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浩瀚大洋是赌场(下)
45231400000036

第36章 最后的日本海军提督(2)

美军对于军人和战犯,尤其是得罪过美国人的战犯,是分得相当清楚的,别指望美国人会轻饶了他们。

二百四十

伊藤整一在从1941年9月1日到1944年12月23日,这三年零四个月的时间里,担任军令部次长,就时间的长度来说是空前绝后的。这中间换了三任军令部总长,从永野修身到岛田繁太郎,再到及川古志郎,就从来没有人对伊藤的次长位置发生过疑问。这倒不是伊藤整一有什么过人之处,而是因为日本海军在起用伊藤整一的时候实际上出了问题。

军令部次长除了极少数的几个例外,基本上都是中将,而海兵39期吊床号是148中第15名,海大21期军刀组的伊藤整一在上任时却只是少将。这不是伊藤的问题,因为伊藤的前任近藤信竹和前前任古贺峰一分别是海兵35期和34期,就是说伊藤被提拔得太早了。这是因为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和海军大臣岛田繁太郎都很欣赏伊藤,这种欣赏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没人有资格来接任了。伊藤上任就开战了,同期或稍后点的都在战场上独当一面,调不回来,军令部里剩下来的中泽佑、富冈定俊、高田利种等精英参谋们又都是43期到46期的,接39期的任有点太早,因此伊藤就一直在这个位置上坐了下来。

和陆军省人事局只管作战主官,不管参谋军官的陆军不同,海军的所有人事都是归海军省人事局管的。现在的海军大臣是当初坚决反对对美开战的米内光政,伊藤的位置很自然就成了问题。但伊藤的吊床号金光铮亮,年龄也只有54岁,当然没有编入预备役的道理,也不能随便弄到哪个镇守府去。

正好这个时候捷一号作战失败,败将栗田健男还带回来了几艘军舰,这么一来第二舰队还在,还有一艘世界最大的战列舰,这么一来伊藤整一的去处就有了着落。

伊藤本人也知道是去最前线的时候了。开战以来的3年里,身为军令部次长的伊藤,把几十上百万的人送到了回不来的几千上万公里之外,现在这场战争已经彻底失败,他不上战场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而且联合舰队所剩下的,基本上也就只是第二舰队了,第二舰队司令长官基本上和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的分量已经差不多了。

日本海军的来往电报上都有一个“士官序列号”,就能说明一下发报人或者收报人在海军里面算老几。到了1944年9月的时候,伊藤的士官序列号已经上升到了35了。这35人中有20位是海军大将,剩下来的15名中将中,扣去各镇守府长官,各舰队长官和技术将校,身体不好的之外,伊藤整一排在第一。所以,第二舰队司令长官出现了空缺,补缺的首先就是伊藤整一中将,这已经不需要人事局伤脑筋了。

伊藤还知道这一去就回不来了,离家赴任之前,除了更加卖力地伺弄家里的菜园之外,就是写遗书。伊藤家里是农民,但从小就以“神童”而闻名,专心读书的伊藤却不像农村出来的孩子那样种过田,甚至没下过田。可能是一直反感被冠以“非农民出身”的污名,在盖房子的时候找了一块宽敞的院子,别人在院子种花种草种树,这位把整个院子全部种上菜,显得很没品位。

海大21期的首席是后来的甲级战犯,开战时的海军省军务局长冈敬纯中将。东条英机垮台,米内光政卷土重来以后,冈敬纯吃不开了,现在被发配去了朝鲜,担任镇海警备府司令长官,后来到1945年6月干脆就编入了预备役。伊藤整一是次席,就他们两人是有恩赐军刀的所谓“军刀组”,伊藤整一去第二舰队赴任,很自然地要带那把和他形影不离的恩赐军刀。但那把军刀现在下落不明,不知去向。大和号从德山基地出发之前,伊藤把那把恩赐军刀送下了船,德山基地的海军公务部也向伊藤的副官出具了收条,但最后伊藤家收到的伊藤遗物中没有这把军刀。

这把军刀被第五航空舰队司令长官宇垣缠私吞了。德山基地归五航舰管,这批东西送去了五航舰司令部所在的鹿岛基地,宇垣缠留下了这把军刀,拿着这把刀在1945年8月16日去进行对冲绳方面的“最后的特攻”。

