几艘驱逐舰,斯普鲁恩斯就准备带着这些军舰去和大和号对轰去。其实当时的海军军人,不管是山本五十六,还是哈尔西,骨子里全是巨舰大炮主义者,斯普鲁恩斯当然不会例外,只不过美国人更加知道历史潮流不可抗拒这一点,再有就是太平洋战争刚开始时,美国也没有能和日本人对轰的巨舰和大炮。现在美国人喘过气来了,对轰就对轰,难道俺们美国人还真会怕了你鬼子不成?

不用飞机,衣阿华到底能不能轰掉大和号?

这是一个绝对不可能扯得清的皮,因为事实上并没有发生。但是日本海军的军官们没有几个持乐观意见的。因为从大和号的兵装,就可以看出设计人员的战斗设想,这种战斗设想有点太自说自话,纯粹是一个空想的理想条件。

大和级战列舰最可怕的武器就是他那3座三联装18英寸460毫米的主炮,这9门主炮能把重达14吨的炮弹送到42000米远的地方。真要对轰,对手衣阿华的16英寸406毫米主炮只能把一吨重的炮弹送到39000的地方。单纯从这个数字来看,似乎大和号要占优势,大和能在衣阿华够不着的地方,伸出拳头去打人,实现真正的距离外(out range)攻击。这也是日本海军玩了命也要弄大和级战列舰的原因,因为美国人受巴拿马运河的宽度限制,无法建造同样的战列舰。

可是这么大的大炮,如何在这么远的距离上击中敌舰呢?靠尼康的光学炮瞄仪。除了各炮塔装备的供直射用的潜望式瞄准镜和回转式瞄准镜之外,最重要的是在前桅杆顶上和各主炮上装备的焦距15米的光学测距仪。这两种被称为“光三九金物”和“光四八金物”的光学瞄准镜,在人类制造出来的光学仪器中,精度可能达到了空前绝后的水平,如果有朝一日能把大和打捞起来,这几台光学瞄准仪的镜头真应该作为人类遗产保护起来。使用光学仪器测距测速的原理非常简单,学过初中物理的人都能够很简单地弄懂仪器的原理,但要制造出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现在的人类已经不会磨制这么精密的大型光学镜头了,因为没有这个需要了。

说句闲话,不了解制造业的朋友可能会以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会帮助人类提高制造精度,其实不是这样。使用机械制造出来的产品,精度肯定低于所使用机械的精度,因为有精度损失。真正的精度是出于人的双手,唯有人类的双手才能无限地提高精度。

比如最影响机床精度的是机床的导轨,低精度机床的导轨可以用中等精度的机床来生产,中等精度的用高精度的来生产,如此类推,一直可以推到最高精度机床。这就有一个问题,最高精度的那些机床导轨又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呢?

回答可能令人吃惊:是用手工削出来的。

言归正传,大和号的炮弹飞行最大距离时需要90秒钟。不要说在这90秒钟里,40公里内的局部风向风速无法测定,还要考虑到对方军舰是在运动这一个事实,以20节速度运动的军舰在一秒钟内移动的距离是10米,90秒钟就是900米。所以除了像日俄战争中黄海海战那样的奇迹之外,不能指望首发击中敌舰,只能一边射击一边修整。

地球是圆的,低于海平面的东西是看不到的,这就是“光八四金物”要安装在军舰最高处的桅杆顶上的原因。但还要是看不清怎么办?而且这种光学测距仪,对于观察一瞬即逝的炮弹所激起的水柱几乎无能为力,因此大和级军舰是日本军舰中,除了航空母舰外,唯一一种在设计阶段就考虑了装载舰载机的军舰,就是弹着点观测机,靠飞机来观测弹着点情况。

这就是大和级战列舰设计者们所想象的战斗场面:敌舰在最大射程之内,大和上飞起最多达7架的弹着点观察机,从空中为主炮提供弹着偏移量和修正值,指挥主炮击中敌舰。即使是这样,在最顺利的时候,第三排炮弹命中敌舰也需要10分钟时间。

捷一号作战中的萨马岛海战,已经告诉了人们这种理想中的大和号炮击条件是不存在的,舰载观察机可能飞行不起来,即使飞行起来了,也可能被敌方的防空炮火或者飞机击落,大和号根本就是一个只会乱打炮,而根本不知道打到哪儿去了的瞎子。

而衣阿华呢?衣阿华的速度高达33节,大和炮弹打出去以后,衣阿华已经移动到15公里之外了。即使大和号在最大距离上开炮,两分钟以后大和号就也进入了衣阿华的射程。衣阿华用和主炮联动的炮瞄雷达,能够测定炮弹激起的水柱,来修整设计偏差,所以在理想情况下,能够在5分钟之内,用第二排炮弹击中大和号。

衣阿华当然无法防御大和的18英寸炮弹,但大和呢?曾经参加过大和号兵装的吉田正雄中佐在兵装时曾经给大和号的副炮狠狠地雷了一下,那副炮居然用的就是重巡最上的主炮,这一带如果中了一炮能直接引爆主炮弹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