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浩瀚大洋是赌场(下)
45231400000032

第32章 可以“国破山河在”,但不能“国破军舰在”(7)

从突破圣贝纳迪诺海峡来看,日本海军的操舰技术还在,但是在一团漆黑中,高速闯入狭窄海峡的战列舰,高耸的舰桥上的人们有一种一伸手似乎就能触摸到两岸高山的奇妙感觉,那是一种压迫的感觉。第二舰队的人战后都反复提到这种感觉,实际上这种感觉在心理上给了栗田健男相当大的影响。突破圣贝纳迪诺海峡,给已经两天两夜不睡不眠,身患登革热,还在海里游了一遭的栗田健男,带来的精神压力比前一天的空袭还要大。

第二舰队终于穿过了死亡隧道圣贝纳迪诺海峡,进入了菲律宾海以后,栗田立即把队形整理成夜间接敌配置队形。纵一字的第二舰队连绵长达22公里,队形变换花了一个半小时。在这段时间之内,第二舰队仍然处于危险境地,在队形整理之中的海军舰队,如果遇到敌人主力舰队或者潜水艇的攻击将毫无还手之力。

小柳富次参谋长亲手绘制的夜间接敌配置图

队伍编制好以后,以20节的速度一直向东,到03∶00转向东南,向着和西村舰队会师预定的地点,沿着萨马岛沿岸南下。

03∶30,西村舰队发来受到美军鱼雷攻击的电报,05∶22志摩清英司令官发来报告:“西村舰队全灭,最上受重创,大火。”以后再也没有了这两支舰队的消息。

当地日出是06∶27,日出前一小时,栗田再一次把队形重新整理成防空环形阵,来防备天一亮就可能立即来上班的美国飞机。可是正在整理队伍的时候,大和号的猫眼们看到了不可思议的光景。

10月25日06∶40时分的莱特湾

天际处的水平线上出现了桅杆,是航空母舰的桅杆。几分钟以后,能看见航母头顶上的飞行甲板和正在起降的飞机。

距离大约是32公里,战列舰主炮的射程之内。

水面舰艇在自己主炮射程内,看见敌方航空母舰是绝无仅有的事情,这类事情在历史上只发生过一次。那是1940年6月8日,英国航空母舰光辉号(HMS Glorious, 77)和两艘驱逐舰被德国巡洋战列舰沙恩霍斯特(DKM Scharnhorst)、格奈森瑙(DKM Gneisenau)捕捉到,虽然沙恩霍斯特挨了一枚鱼雷,但光辉号航母和另外两艘驱逐舰全部葬身鱼腹。只要在大炮射程内,航母不但没有任何可怕之处,反而是一条在砧板上任人宰割的鱼而已。

栗田的阵型还在整理之中,一片混乱,但这种绝无仅有的机会绝不可放弃,天照大神开眼,美国的航母在主炮的射程中出现了,正是报昨天的怨仇的好时机。大和号上的第二舰队司令部参谋中,甚至有人哽咽了起来,流下了热泪,喃喃地在说:“大东沟海战时,伊东元帅见到定远和镇远就是这种心情吧?”

不管伊东祐亨怎么想,也不管日本海军有过怎样的辉煌,定远和镇远的时代已经永远地成为了历史,而现实却是日本帝国和日本帝国海军已经走到了尽头,运气再也不会属于他们了。

联合舰队给第二舰队的指示中有“遇见敌主力舰队阻扰时可进行决战”这一条,用举世无双的主炮击沉对面的航母,这是所有海军军官的梦,栗田健男毫不犹豫:“打。”

可是在具体的作战指令上,栗田中将却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怪招迭出,起码美国战史学家们无法理解。

栗田的第一号命令是:“驱逐舰退后,战列舰攻击。”这是明显违反海战常识的作战命令,日本驱逐舰速度快,训练好,舰长素养高,还配备了威力超强的纯氧鱼雷,在这种白天目视距离之内打近战,对美国舰艇是巨大的威胁,栗田为什么不用驱逐舰?

