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百科知识-科普新课堂:空中武器
45096200000023

第23章 美国“子午仪”导航卫星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研制和应用导航卫星的国家。美国于1960年4月14日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子午仪”试验导航卫星,1964年6月发射第一颗定型导航卫星“子午仪”5C-1。

1957年,前苏联成功发射人类有史以来第一颗人造的地球卫星,引起全世界的关注。美国一所大学研究人员在用无线电波跟踪卫星中发现,对已知轨道的卫星发射电波,用多普勒效应进行测定,就可以知道电波接收的地点。这一发现引起美国海军的兴趣,1958年12月就开始研制“子午仪”导航星,主要目的是为了给美国海军导航,特别是对携带10多枚导弹的核动力潜艇导航而进行精确定位。

1959年9月17日“子午仪”1A发射失败,1960年4月发射了“子午仪”1B号。其主要数据是:球形,直径091米,运转质量121千克,轨道倾角5128°,运转周期9590分,近地点375千米,远地点750千米,寿命2731天,终止日期1967年10月5日,1963年12月5日发射第一颗导航实用卫星“子午仪”5B,次年6月发射第一预定型导航卫星“子午化”5C-1,7月“子午仪”导航卫星组网,交付美海军使用,1967年7月解密并允许商船使用。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一共发射30多颗“子午仪”卫星。

实用型“子午仪”卫星是底面为八边形的棱柱体结构,高0305米,对角线长0457米,质量约61千克。“子午仪”导航星系统由4~6颗卫星组网工作。每个卫星有一个轨道,各轨道有一定间隔,轨道是近似圆形的极轨道,高度大约为1000~1100千米(属于低轨道卫星),轨道倾角89°~100°。卫星从南向北运行,周期(绕地球一周)为106~107分钟。

“子午仪”导航卫星系统又称海军导航卫星系统,是属于被动式导航系统。星上的专用设备有:晶体震荡器、导航电文存储器、遥控接收机、发射导航信号的双频发射机等。该卫星能连续播送150兆赫和400兆赫的双频导航信号(采用双频是为了修正电离层对导航信号的折射影响)。用户从测得无线电信号的频率变化(多普勒频移)中计算其相对于卫星的速度,根据这个速度和卫星发送的轨道参数与时间信号,即可算出自身的地理位置,进行定位,精度可达20~100米。如果把一天内数颗卫星飞越用户上空30多次的数据都收集起来,进行平均计算,定位精度可达几米。

“子午仪”导航卫星系统开创了用卫星对移动目标进行定位导航的先河,曾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它有两大缺点:使用者不能随时定位,只有在卫星飞到头顶(大约每隔15小时)才能收到一次导航信号进行定位;每次定位时间过长(需10~15分钟),定位精度不够高,不适用于高速度运动物体定位导航。所以,后来美国又对“子午仪”导航星系统进行了改进,研制了试验型“三体卫星”,定位精度达18-36米,在此基础上发射了两颗工作型导航卫星“新星”,提高了定位精度,缩短了定位时间“子午仪”导航卫星系统已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停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