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走过高原
45185000000014

第14章 散文卷(13)

霍去病品德高尚,生性淡泊。太史公说他“出言不泄,有气敢任”。武帝念他战功卓着,为他修盖府第。他坚辞不受,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可见他重义轻利的高贵品质。

霍去病虽取名“去病”,可惜并未“去病”,二十四岁不幸得暴病而逝。汉武帝万分悲痛,下令发动五个郡的匈奴移民,穿黑甲护送霍去病的灵柩从长安去茂陵安葬。霍去病墓离茂陵只有一千米之遥。这足以说明汉武帝除了对这位青年将领的喜爱外,恐怕还有希望他在地下也保卫自己的意思。

置于霍去病墓前的圆雕石刻共化件,有石人、牯牛、跃马等。其中,“马踏匈奴”威武雄壮。骏马高大丰满,昂首引颈,势不可挡,集中表现了骠骑大将军当年威震敌胆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

站在霍去病的墓前,我想泱泱中华从来就不乏誓死保家卫国御敌抗寇的英雄,如今这种精神更需要发扬光大。

参观李清照纪念堂

在泉城济南的趵突泉公园内,有一组宋代风格的斗拱出挑式建筑,配有溪亭、叠翠轩、耳房等。小巧玲珑,布局精巧,显得十分雅致、幽静,这就是一代词人李清照纪念堂。

纪念堂的正门是一座勾连搭券山顶式门楼。郭沫若手书的“一代词人”匾额挂在门厅内。正厅内陈列着李清照生平事迹介绍、李清照画像和部分代表作。楹门西侧的抱柱上,郭沫若题书:“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明白无误地指出李清照故居就在大明湖畔的趵突泉边,心悦诚服地称颂李清照和李煜一样是有绝代才华的大词人、大文学家。

伫立在李清照画像前,凝视着那张眉宇间深藏了太多凄苦的脸,一一端详宋朝以来关于李清照作品的各种出版物,不由感慨:为什么博学多能、才华横溢和颠沛流离、悲惨凄清都发生在这个弱女子身上?“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最初读到这首词的时候,我深深地为作者高超的表现手法震惊,一连十四个叠字,将她孤独、凄凉、愁苦、寂寞、空虚、悲惨的生活感受和心理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那时候我还不太了解李清照,不知道她一生饱经了国破家亡夫死物失的凄惨遭际。只是觉得她真是驾驳语言的一代大师,表达心境的绝世才女。后来,了解了她的生平,特别是今天目睹了她生前生活过的地方后,才略略领会了词中的意境。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是当时的大学者,母亲也知书达理。有博学多才的双亲的熏陶,加之她天资聪慧,使她成长为诗、词、散文的一代名家,尤其擅长词作。她还工书、善画、兼通音乐,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全面的文学艺术家。

十八岁时,李清照嫁给了着名的金石学者赵明诚,夫唱妇和,作诗填词,过了几年幸福日子。不想公元1127年金兵入侵中原,他们夫妇移居江南。赵明诚又很快病逝,从此李清照无依无靠,颠沛流离半生。李清照的晚年是非常凄惨的。

李清照有很高的文学成就。她的词语言清丽,委婉动人,也称“易安体”。她注重协律,崇尚典雅,在名家如林的宋代词坛独树一帜。她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抨击封建礼教的桎梏,表达自己真挚的爱情,批判封建制度下的男女不平等,揭露社会的黑暗,嘲讽南宋小朝廷的偷安,表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故国的怀念。特别是她吟咏自己心路情感的《声声慢》,字字血泪,句句悲楚,取得了极高的文学成就;她表露自己忠贞爱情的《醉花阴》,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她好写自己热望收复中原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反映了她高尚的民族气节。慷慨激昂,难以置信出自一个女子之手。

李清照是我国文坛上的一代天骄,词作领域里的绝世才女。古香古色,幽静淡雅,泉水淙淙,垂柳依依的趵突泉群,哺育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代词人”,这应该是泉城的骄傲。相传,当年李清照就是坐在漱玉泉边梳洗打扮构思词句的。难怪她的词如漱玉泉一样听起来叮当作响,有强烈的音乐感……

