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印象西部——青海
44998300000030

第30章 西宁市

昆仑山、祁连山、阿尔金山、唐古拉山等山脉绵延境内。高山终年积雪,夏季冰雪融化,成为许多著名河流的河源。长江、黄河、澜沧江都发源于青海,故有江河源之称。

青海湖,长江源,黄河源,可可西里,昆仑山口,日月山,原子城,青藏铁路,祁连风光;

神山,草原、湖泊、沙漠;

土族歌舞表演,做客撒拉族人家。

一路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美不胜收。

在中国版图的西北角,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上,座落着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古城――西宁。

无法想象在中国西部,在古代诗人笔下沙黄月皓的苍凉大地上,竟然矗立着一座古老与现代相交融的大都市。

西宁是黄河上游最大的城市。西宁取“西陲安宁”之意,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古有“西海锁钥”之称。从这里青藏高原展开了辽阔的胸怀,进藏的人在这里休憩。

西宁古称“湟中”,曾是西汉将军赵充国屯田的基地,是丝绸之路青海道的通衢、沟通中原与西部边地的重要城镇,也是历史上“唐蕃古道”必经之地。今天的西宁市为兰青铁路终点、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起点,依然是通往青藏高原腹地的交通要冲。

西宁是世人公认的“中国夏都”。西宁市境内最高海拔4394米,市区中心海拔2261米。属大陆性高原半干旱气候。其特点是:气压低、日照长,雨水少,蒸发量大,太阳辐射强,日夜温差大,无霜期短,冰冻期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炎炎夏日,热浪反卷,但西宁的清凉让你无比惬意,还免除了蚊虫的叮扰的烦躁。是天然的避暑胜地。

西宁是一个有汉、回、藏、蒙古、满、土、撒拉等民族聚居的城市,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23%。尤其以回族和藏族为多,如果要领略民族风情,这是一个好地方。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西宁市名胜古迹众多,主要游览点有北山寺、东关清真大寺、马步芳宅邸等,湟中县的塔尔寺是藏传佛教圣地,著名的青海湖距西宁市290公里。

西宁素有“青藏门户”之称,历来交通比较便捷。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空运、铁路、公路相衔接配套的交通网络。西宁飞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均在辖区内,是省内外交通的必经要道和枢纽。

这儿的小吃品种之多,口味之纯正,完全可以和西安媲美。

东关清真大寺

清真大寺是西宁古城著名的建筑,西北地区四大清真寺(西安化觉寺、兰州桥门寺、新疆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寺院宽敞,平时可容3000名教徒礼拜,最多达万人,是我国西北地区伊斯兰教的教育中心和最高学府。

位置:西宁市城东区东稍门里路南。

票价:5元/人

开放时间:早08:00到中午12:00、下午14:00到晚上17:00

交通:从西宁市可乘坐1、2、15、22、23、24、25、26、32、33等路公交车可到达。

旅游提示:参观清真寺应尊重伊斯兰教的宗教礼仪,进入寺内照相必须取得管理人员的同意方可。

省博物馆

青海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海地处江河源头,历史悠久。地上、地下蕴藏丰富的文化宝藏,是中华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出土的文物逾20万件,其中不少珍品,是举世注目的国之瑰宝。青海省博物馆自筹备起,就致力于地方历史、民族文物的搜集整理,如今馆藏的各类文物已达47000余件,不少珍品是举世瞩目的国之瑰宝,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50余件。

新馆目前推出了《青海史前文明展》、《青海民族文物展》、《青海藏传佛教艺术展》和《可爱的青海》四个专题陈列,基本上以时代先后为序排列,以实物的形式集中反映了青海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的概貌,又分别自成体系,各具特色。《可爱的青海》展览以图片为主,辅之以沙盘模型,动物、矿物标本及先进的声、光、电手段,集中展示了青海旖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矿藏、水电、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青海在工、农、牧等各行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及显示出巨大发展潜力。

该馆现有藏品1万多件收藏的文物中有中国古代的石器、骨器、陶器、铜器、铜印、波斯银币、佛经、瓷器、书画、唐卡等可供参观,革命文物中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青海果洛时遗留的公文包、铜锅、军帽等。上述藏品以远古时代的彩陶、历代传世的民族文物和宗教艺术品最有特色。

藏品中的裸体人像壶,造型奇特,器物的正面浮雕彩绘有人体全身塑像。另一件舞蹈纹彩陶盆,绘有3组各5人列队舞蹈的场面,表现了原始居民的舞乐生活。这两件距今四、五千年以前的艺术品,是青海数万件彩陶中的典型代表。

位置:西宁市城西区西关大街58号,新宁广场东侧。

票价:免费。

开放时间:2007年从10月16日到2008年4月15日期间,省博物馆每逢星期一闭馆,其余时间正常开放,早9:30到下午16:00.

