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浩瀚大洋是赌场(下)
45231400000034

第34章 可以“国破山河在”,但不能“国破军舰在”(9)

去往“苏禄安岛5度113海里”地点,也是一次艰难的旅程。栗田舰队在13∶30,14∶00,16∶00,16∶40先后4次受到总计100架次左右的空袭。最后到了地头,当然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美国航母舰队,但这时的燃料已经不容许栗田再次南下。于是在18∶00,第二舰队反穿圣贝纳迪诺海峡,向西回文莱。

哈尔西赶到圣贝纳迪诺海峡附近是在3小时之后,第二天的26日,大量美国舰载机和陆基轰炸机出动寻找日本舰队,轻巡能代被炸沉,长门、榛名严重受损,大和再次受损。熬过了美国飞机的反复轰炸的第二舰队,取道科隆湾,最后在28日21∶30回到了文莱。

整个捷一号作战中,日本海军丧失了4艘航母,3艘战列舰,6艘重巡,4艘轻巡和11艘驱逐舰,总共28艘。剩下来的舰艇也基本上伤痕累累,栗田健男带出去的舰队中除了驱逐舰雪风毫发无损之外,其余舰只都处于不大修不能作战的状况。时至现在,日本海军已经不能算是一支作战用的海军了,77年的帷幕已经降下,日本海军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

莱特湾海战是一个永远的话题,这次海战是一支曾经那么强大的海军的葬礼,带着深深的伤感的象征意义,在空间和时间的规模上空前绝后,又具有极大的战史意义;除此之外,还有人们对第二舰队司令长官栗田健男中将在作战指挥上的虎头蛇尾的不理解,以及对日本舰队没有冲进近在咫尺的莱特湾的遗憾。

莱特湾海战,在更大的程度上不是一次海战,而是对栗田健男的评价。因为作战失败,栗田健男被免去第二舰队司令官,改任海军兵学校校长。海军省教育局长高木惣吉少将的评论是:“莱特湾的败将怎么成了海军兵的校长?”

经常能听到“如果栗田健男进了莱特湾,就……”这种声音,对栗田健男的批判也集中在莱特湾作战的不彻底上,然后从莱特湾开始反查历史,发现栗田健男从来就是一个“历史反革命”,贪生怕死,胆小如鼠等。

如果栗田健男进了莱特湾,到底可能会发生些什么事呢?

二百三十八

实际上莱特湾内部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根据美军的记录,当时莱特湾内有5000吨以上运输船只58艘,2000吨以上登陆舰151艘,500吨以下登陆艇300艘,其中半数以上还没有来得及卸完货物。

美军18日以后一个月内在莱特岛登陆的兵力达到10万名,每天需要的军用物质达到两万余吨,所以需要这么多船。更为重要的是,麦克阿瑟发表完了他的讲话以后,又回他的旗舰轻型巡洋舰纳什维尔[USS Nashville (CL-43)]去了,当金凯德向他报告情况危急让他上岸去躲避一下时,麦克阿瑟的回答还是典型的麦克阿瑟:“我还没有看过海战呢?”也不知道是大将风度还是反映迟钝。

那么是不是就可以推出“如果栗田健男进了莱特湾,就……”呢?

不一定,现在的栗田不一定比莱特湾里面的第七舰队战斗力量强多少。确实奥登多夫舰队还在苏里高海峡,但也在回来的路上,哈尔西舰队也在回来的路上,留给栗田健男能够自由奔放地炮击运输舰队的时间到底有多少?而且栗田健男本人就不知道他是否真的能够无拘无束地对运输舰展开炮击,不要忘记还有两个完好无损的护航航母群就在附近,栗田健男如何走完剩下的45海里?在这个问题上菲尔德拉开了第一嗓子,他拼命渲染第七舰队战列舰没了炮弹,驱逐舰没了鱼雷,先不去说情况并不是像菲尔德所渲染的那样,从菲尔德少校从来不提就在边上的两群10艘护航航母总共拥有400架左右的飞机这一事实,实际上可以看出菲尔德的心理状态是有点不正常的。