第二舰队的主力是大和号战列舰。捷一号作战时的大和号舰长,那位以“海军第一的操舰家”闻名,带领大和号逃出来的森下信卫少将,现在晋升为第二舰队参谋长,还是在大和号上,但舰长换成了有贺幸作大佐。

应该说,有贺幸作大佐是作为一个日本军官很典型的悲剧,实际上他和森下信卫一样是海兵45期,森下在半年前就已经晋升少将。而森下晋升并不算快,军令部作战部长富冈定俊在一年半以前就升为少将了,而有贺现在是“海军最先任大佐”,就是说大佐里面数有贺资格最老。

有贺人不坏,战功也还行,中途岛海战时他是第四驱逐队司令,带领荻风、岚、舞风和野分4艘驱逐舰,击沉了航母赤城。瓜岛战役以后,有贺一直在最前线走耗子,据说在参加走耗子的船油子驱逐舰长和驱逐舰队司令中,唯一任劳任怨的就是有贺幸作中佐和丛云号舰长东日出夫少佐,东日出夫也是鼎鼎有名的雪风号的最后一任舰长。

1943年3月,有贺被提升为第八舰队的重巡鸟海的舰长,后来又被编入栗田健男的第二舰队,但在马里亚纳海战之前染上了登革热,一直不见好,最后只好换人。鸟海在1944年10月25日捷一号作战的萨马岛海战中,被美军飞机击中以后,被驱逐舰藤波击沉,而藤波后来也被击沉,这两艘军舰没有一个人活下来,当然有贺的继任田中穰大佐也活不下来。

1944年7月,好不容易病好了的有贺幸作,被调到水雷学校去当教头(教务主任)。当时的日本海军有个坏毛病,不管是什么原因,打不了仗的军官全弄到学校去,像井上成美、栗田健男等都是这样,所以有贺也以为自己走到头了。

但这时候大和号出了空缺,森下信卫晋升少将以后就不能当舰长了,这时候海军想起来最先任大佐有贺幸作来了。就这样,有贺幸作当了大和号舰长。

有过日本企业工作经验的人都知道,日本企业最受不了的就是“转勤”,没事就把人调来调去,没结婚或者孩子还小的还方便,孩子上了学以后遇到转勤,就只能一个人到外地,甚至外国去打光棍,这叫“单身赴任”。这个规矩是从日本军队来的,当年的日本军队一来为了公平合理,二来为了防止派阀的出现,没事就把军官调来调去,叫做“定期人事异动”。这样做有一定的好处,比如陆士或者海兵毕业分到个小单位,那岂不是一辈子不得出头?有了这条定期人事异动制度就可以指望过一两年换到某大单位去,这样人人都有公平的晋升机会,同时人人也都要到基层去工作,现在日本企业的转勤制度也是从这方面考虑的。

但是出发点再好的制度,如果一旦形成了铁的制度,坏的一面也就肯定会暴露出来。人事异动成了铁定的制度,到时就得换,不管什么场合什么环境,海军还稍微好一点,陆军有大队长(营长)在长沙战役打得正紧张的时候异动的例子。

海军也只是稍微好一点罢了。比如为什么大和号这样的超大型战列舰,不包括服役前的兵装舰长宫里秀德,从1941年12月16日服役以后到1945年4月7日被击沉这三年半时间里,总共换了高柳仪八、松田千秋、大野竹二、森下信卫和有贺幸作五位舰长,平均每任舰长任期9个月不到。

而要是让松田千秋阁下来说的话,像大和这样的巨型怪物,没有一年的时间根本就玩不转它,几个月就换一任舰长的结果就是大和根本就没有舰长。

当年最支持大和型战列舰造舰计划的松田千秋,到了战后终于想通了,说日本亡国就亡在了大和和武藏上。“穷人家的姑娘,勒紧裤腰带去买漂亮衣裳,还买了好几件,平时又不舍得穿,又想和财主家的小姐去比臭美,成天想着这些破事,考试怎么可能及格?”

当然日本不是那么简单就在这两艘战列舰上亡了,但是松田描绘的日本海军心理状态倒也确实是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