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灭秦系列第四卷
4499200000052

第52章 鱼肠再现 (1)

第十八章 鱼肠再现 (1)

议事厅占地足有百亩,大臣将军们按文武划分两班,垂手肃立。萧何居文职之首,曹参居武职之首,自他们以下,大臣将军依照职位高低排列。而文武两班之间,设有四席,专供四大信使入座,每名信使之后,又站十人,每人手中捧有托盘,托盘上装有敬献汉王的礼物。而他们面对的一方,则是一个高高的平台,相距文武百官足有三十步之遥,平台上有一张以大理石所筑的座椅,用紫鲨皮铺就,显得富丽堂皇,极具气派,正是汉王刘邦所坐之位。

“汉王驾到!”随着一阵喧天鼓乐响起,几名侍卫整齐划一地高喊道,此声一出,众人的目光全都聚焦在平台后的一道垂帘之上。

垂帘两分,蔡胡踏步而出,举手投足间,显得雍容大气,张良、陈平紧跟而出,护着蔡胡登上了汉王宝座。

就在这行进的刹那间,张良的目光极速向韩立身后十人的脸上划过。他企图认出韩信,可是却失望了,因为这十人看上去的确非常普通,普通得根本就不起眼。

张良的心陡然一沉,以韩信的身分地位,已经很难掩饰他那种身为王者独具的气质,如果连自己也分辨不出,就只有两个原因,一是韩信根本就不在这十人之中,二是韩信的武功之高,已达到了收放自如的境界。

张良相信韩信来了,而且就在这十人之中。正因为如此,他才真正意识到了韩信的可怕。似是不经意间,他的目光划过平台前的两座香鼎,心神这才稳定了许多。

“这些日子来,汉王身体一直不适,就连朝会这样的大事也不曾参加,今日亲临议事厅,一来是因为四大信使不远千里远道而来,汉王理应尽地主之谊;二是想藉此机会澄清一些谣言,以便稳定军心民心,不为敌人所乘,所以希望今日的朝会简洁明快,无须繁琐。”张良深吸了一口气,这才一字一句地道,他这一番话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既言“汉王身体不适”,一旦蔡胡露出些许破绽,就可以此搪塞,不至于让人生疑。

他的话音刚落,萧何便站了出来道:“汉王既然身体不适,还是应该静养才是,国中大事,有缓有急,也不是一日就可办理妥当的。”

他与张良一唱一合,煞有其事,韩立看在眼中,岂会善罢甘休?当下站起身来,拱手行礼道:“微臣一到咸阳,就听到了一些有关汉王的谣传。今日一见,才知谣传毕竟只是谣传,此刻拨开云雾,真相大白,汉王不过是身染微恙而已,微臣也就放心了。”顿了一下,随即话锋一转道:“微臣此行奉我家侯爷之命,是来商谈城父会盟事宜的。因为此事关系重大,是以我家侯爷再三叮嘱,要微臣向汉王转达一句话,不知微臣能否上前一步叙说?”

张良的眉头微微一皱,感到韩立的话虽然是以征询的口气,却有一种让人不好拒绝的味道夹于其中,沉思片刻后,他微微一笑道:“在座的诸君都是我朝文武重臣,即使各位信使,既然是因会盟而来,一旦会盟之后,也就不是外人,所以韩信使大可不必担心,尽管将淮阴侯的话说出来就是了。”

“张先生此言未免差矣,须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何况此事事关大体,微臣焉敢当作儿戏?”韩立不慌不忙地道:“此时正值多事之秋,我们共同的敌人并非别人,而是项羽。以项羽从来不败的盛名,就足以证明他的厉害之处,微臣可不想为了一点疏忽而误了我家侯爷与汉王之大计!”

韩立话意所指,不无道理,谁也不敢保证,在这满朝文武之中,就没有项羽的卧底,就算张良对这些大臣将军们知根知底,在这乱世之中,人心便如风中的芦苇,擅长见风使舵者亦是大有人在,谁能拍着胸脯说,其中就一定没有变节者?

“既然事关机密,那就等汉王病体痊愈时再说也不迟。到时由汉王单独接见信使,岂不更为慎重?”张良所用的还是一个“拖”字诀,他已经意识到,虽然汉王府中高手如云,但真正有实力与韩信等人抗衡的,恐怕只有龙赓,一旦龙赓回到咸阳,虽说不至于平息一切风波,但至少可以对稳定朝局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嘿嘿……”韩立突然冷笑起来,冷冷地看了张良一眼,道:“张先生所言未尝不可,但是微臣却有一事不明:天下尽知,张先生虽然无官无爵,却是汉王最为倚重的谋臣之一,身分极为显赫,然而无论你身受多少荣宠,终究是为人臣者,今日汉王在上,你却事事越俎代疱,莫非真是事出有因?”

他一句话就将所有人的目光聚集在张良的身上,引发出每一个人心中原有的猜疑。张良今日的举止的确有些反常,换在平时,这似乎算不了什么,也不会有人过多的留意,但有了谣传在先,每一个人的心里都禁不住“咯噔”了一下:“是呀,以张良一惯低调的个性,怎会在今日的朝议之上如此张扬?难道汉王真的不幸而亡,而眼前的这个汉王只是一个替身而已?”