所以“为什么回转”这个问题,在当时的日本海军内并没有成为大问题,捷一号作战是失败了,但本来也没有人指望成功啊!从理智上讲,联合舰队确实在为第二舰队寻找坟地;但从感情上来说,那些大舰巨炮的崇拜者们潜意识中,就真的没有一点庆幸的心情吗?所以这件事就以端掉栗田健男的顶戴花翎,改任海军兵学校校长的方式处理了。

栗田健男本来就不是干这种核心舰队的料,他自己也从来没有过这种欲望。栗田健男平时很低调的,在1943年5月晋升中将,7月被提升为第三战队司令官。带领金刚和榛名两艘高速战列舰之后,栗田从自己缺乏海大学历这一点出发,就认为做官已经做到头了,再接下来就应该是当个什么镇守府长官,然后被编入预备役了。谁知道,1943年8月被晋升为几乎是联合舰队仅剩战斗力的第二舰队司令长官,对他来说,这副担子似乎太重了些。

在伊藤正德的《联合舰队的最后》有这样一段栗田健男的自白:“当时倒没有感到疲劳,但连续3天3夜没有睡觉,可能无论是身体,还是大脑都已经不好使了。”这句话,一直被栗田健男的拥护者们拿来作为为栗田健男辩护的证据。

但是这不是理由,如果3天3夜没有休息就无法指挥的军官,是不能当舰队司令的。事实上,就在林加锚地训练时,栗田健男就不止一次地“三四天没有休息”,根据日本著名历史作家儿岛襄从栗田健男那儿得到的查证,伊藤正德以诱供的方式从栗田健男处得出的那句话,因为在当时为栗田健男辩护是要冒相当大风险的,而伊藤正德和栗田健男是发小,伊藤一定要为栗田讨一个公道。

其实伊藤没有必要采取这样的手法,来为栗田讨公道。这件案子是战后才出来的,发案人是菲尔德少校。菲尔德少校对所有的人的发问,几乎集中在一个问题上:“为什么放走了斯普拉格舰队,为什么掉头北上?”从心理学的观点来分析菲尔德提问的原因,应该是由于出于死里逃生所产生的侥幸感觉,而引起的反复确认已经安全了的下意识行为。菲尔德教授在著述中过分强调了栗田健男收拢舰队转头北上的意义,因为这两个动作,对于菲尔德教授本人非常重要,而实际作战上是不是有这么重要就很难说。由于菲尔德少校和莫里斯少将这些美国战史学家自身就有实际参战经验,加上美国在太平洋战争的战史研究上占据了绝对主流地位,所以这件事就越弄越大。

现在国内挺流行穿越小说,不知道其源头出于何处,反正日本在战后,这种穿越小说和幻想小说也曾经兴隆一时,不需要问也知道题目都是太平洋战争。幻想小说写得好的有桧山良昭的《日本本土决战》,这位在假设美国原子弹的开发延迟了一年的条件下,任命预备役中将石原莞尔当首都防卫总司令官来和美军干,应该说在写巷战上有独到之处。穿越小说里面写得好的,是一位叫高木杉光的流行小说家在1971年出的《联合舰队终于胜利了》。按照高木的观点,日本海军打错了四仗:中途岛海战、第一次所罗门海战、第三次所罗门海战和这场莱特岛海战,但是这本书好就好在他说明了即使这四场海战打出了最好的结果,大日本帝国也不会好好地竖着,照样还是玩完。