初识黄山

在安徽省南部的绿水青山中,镶嵌着一颗翡翠般的珠宝,那就是被誉为“国之瑰宝,世界奇观”的黄山。

远远望去,黄山是一大片春意盎然,绿格茵茵的所在。轻纱般的白云缠绕在山间,显得巍峨挺拔,傲然屹立。峰岳峭壁直插九霄,昂首云天。千峰奇秀,万木葱郁。但当你走近黄山,你就会发现黄山的美其实是非常细腻的。只有仔细品味,才能有所体会。

先说黄山的山吧。黄山有36大峰,36小峰。每一个峰都各具特色,各有千秋。有的高耸云端,有的小巧玲珑;有的虎踞龙盘,有的悬挂天际;有的逶迤而去,有的蜂拥而来。整个黄山以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为中心向四周放射状伸展。其中,莲花峰海拔1864米,为黄山之最。峰上怪石嶙峋。大的如山丘,小的似房舍。好几处绝壁如刀削似的陡峭,一头翘首天外,根基深不可测。走在壁沿上头晕目眩。上山的石阶路就在这绝壁上开凿而成。游人走在仅够放足的台阶路上,不由不感叹修路者的不易。站在莲花峰巅,远眺百里风景区,一片茫茫苍苍。近观群峰众岭,影影绰绰,郁郁葱葱,真是“一览众山小”啊。华山之险也莫过如此吧!听说天都峰比这更险,可惜现在关闭,不能亲临。

再说说黄山的松吧!黄山松为黄山的独有树种。千姿百态,各领风骚。株株文章,棵棵锦绣。破石而出,凌空而立,展碧臂于蓝天,舒秀枝于翠峰。只要有一点隙缝,黄山松就能植根。默默地生,顽强地活。其生命力之强令人叹为观止。有些松树竟横插在石缝,斜挂在绝壁。可谓“无松不石,无石不松”。黄山松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有名的就有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望客松等,逼真极了。株株苍劲,棵棵俊秀,翠绿的枝丫大都伸向南方,层层叠叠,立体感特别强。有些松树长得非常拟人化,如团结松,本是同根,在一米多高的地方却分成了两个枝干,并驾齐驱,互相对视,直插云霄。这使你想起了舒婷的《致橡树》。至于天下皆知的迎客松,就不用笔者赘述了。

黄山石更值得一看,千形万象,妙不可言。有的峥嵘险峻,有的巍峨挺拔,有的怪异可怖,有的秀丽喜人。有名的就有“猴子观海”、“飞来石”、“黄山卧石”、“喜鹤登梅”等。形象、神态宛若其名,货真价实。细细观赏,鬼斧神工。黄山的很多石块实际上就是一座山,一座山也就是一块石,可见其石之大。

黄山的云海最为壮观。变幻无穷,排山倒海。一会儿轻纱般萦绕在山腰,悠然而轻盈。人走在云海里,四周白茫茫的一片,能见度只有几十米,给人以一种天上仙境的感觉。一会儿又聚集成滚滚云海,汹涌澎湃,扑面而来。顷刻间大雨直泻,而几十米外却是阳光普照,真是“东边日出西边雨”。最可观的是站在山尖,看脚下的云海,波浪翻卷,浩渺无际。太阳照在上面,反射着金子一般的光辉。云中看山,隐隐约约,忽匿忽现,忽明忽暗,变幻无穷。更来劲的是山腰以下细雨霏霏,等你爬过云层,又是碧空万里。

因为雾霭,我们没能看到黄山日出,但看到了黄山日落。燃烧的晚霞将西边天际映得一片火红,在热烈中渐渐淡化。太阳在晚霞中慢慢隐去面庞,远山近水都抹着一种暗红的光泽。

黄山到处是水,这里清泉潺潺,那里流水叮咚。着名的人字形瀑布飞泻而下,起白色的涌浪,甚为壮观。

至于黄山的松涛、山风、温泉、佛光、花草等等,每一样都值得留恋,值得一书。

黄山之美,美不胜收。难怪大家都说“黄山归来不看山”呢!