理由非常无奈:因为“燃料”那个一直萦绕着日本海军的咒符,栗田已经用不起驱逐舰了。栗田出任第二舰队司令长官以后,无时无刻不在为燃料而闹心,马里亚纳海战时是燃料问题,这次出来还是一直在头疼燃料问题。战列舰、巡洋舰,这种载重量大的舰艇问题还不大,加一趟油可以跑一阵子,但载重量小的驱逐舰就要命了。

驱逐舰的燃料问题不是日本海军独有的,大家应该还记得当年日俄战争时,跑出18000海里来打架的沙俄波罗的海舰队缺少燃料,只好采取战列舰用缆绳拖几艘驱逐舰走路的事情吧。大概一个舰队如果没事就为燃料在发愁的话,这仗也就不用打了。

军令部和联合舰队将“捷一号作战”放在特攻作战的位置,栗田健男也清楚军令部和联合舰队的用意,但栗田健男并不像西村祥治,他不想死。不但自己不想死,也没有想让部下去死,栗田健男从一开始就想把尽可能多的部下再带回去。一路上,栗田一直在计算驱逐舰的燃料还有多少,按照栗田的计算,现在驱逐舰的残余油料就已经不够打进莱特湾再冲出来回到文莱了。不管冲进莱特湾以后的情况怎么发展,起码从战列舰,或者巡洋舰匀油给驱逐舰的时间是没有了,所以要尽可能地不让驱逐舰加速而消耗油料。而现在,敌人航母在自己主炮射程之内,苦练了3个月,闻名天下举世无双的大日本帝国海军的炮术已经可以大展威风了,而且还有大和那9门18英寸大炮呢!

第三舰队就地转向130度,然后往110度方向展开,抢占上风头。

06∶58,大和号前主炮塔的三连装18英寸主炮,向32公里之外的美国航空母舰打出了第一排炮弹。

二百三十五

这支遇上了打劫的美军,是司令官克里夫顿·斯普拉格少将带领的美国第七舰队第77特混舰队的护航航母舰队第三群,由6艘护卫航母和7艘驱逐舰组成。

护航航母,听起来威风凛凛,实际上要是翻译成现在的中文,也就是山寨航母。二次大战开战以后,为了对付德国人的潜水艇,英国人先想出了在商船上装上弹射器,用老式飞机来为商船队护航的主意,通称Catapult Aircraft Merchantman,简略为CAM Ship。

到了美国人这儿,立即拿出“老黄瓜刷绿漆”的看家本领,把这个本来是商船升级的主意,给弄成了个航母跌价的结果。美国人在商船顶上架上飞行甲板,装上弹射器,塞进10来架战斗机和10来架轰炸机,或者鱼雷机,就说这也是航母,出去招摇撞骗。通常,美国海军的正规航母排水量在30000吨左右,速度33节,载机量90架;使用巡洋舰船体的轻型航母排水量一般在11000吨左右,速度32节,载机量45架。而这种护航航母排水量一般只有8000吨左右,飞行甲板也短,只有正规航母的一半左右,速度只有18节左右,最要命的是因为从商船改装来的,没有装甲,防弹能力几乎为零。因此,这种护航航母的绰号不少,什么易燃型航母、易损型航母、消耗型航母、宝宝航母等,最通行的称呼是吉普航母,反正那意思就不是亲娘舰,而是后娘舰。

甭管怎么说,反正在正规航母已经得到了制空权的情况下,这种山寨航空后娘舰也足以狐假虎威。整个二战战场上,据说有100多位这种航空后娘在到处忙乎,为船队护航,为登陆部队提供空中掩护什么的。

日本其实也有这种护航航母,像海军的大鹰、冲鹰、云鹰、海鹰、神鹰这几艘从商船改造来的“特设航母”,和陆军的几艘古怪航母其实也属于这一类型,但日本的这类船只没有安装弹射器,实际上不能当航母用,只能当飞机搬运船。而且日本人只有这么几艘,美国拿来改航母改得热火朝天的油轮,在日本就是宝贝,本身和航母也差不多了。