其实,现在的情况相当清楚,就算把麦克阿瑟手下的兵力,加上第七舰队全部消去,从文莱湾出发的日本舰队毫发无损,日本人还是无法扭转失败的命运。别的不说,要一滴一滴地算油的仗,怎么打?所以,栗田健男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去死,起码是不认为这种死有什么“重于泰山”的伟大意义。当然,这一点并不是说栗田健男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栗田确实很难消去人们的“避战派提督”的印象。泗水海战、中途岛海战、炮轰瓜岛亨德森机场、马里亚纳海战,一直到这次的莱特岛海战,栗田健男似乎总能给人找到畏敌不前,能溜则溜,绝不留守的事例出来。

但是也必须指出的是,这些事例在事发当时似乎没有人指出,这些顽劣行为也没有影响栗田的仕途。栗田以一块没上过海大的白板,照样出任第二舰队司令,就是说,栗田并没有玩出线,这些行动还都在海军省、军令部和联合舰队能够容忍的限度之内。

实际上,批评栗田的是美国战史家和从战后初期到80年代的日本历史学家。反而很喜欢唠叨的日本海军军人,基本上都是栗田的拥护者,批评过栗田的日本海军将领就只有那位发明家四航战司令官松田千秋,1966年底,小泽治三郎去世之前,曾经拉着来看望他的栗田健男的手说:“给你添麻烦了。”就在当时栗田下令掉头北上的时候,第二舰队司令部内也没有人提出任何异议。就第一战队司令官宇垣缠中将指着前方,说了一句“长官,敌人在那边”,而栗田健男的回答则是“行了,北上吧”。

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海军有争议的海战还有过几次,比如奇袭珍珠港、第一次所罗门海战,但那两次,当时在司令部就有人对长官的命令提出异议,而这次没有。明明知道栗田的决定是在抗命,但大家都默不作声,或者不如说栗田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南云忠一和三川军一的决定,之所以当场就有人反对,是因为如果他们再努把力,就可以使以后的作战方便得多。而现在,这些人都知道大势已经去了,再努力也没有用,想想如何把一万多名下级军官和水兵们带回家才是正经。

捷一号作战栗田打得很不光彩,但整个捷一号行动有谁打得光彩呢?西村舰队全军覆灭,志摩舰队就是去苏里高海峡入口处晃了一圈,小泽舰队的航母全完了。活到战后的这些司令们包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丰田副武在内都是异口同声:“美国的航空力量太强了,日本没有了航空力量,所以打不赢。”

可是一直到10月初,才好不容易聚集起来仅有的一点航空力量又去了哪儿呢?不就是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丰田副武大将阁下一时冲动,全部投进了台湾近海海战吗?其实捷一号作战的失败,是从丰田长官的胡乱指挥开始的。

西村只管找死,志摩见势就溜,栗田功亏一篑,捷一号作战的4路人马中,就数小泽治三郎干得不错,不但基本上完成了预定作战目标,把哈尔西钓了出来,而且超额完成了任务,在他带出来的17艘军舰中,居然回去了10艘!按照菲尔德少校的说法,那是哈尔西的耻辱。拥有那么强大的空中和水面力量,居然不能全歼日本舰队。

但是如果从全局来说呢?小泽治三郎根本就没有理解自己在干什么,也没有想让别人知道他在干什么。第三舰队的先任参谋大前敏一大佐就认为,没有认识到航母瑞鹤上所发生的通讯故障,或者没有预料到通讯故障的责任,应该由舰队司令长官小泽治三郎负。因为这次作战过于复杂,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通讯能否畅通,而小泽似乎没有这么想,所以他根本就没有去注意那份他受到美国舰载机全力攻击的电报,会不会没有发出去。

当然再往上说,这个捷一号作战本身就只是一个扯淡,只不过是日本人行为方式中最常见的一种“我很努力,可是我并不知道我的努力会不会有结果,但我还是很努力”的表现。

在多方参加的努力中,结果不是一个数量和,而是一个矢量和。有时候这种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只是一场空,栗田健男只不过是帮大家背起了这个黑锅罢了。现在能作战的海军没了,日本真要亡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