走进太白山

在陕西省眉县、太白、周至三县境内,横卧着一条险峻秀丽、巍峨挺拔的山峰,那就是闻名遐迩的太白山。如今,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就建在眉县汤峪口。太白山之所以称“太白”,就因为它是秦岭的主峰,顶巅海拔3767米。山顶终年积雪不化,白雪皑皑,银光四射。

汽车在蜿蜒的山峦爬行,远远地就能看见一座直插云霄的山峰,白云在山腰间缭绕,白云下面一片一片青翠欲滴、郁郁葱葱的碧绿。导游告诉我们,那就是太白山。

车进汤峪,到处都是温泉浴池,这里的温泉水温可达70多度,隋唐时就开始利用,是国内有名的“风湿特效泉”,慕名而来的患者络绎不绝。

往里走,景点一个挨一个,令人目不暇接:“铜墙铁壁”四周都是刀削般的石山,铁箍般的将人困定。给人一种插翅难飞的感觉。导游让我们仰起头原地转三圈,试着一转,立刻头晕眼花,真是天网恢恢。

沿汤峪口上行500米,就是“神功石”,两块巨石相叠,说是重200余吨,平时岿然不动,但只要找准用力点,一人即可推动,故名“神功石”。

莲花峰乃一瀑布,一大股清流从几十米高的绝壁上喷涌而出,飞流直下,如道道银练悬挂在天际,溅起大片白雾,搅起万朵浪花,壮观极了。

泼墨山、醉卧石相传为李白游太白山时,被太白山的景色所感动,几次提笔想描绘太白山的美景,终觉得不能尽善尽美地表达,一气之下,将墨汁泼在山上。山崖上留下斑斑墨迹。醉卧石为李白云游时思念母亲,醉卧山石旁留下的传说。

世外桃源则是一处浑然天成的山水园林,小巧玲珑的石桥石洞、飞流瀑布、满目苍翠,令人流连忘返。

太白山顶有三个湖泊,大爷海、二爷海、三爷海,清澈透底,可辨毫发。雾罩时含蓄妩媚,朦朦胧胧,雾开时冰清玉洁,一如圣水。太白山的景色可以概括为八景:红河丹崖、斜峪雄关、古枫幽景、桃川曲流、平安云海、斗母奇峰、太白明珠、拔仙绝顶。可惜山太大了,很难一一游览。

太白山除了景色秀丽外,还有极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植物种类1000余种。从底到顶出现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各种季节的植物可以说应有尽有。山下已经一片葱茏,山上尚未逢春。特别是海拔3000米以上有一种红杉,为太白山独有,一年中只有三四个月生长期,且迎风伸展,呈红旗状,斗霜傲雪,生命力极强,为太白一绝。杜鹃花开的季节,一片妍红,如火如荼。动物资源更是丰富,仅鸟类就有200余种,兽类也不少,连金丝猴都有。

太白山不愧为秦岭名山,不要说我等凡夫俗子叹为观止,连李瑞环同志都说:“在我国长江以北,气势如此之大,景色如此之美,科研价值如此之高,离大城市如此之近的自然景色实属罕见。”太白山,是不可不去的。

如梦如幻千岛湖

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其实是一条江。发源于黄山的这条江,在浙江淳安一带叫新安江,在富阳一带叫富春江,萧山之后叫钱塘江。千岛湖实际上就是新安江水库。

新安江水库建于上世纪50年代,坝高105米,高耸的大坝拦住了滚滚而来的新安江,于是淳安一带高峡出平湖,平添了一个水域烟波浩渺、岛屿星罗棋布的璀璨明珠——千岛湖。

千岛湖景区的总面积近1000平方公里,湖区面积573平方公里,是西湖的108倍,库容量178亿立方米,是西湖的3000余倍。湖区有大小岛屿1078个,难怪称千岛湖呢!

