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百科知识-科普新课堂:空中武器
45096200000007

第7章 美国“长曲棍球”雷达成像侦察卫星

为弥补KH系列卫星的侦察效果受气象影响的缺点,美国国家侦察局从1983年开始研制“长曲棍球”雷达成像卫星。1988年12月,由航天飞机首次发射1颗“长曲棍球”雷达成像侦察卫星。这种卫星价值5亿多美元,质量145吨,轨道高度675千米/700千米,倾角57°,星上装有较大的雷达天线和发射机,太阳能电池帆板的展宽50米,可产生10~20千瓦电力。

卫星所获取的情报信息经跟踪与数据中继系统卫星传回位于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地面站。1991年3月,美国用“大力神”4运载火箭又发射1颗“长曲棍球”卫星,轨道高度683千米,倾角68°。首颗“长曲棍球”卫星在轨道上运行9年多(超过设计寿命),于1998年3月根据地面指令脱离轨道进入大气层陨毁。第二颗目前仍在太空工作。

为提高“长曲棍球”卫星的侦察能力,美国国家侦察局和空军于1997年9月30日用“大力神”4运载火箭,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1颗改进型“长曲棍球”卫星。卫星质量15吨,轨道高度684千米、倾角68°。卫星上装有大型成像雷达,其抛物面天线直径914米,并带有相控阵馈电系统,可透过云层、伪装和在夜间侦察地上的目标。据称,改进型“长曲棍球”

卫星的成像质量提高了,它与1991年发射的“长曲棍球”卫星配对工作,可以反复侦察地面目标。

冷战结束后,“长曲棍球”卫星的使命是对侦察目标进行重查。1996年9月,曾用“长曲棍球”侦察评估美国巡航导弹对伊拉克攻击的效果。在海湾战争中跟踪伊拉克装甲部队行踪,以及在科索沃战争中发现南联盟军队伪装的武器装备方面,该种卫星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这种卫星特点是采用高分辨率的合成孔径雷达,而不采用机械扫描天线,是由无数个雷达信号发射和接收单元组成的相控阵起“天线作用”,通过改变每个单元的馈电方式便可完成扫描。用自身发射的微波波束,穿过云、树、土,接收反射回的微弱信号,映在星载雷达屏幕上就可测定地面目标,其分辨率与可见光照相侦察卫星的相当,达03米。它能接收雷达搜索到的目标之全部图像,可获得巨大数量的信息,每秒可产生数十亿比特的原始数据。

“长曲棍球”雷达成像卫星的优点是:一,具有全天候、全天时侦察能力,选用合适频率可探测一定厚度的植被和干燥地表以下目标。二,有一定的识别伪装物的能力;可采用多种工作模式,即使用不同雷达频率、不同极化方式、不同波束入射角、不同观测次数和测绘走向,以获取同一目标的几种图像加以对比判读。三,具有动目标显示功能。

美国正在研制一种新型高分辨率雷达成像侦察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