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胃肠病辨治心法
45006000000101

第101章 医圣药后护理方法探讨——辅助治疗必不可少

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一书,不仅创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记载了许多著名方剂,而且十分重视辨证施护,尤其对病人服药后的护理论述得十分具体,为中医护理理论开创了先例。

1.药后饮食调护

“民以食为天”,饮食不仅是人们生存的根本,同时也是人类养生长寿的基本措施之一,所以饮食不当,极易引起多种疾病,影响人体的健康。张仲景说:“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无有妨,反能为害,自非服药炼液,焉能不饮食乎?切见时人,不闲调摄,疾苦竟起,若不因食而生,苟全其生,须知切忌者矣。”正确的饮食,不仅能够益体,同时对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正如张仲景所说:“饮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致于危,例皆难疗。”并且创造性地写下了《禽兽鱼虫禁忌并治》和《果实菜谷禁忌并治》两篇,可以看出仲景是非常注重饮食调护的。

一个好的医生,不仅要懂得药物治疗,更应懂得药后的饮食调护,因为“五脏病各有所得(所适宜的饮食条件)者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斯民不喜者为病”。

所以,根据人体脏腑的具体情况,使用正确的药后饮食调护是非常必要的。《伤寒杂病论》一书,在许多病的治疗过程中,通过药后饮食调护(如食稀粥、热粥、冷粥等),增强药物的疗效,达到疗疾祛病的目的。如服桂枝汤方后,注明要“啜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同时盖被,使病人微微出汗为宜。不可令如水淋漓,病必不除。再如《金匮·痉湿病篇》治疗柔痉的瓜蒌桂枝汤证,在用法上指出“汗不出,食顷,啜热粥发之”,以资助汗源。又如《金匮·水气病篇》治疗黄汗的桂枝加黄芪汤证,用治水湿无法排泄,潴留于肌肉而生水肿的黄汗病,方后指出:“须臾饮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取微汗。”使阳郁得伸,热可外达,营卫调和,而病自解。又如治疗悬饮病用十枣汤,指出:“得快下利,糜粥自养。”其理相同。至于食冷粥以助药力,如《金匮·中风历节病篇》的侯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并指出:“常宜冷食,六十日止,即药积在腹中不下也。热食即下矣,冷食自能助药力。”可见此处药后以冷食调理非常重要,使用冷食,可以使药力保留于腹中不下,达到养血补脾、化痰祛风的目的。仲景不但提出药后饮食调护可以辅助药物增强疗效,而且强调正确的饮食调护能够增强脾胃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促使疾病早期康复。如“服食节其冷热酸苦甘辛,不遗形体有余”、“以饮食消息止之”。

另外,仲景还把鸡子黄、羊肉、小麦、猪膏等用于临床,与药物合用,增强人体抵抗力,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这也属于一种饮食护理。

2.药后外部护理

仲景在强调饮食调养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外部护理的辅助治疗作用。如《金匮·百合病篇》指出:“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方后云:“以百合一升,以水一斗,渍之一药,以洗身,洗已,食煮饼,勿以盐豉也。”百合病一月之久而变渴,说明阴虚内热较甚,这种情况服百合地黄汤则药力不够,难以收效,应内服外洗并用。“洗其外,亦可通其内”,收到清热养阴润燥之功。洗后所食煮饼,系小麦粉制成,能益气养阴,说明调其饮食亦可帮助除热止渴。如徐忠可在《金匮要略论注》中所言:“食煮饼假麦气以养心液也。”这也是仲景内外并护的理论体现。

3.药后禁忌

仲景同时指出病人应注意药后禁忌。如《伤寒论》第12条服桂枝汤,“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并且指出:“病人不可食胡荽及黄花菜。”“时病差未健,食生菜,手足必肿。”“饮白酒食生韭,令人病增。”

同时,仲景还指出忌饮食偏嗜,指出某些食物的偏嗜可引起多种疾病,“梅多食,坏人齿”,“梨多食,令人口爽,不知五味。”

4.饮食卫生

所谓病从口入,饮食不洁可以引起疾病,危害健康,医圣张仲景非常重视饮食卫生,指出:“稀饭、馁肉、臭鱼、食之皆可伤人。”“果子生食生疮。”“果子落地经宿、虫蚁食之者,人大忌食之。”这些论述对于现代中医护理都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

综上所述,可见仲景不仅重视药物治疗,而且非常重视药后的护理,尤其是药后的饮食护理,并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药后护理方法,尤其是饮食调护与药物的协同作用,对于疾病的康复与预防保健,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