物以多为贱,护航航母在美国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原教旨”的海军舰队绝没有这种破烂。不管是斯普鲁恩斯,还是哈尔西,都绝不能容许自己的舰队里有这种丢人的东西。而第七舰队的金凯德不一样,他自从拜了那个戴菲律宾军帽的陆军秃子做老大以后,变得越来越土,海军的自尊全没了。这次来攻打莱特岛,居然带来了一整个护航航母舰队,总共16艘都是这种航空后娘舰,负责防潜和防空警戒。

早上这个时候值班的是边上的第二群,斯普拉格少将和手下正在甲板上吃早饭呢。突然高大爷敲响了大钟“鬼子进庄了”,可是茫茫大海,没有地道可钻,自己就像一群面对着群狼的羊一样无能为力。斯普拉格赶快命令护航航母全速撤退,同时7艘驱逐舰奋不顾身得像牧羊犬一样,迎着狼群就冲了上去,一边施放烟幕掩护航母撤退,一边发射鱼雷阻碍日本舰队的前进。飞机呢?赶快,能起飞一架就起飞一架,有炸弹的扔炸弹,有鱼雷的扔鱼雷,没弹没雷的用机枪扫,子弹都没有的也去晃,晃花他狗娘养的眼睛,反正能拖一分钟就拖一分钟。再赶快四处发报求救,向金凯德,向奥登多夫,向哈尔西,你们都在哪儿?快来吧,不然你们就要再也见不到可爱的斯普拉格了。上帝啊,佛爷啊,安拉啊,哦,天照大神也行,求求你们了,保佑你们最虔诚的信徒吧,渡过这一关,我斯普拉格少将保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遵守交通规则,不打老婆不骂儿子,跟着金凯德长官学戒酒,跟着哈尔西长官学抽烟。

23艘速度大多在30节以上的军舰,其中还有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恶狠狠地扑向一群只有7艘驱逐舰护航的毫无抵抗能力的护航航母群的时候,确实像一群恶狼扑向群羊。距离只有32公里,17海里,从双方的速度差来说,两个多小时这个距离差就会缩到零。美国舰队肯定完蛋了。说句大话,如果不是全部“轰沉”,还有那么两艘美国舰艇是被“击沉”的话,都算日本舰队无能。

可是战斗的结果却完全不是这样。

这是怎么回事呢?

前面说过,赌博的决心不是那么好下的。军令部、联合舰队司令部的参谋们能很简单地想赌一下,那是因为他们不在战场上,舰艇也好,官兵也好,对他们只是一个数字;损失也好,牺牲也好,对他们只是一个名词。实际上的战场却不是那么简单,实际上,战场指挥官的处境非常困难,决心不是那么容易下的。

栗田健男现在就身处这种境地。他的任务是突入莱特湾,但是现在有敌舰队阻拦,军令部许可他在遇到阻拦时可以决战,他当然也需要先击退这股敌人才能进入莱特湾,他只能决战,可是对面是谁?他不知道。

一直到战后,美国战略轰炸调查团在询问日本海军当事者时,才告诉他们当时所遇到的只是第77特混舰队中,护航航母舰队的一个分群而已,而当时的第二舰队则以为他们面对的是昨天炸了他们几乎整整一天的一支正规航母群。当时的日本海军根本不知道美国海军有一种叫作“护航航母”的山寨航空后娘舰,因此,从一开始栗田健男就根本不知道他占有巨大的速度优势,反而一直在担心从理应在100公里左右范围内其他的航母群来的飞机什么时候到来。

另一个失误是第二舰队的所有舰艇,都把美军7艘驱逐舰中的4艘护航驱逐舰看成了巡洋舰。因为这种排水量不到两千吨的驱逐舰的外形和旧式巡洋舰有些相像,加上美国海军已经在历次战斗中完全成长为了一只老鸟,不仅作战勇敢,而且发射鱼雷等战术动作也做得非常漂亮,完全已经超出了日本人对于美国驱逐舰的了解,所以整个战斗中,日本人一直以为他们在和巡洋舰作战,缩手缩脚地放不开。