淳安一带本来就山清水秀,再加上湖水的滋润,环湖群山叠翠,郁郁葱葱,苍苍茫茫,据说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达81%以上,在隐隐青山的映衬下,悠悠绿水更显得如梦如幻,轻柔宜人。

千岛湖太大了,大的景区就有中心、东北、西北、西南、东南五个。据说游览完全部景区得五天时间。

我们只能优中选优,美中选美,用一天时间浏览中心景区的五龙岛。

五龙岛景区位于千岛湖中心湖区,与千岛湖镇隔水相望,是千岛湖最着名的景区,由四岛三桥组成。四岛是锁岛、鸟岛、真趣园和奇石岛,三桥是鱼乐桥、幸运桥和状元桥。三桥将五岛连接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游览船从千岛湖镇旅游码头出发,悠悠忽忽,飘飘荡荡。在上午阳光的映射下,水平如镜的千岛湖波光粼粼。湖水清澈得让人心疼,导游说千岛湖的湖水不需要任何处理可以直接饮用。遥望远处,茫茫湖水上点缀着珍珠般的座座岛屿,姿态各异,气象万千。真是船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锁岛是锁的世界。16万把各式心锁挂满全岛。中国第一座锁具博物馆就坐落在这里。有一把巨型大锁,叫平安锁,大得惊人,曾获吉尼斯之最。鸟岛是鸟的世界。千鸟啾鸣,万鸟嘀唱,这里的八哥能和人对话,鹦鹉能表演各种动作。奇石岛是奇石的世界,有6000余件奇石,妙趣横生,奇不胜收。真趣园是孩子们的乐园,蹦床、摇椅等游乐项目应有尽有。鱼乐桥是集观鱼和交通为一体的水上浮桥。上万条各色彩鱼在水中游戏,竟有重达100余斤的青鱼,令我们这些北方来客目瞪口呆。幸运桥是目前国内跨度最大的水上浮桥,长达230米。状元桥是一条铁索桥,为纪念历史上的三位状元而建,走过去让人心惊肉跳。

站在四岛中任何一岛的岛巅环望,千岛湖绿水悠悠,水天一色,翠岛碧碧,若隐若现,舟船点点,云遮雾绕,千岛湖,真是梦幻般的世界啊!

钱江潮是推过来的

农历八月十六至八月二十,是钱塘江观潮的最好日子。其中以八月十八为最佳。2003年9月14日(农历八月十八),我有幸亲眼目睹被苏东坡誉为“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潮。

钱江大潮是世界一大奇观,每年来海宁观潮的人数十万计。中央电视台曾搞过现场直播,我收看了转播的全过程,但在电视上看毕竟没有现场那么直观,所以心情仍很激动。那天,我们起了个大早,原以为是最早的,可等我们从杭州赶到盐官时,观潮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据当地人说,今天的大潮预计在12时30分左右到来。

江潮未到,人潮倒先汹涌澎湃了。人流来来往往,熙熙攘攘,说各种口音的都有。盐官是观潮的最佳地方,海宁市为此举办了为期五天的海宁观潮节,活动很多。海宁潮以“一线横江”堪称天下一绝,即“一线潮”。另外,盐官一带还可以看到“碰头潮”、“回头潮”、“半夜潮”等。我们坐的地方只能看到“一线潮”。盐官一带钱塘江不算太宽,大体上三四公里。导游介绍说钱塘江人海口要100多公里宽。正是这种喇叭口的形状,海潮涌来时挤入喇叭口,越挤越高,最后形成了大潮。这一带钱江水流较缓,慢悠悠地朝前滑。江水也不是十分清澈,靠岸边的地方甚至有些浑浊。我想象不来潮水涌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忽然,有人大喊了一声:“来了!来了!”等待的人群一下子乱了,人们纷纷站了起来,人声鼎沸。不少人边喊边往前跑,我也跟着人群朝前跑去,紧张得心“怦怦”乱跳。真是“确知潮有信,相期高潮来”。

钱塘江的下游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模模糊糊的细微白线。在人们的欢呼声中,那道白线越来越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近,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渐渐地变成了一道白墙。起初,那道墙很低,就像北方冬天的原野上的一道田埂,慢慢地变成了一堵矮墙,又变成了一堵高墙。最初隐隐约约的水哗声变成了震天动地的涛声,像一万面大鼓一起擂响,声震天界。大潮堆砌的高墙卷着白色的波浪向前涌,前面的跌下去,后面的又涌上来,气壮山河,雷霆万钧。大潮快到来的时候,原来顺流的江水开始倒流,原来平缓的江水开始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