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印象西部——青海
44998300000056

第56章 泽库县

麦秀原始森林

景区内群峰叠翠,林海苍茫,流水清澈,鸟语花香。春天繁花似锦,夏天浓荫蔽日,秋天枝头挂金,冬天玉树银花,是一处幽静的避暑胜地。

林区有大黄、秦艽、雪莲、冬虫夏草等名贵药材和苏门羚、雪豹、麝香、雪鸡、环颈雉等珍稀动物,是高原动植物的保护区,已被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林区内可以举办登山、狩猎、射击和科技考察等活动。

在麦秀森林附近建有温泉宾馆,泉水温度保持在30摄氏度左右,内含多种矿物质,是沐浴、疗养和休憩的理想场所。

位置:黄南州泽库县境内,距州府隆务镇32公里。

交通:乘同仁发往泽库、河南汽车,或包出租车可到,另外,改建的省道阿赛公路贯穿景区。

住宿:当天可返回隆务镇,或者到泽库住宿,如想在麦秀林场留宿,最好携带帐篷睡袋。旅游季节林区设有民族风格的帐篷宾馆。

和日寺

和日寺,亦称“切更寺”,“切更尔寺”,藏语称“和日贡特却扎西林”,意为“和日妙乘吉祥洲”。

和日寺属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早年该寺为帐房寺,约在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该寺第一世德尔敦(意为掘藏师)活佛德钦卓多在和日部落头人昂钦的支持下,于宁秀卧杰额顿浪山,始建土房寺。此后,第二世德尔敦?牟盘噶瓦罗哲扩建经堂,塑立佛像,彩绘壁画,并建立扎仓,讲经弘法。自此寺院发展迅速,寺僧达三百余人。第三世德尔敦?晋美桑俄合丹增时期,鉴于寺院饮水困难及遭劫掠等原因,迁寺于今址。

寺虽小,但也很肃穆庄严,红墙白墙相间,显得纯洁而庄重。经幡高挑,和风柔柔,艳阳高照,僧侣们安详坦然在寺内走过,个个有超凡脱俗之态。

和日寺的藏战和石经墙闻名遐迩。其藏战以《松赞干布》最为出名。石经墙可谓该寺镇寺之宝。

寺里有一位大名鼎鼎的石刻艺僧贡才。贡才已是古稀老人,他从14岁起就在寺院学习石雕艺术。数十年来,他雕刻了不知多少的石经和佛像,技艺也是日臻完美,成为远近闻名的石刻大师。曾有许多人慕名来随他学艺,或求他的石刻作品。

寺前的和日河流水潺潺,河这边,河那边,河中间,有很多牦牛。它们有的在凝神静思,有的是在款款漫步,有的则在清流中徜徉流连。

位置:泽库县西北90公里处,在今和日乡政府所在地南2公里的一条山谷间。

日石经墙

海内外罕见的人文景观,被誉为世界“石书奇观”。

自上个世纪20年代以来,由德敦寺的僧人和附近的民间艺人靠勤劳的双手和才智,共同雕刻堆砌的。这面石经墙高3米,宽2.5米,长200余米,加上另外三堆石经,总长度近300米。

石经墙由小到大,由低到高,日渐成规模,以至建成了一座宏伟的石经长城。近来,人们怕石经墙损坏,又在墙体外加砌了一道护墙。这样一来,石经墙的全貌就半藏半露了,有点遗憾。不过,这也正反映了这座石经墙在藏族人们心中的地位和价值。

石经墙由10万余块大小不一的自然石片刻经成文后排列而成。经文内容是藏传佛教名著《甘珠尔》、《丹珠尔》和《大磐若经》等,还有千余幅佛教故事石刻画。并有大量反映文法、诗歌、艺术、天文、历算、医学、律法等方面的作品。经文字数在2亿以上,石刻工程浩繁巨大,充分展示了藏传佛教的博大精深和藏族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令人叹为观止。

石经墙对面的山上,白色的羊儿如繁星,撒满在绿色的山坡上。远处,和日河静静地流淌,把灿烂的日光变幻成满河碎银。坡下,德敦寺的金顶闪耀。

位置:黄南州泽库县和日寺后山坡,距西宁352公里。

交通:从隆务到泽库的班车众多。票价15元。行程100千米,路况良好,班车平稳行驶差不多三个小时4可达。到石经墙可乘出租,往返百元左右。旅游季节有班车前往,每人15元。或可与当地人合乘开往何日乡的面包车,每人13元,从乡政府地到经墙还有2公里路程。

住宿:泽库县招待所,双人间房价17元/床。悦来旅社,双人间,15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