发现美国舰队的时候,第二舰队正处在整理队形中最混乱的时候。海战的结果大半就决定于阵型,但是第二舰队在萨马岛海战中,除了处于预定的环形阵中心的第一战队大和、长门一直保持着阵型之外,其余都是各自为战,打成了一次“dog fight” 。应该说日本海军的训练水平虽然不低,但重型巡洋舰以上的舰只训练水平则不高,这是因为由于油料和经费的限制,费油费钱的大舰艇平时动不了,到了不需要考虑燃油问题的林加锚地,训练又仅仅是射击训练,舰队的编队训练几乎没有。再大的锚地也就是一块锚地,不是重巡和战列舰能够随便乱窜的,出外海的话,美国的潜水艇正虎视眈眈地在等着呢,所以日本大型军舰很不善于这种乱战,而最善于这种乱战的驱逐舰水雷战队,又被一直在担心燃料问题的栗田健男从一开始就赶到舰队后面去了,到后来想放都放不出来了。

还有一点,就是栗田健男在进行这场遭遇战的时候,决心到底有多大也是一个疑问。打掉面前的美军舰队和冲进莱特湾去消灭美军运输船队,完成联合舰队交给他的任务,到底孰轻孰重,很可能一直在反复权衡,反复矛盾,这样在作战指挥上一直不够坚决。

反过来,美国驱逐舰和舰载机的勇气和技术则是连日本人也不得不低头称臣的。在前一天的狂轰滥炸中,不管日本舰队的防空炮火编织得如何严密,美国飞机都能够漂亮地插进来,而且在攻击时还能互相配合,其水平之高超,已经超过了奇袭珍珠港时的日本飞行员,尤其表现在日本海军航空兵所没有的攻击配合上。

所以除了战史学家以外,第二舰队本身对萨马岛海战的结果倒没有什么怨言。

二百三十六

日本海军当时没有炮秒雷达,使用的是光学瞄准仪。

不要小看这种光学瞄准仪,仅仅就瞄准仪的本身意义来说,那种瞄准仪已经到了顶峰。大家都知道的和莱卡齐名的照相机名家NIKKON、CANON,就是这种瞄准仪的制造厂家。日本的光学炮瞄仪性能非常不错,在30公里的距离上只有30厘米的误差,可见光学镜头的研磨精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现在在水底的大和号炮瞄仪上,走出了尼康和佳能照相机。

可是光学瞄准器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无法探知首发炮弹的偏差,而第二舰队的战列舰和巡洋舰上本来作为弹着点观察机所配备的水上飞机,除了武藏和大和之外,全在从文莱出发以前现行派到民都洛岛的圣何塞基地去了。现在武藏已经沉了,大和号上的两架水上飞机在这种遭遇战中无法起飞,舰炮只能靠经验来校准,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即使这样,06∶58日本舰队开始开炮,07∶02左右护航航母白色平原(USS White Plains, CVE/CVU-71)已经受到了至近弹的攻击,舵机一时无法操作,动弹不得。斯普拉格少将以为他的舰队只有五分钟的寿命了。

但07∶10左右第一、第三战队的4艘日本战列舰都停止了射击,日本人到此时才知道,他们在林加锚地时树立起来的信心其实并没有什么根据,所谓“无观测无瞄准射击”离开了真正的炮瞄雷达根本做不到,仅仅依靠普通雷达探测到的目标回波是无法“无观测无瞄准射击”的,因为在美军驱逐舰拉出的烟幕掩护下,日本人不知道炮击的效果。大和的两架飞机先后在08∶20和08∶50冒死起飞,但当时美国飞机已经在天上了,两架水上飞机在天上的时间都没有超过5分钟,就被美国人击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