虎台

东晋十六国时期南凉王在西宁建都时的重要遗迹,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传说是樊梨花西征时点将的地方。这个高大的土台是南凉王朝第三代君王溽檀于公元402年用黄土夯成,共分九层,高九丈八尺,用他的太子“虎”的名字命名修建的阅兵台。

然而,这个兵卫森列,顾盼自雄的小王朝,在历史上仅存了十八年就灭亡了。西宁诗人基生兰凭吊虎台,缅怀往事,写下一首诗:在昔南凉王,穷兵复黩武。纵横河湟间,动辄提桴鼓。为战国必亡,率为西秦虏。也隔几沧桑,岿然历千古。

登上虎台,西宁风光历历在目。1957年虎台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青海省的文化历史上有着十分突出和重要的地位。

位置:西宁市城西区。

票价:5元。

交通:从西宁乘坐2路、8路、18路公交车,虎门有站。距离市区6、7公里,出租车10元内可达。

北禅寺

北禅寺又名北山寺,在湟水水岸土楼山上,始建于汉魏时期(公元二世纪左右),位于西宁北山半崖峭壁间,又名土楼观。

千百年的风剥雨蚀和鬼斧神工,造就了北禅寺所在的这一奇峰,或如层楼叠出,或如宝塔凌空,它是西宁古八景中遗留最完善的一景,也是青海著名的道教活动中心。

“北山烟雨”,称为西宁古八景之一。其由来指北山寺在雨雾中的景色,在朝晖夕照之时,远望山姿塔影、颇为壮观,特别是雨中,薄雾层云,缭绕山腰,恍如一幅丹青水墨画,有时全山隐于云雾中,忽隐忽现,更添一番诗情画意。清朝诗人张思宪曾描绘到:“北山隐约树模糊,烟雨朝朝入画图。”在烟雨中才能真正感受到北山隐约模糊、水墨入画的意境。

九窟十八洞镶嵌在陡峭的半山腰,由寺中的栈道,小桥,走廊连接至此,远远望去,似一座长廊悬浮在半空中。依山贴壁,十分壮观,最引人注目的是古洞,其洞构造各异,有的洞无套洞,有的洞有套洞。洞中有神像有佛像,也有道家尊神,千奇百态,洞与洞之间有栈道接连。

现在九窟十八洞内还保留着塑像和古代壁画,被誉为“丝稠之路”南线古代文化的一颗明珠。从北禅寺鸟瞰西宁市全景,别有一番情趣。位于北山顶峰的宁寿塔是清代所建的5层密檐砖塔,为北山寺的组成部分。

位置:西宁市北山。

票价:5元。

开放时间:早8:00到晚6:00.

交通:离市中心4至5公里,在市内乘坐北山专线公共汽车可到。如果乘面的话,4元即可到达。

马步芳公馆

青海省保存最为完整的民国时的建筑,也是全国唯一一座选用玉石建造的官邸,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浓郁的地方民族文化特色,1986年被青海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馆”保留下来的院落占地近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800余平方米,共有房屋298间,分别由前院、中院、南院、西一号院、西二号院、西三号院以及后花园等7个独立而又联系的院落组成,各院和重要厅宅都有暗道相通,院落设计精巧,建筑古朴典雅,整个院落透出老宅的深沉、庄严和神秘气息。

公馆有六个院落,第一个是办公和接待宾客的院子,这个院子里有玉石厅,贵宾厅和东西两厅等;第二个院落是正院,是马步芳居住和工作的地方,这个院子里有马步芳居室,他儿子马继援居室;马继援夫人张训芬居住的小楼;另外还有副官、参谋楼及北会议厅和南接待厅;第三个院子是女眷楼,它是女宾住宿的地方,是古典?廊木结构的中式二层楼四合院,一楼是女佣住的,二楼是女宾住的,这个楼当年绝对禁止男人入内;第四个院子是小花园,大伙房和小伙房也在此院;第五个院子是马步芳亲信警卫部队的驻地,称为“警卫楼”。院子里还有古油坊,古水磨;第六个院子是仆役、车夫住的地方,现开辟新作为游客的用餐场所。

2004年将公馆修复,开辟为西宁市市区内的人文古迹旅游景区,在这里游客可以通过实物,了解到青海近百年的一段历史和马步芳及其家人在青海的生活情况。

位置:西宁市为民巷13号。

票价: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