满场顿时一片寂然,仿佛在刹那间多出了一道沉沉的压力,令所有人都有一种呼吸不畅的感觉。

张良在众人的目光聚焦之下有一种饱受煎熬的难受,恨不得一刀将韩立击毙当场,以免自己身陷危境,倍觉尴尬。然而,他心里清楚,越是在这个时候,自己就越是不能冲动,只有冷静下来,或许才是自己惟一的选择。

“咳咳……”一阵咳嗽声响起,惊破了这瞬间的沉寂,听在张良耳中,更有一种解脱之感,蔡胡竟然在这最关键的时刻说话了。

“你算是什么东西?竟敢在朝会之上以置疑的口吻对待我大汉的国之栋梁!淮阴侯治兵之严,天下闻名,哪里容得下你这等放肆之徒!”蔡胡的声音极低,像是一个积弱的病夫,但他的话出口,韩立禁不住打了个寒噤,几欲跪地。

“微臣只不过是一时情急,以至于冒犯了张先生,还请汉王恕罪!”韩立这才意识到自己的确有些失礼,气焰一减,却将余光瞟向了身后的韩信。

“你冒犯的岂止是张先生?简直就没有将本王放在眼里!”蔡胡故意喘了一口气,将脸憋得通红,停顿了一下道:“若非念在淮阴侯的面子上,今日本王必将你开刀问斩!”

韩立哆嗦了一下,已经难以辨明眼前的汉王究竟是真是假,当下磕头道:“多谢汉王不杀之恩,微臣谨记了!”

张良这才舒缓了一口气,将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他没有想到蔡胡竟会在自己最尴尬的时候出口讲话,而且语气犀利,充满分量,活脱脱地显示出一个王者独有的霸道与专横。

更让张良没有想到的是,蔡胡缓缓地站了起来,晃了一晃道:“本王近些日子一直在静心调养,身体多有不适,只因四大信使的到来,这才勉强出来一见。这样吧,传本王的旨意,让四大信使暂留咸阳,就会盟一事与张先生协商,至于今日的朝会,如果各位没事的话,本王看就早点散了吧!”

张良心中叫道:“说得好!”当下站前一步,眼光盯向韩立道:“刚才汉王的旨意,想必各位已经听明白了。韩信使,你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韩立的神情呆了一呆,突然间又似来了精神般,拱手道:“微臣谨遵汉王旨意,已经无事可奏了,只是微臣此行受我家侯爷之托,献上薄礼,还请汉王一一过目!”

“礼单何在?”张良眼见韩立耳根微动,心中一震,知道有人正以束气传音的方式指挥着韩立的一举一动。

韩信果然在这随行的十人当中,对于这样的一个结果,张良并不感到意外,他更想知道韩信将会采取何种形式发难,在什么时候发难,惟有如此,他才可以做到先发制人。

韩立没有立即回答张良的问话,只是大手一摆,他身后的十人一字排开,托起手中的长盘,向前踏了一步。

“这就是淮阴侯献给汉王的全部礼物!”韩立微微一笑道:“汉王身体不适,不宜走动,微臣这就命他们上前,由汉王近观。”

韩立话一出口张良已知此人用的是“以退为进”之计,借献宝之机,企图接近蔡胡。

“不必了!”蔡胡淡淡一笑道:“待会朝会散后,让他们直接送进内院,留待本王慢慢赏玩。”

“汉王可知这些礼物中有何奇珍吗?”韩立故作神秘地道:“有一件宝物,乃是我家侯爷费尽心思才从别人手中得到的,他在微臣临行之前言道:此物乃是人间罕物,汉王见了,必定欢喜。是以,一定要微臣亲自交到汉王手中。”

“哦,有这等事情么?”蔡胡不禁好奇心起,抬眼与张良相望,却见张良摇了摇头,只好淡淡地道:“本王身体有些倦了,这些礼物还是待本王病体痊愈之后再一并观玩吧。”

“难道汉王就不问问这是何等宝物吗?”韩立道。

“那就说来听听。”蔡胡怎知是计?想来听听并无大碍,便一口答应了。

韩立等的就是蔡胡这句话,不慌不忙地道:“此物名鱼肠,乃是天下绝世名器,列十大宝剑第五位。专诸能够号称天下第一刺客,此剑功不可没,但凡剑客,无不觊觎已久,意欲占为己有,如汉王这等绝世用剑高手,难道面对此物,还能忍心而不顾吗?”

汉王用剑,满朝文武无一不知。对于任何一个一流的剑客来说,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剑在有的时候,甚至超过了剑客的生命,所以真正的剑客总是嗜剑如命,一听到有宝剑现世,哪还能按耐得住?

韩立显然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是以才会献出鱼肠剑,以试探这个汉王的真伪:如果汉王见到鱼肠而喜形于色,则证明韩信的判断有所偏差。今日的朝会之上,就惟有按兵不动,以待时机;如果汉王见到鱼肠剑而无动于衷,那么,别说自己,就连满朝文武也应该觉察到这其中必定另有玄机。

然而让韩立感到奇怪的是,汉王听了他的话后,竟然没有任何的表示,只是淡淡地道:“鱼肠剑得以扬名天下,在于专诸以此为杀人之器,击杀吴王僚于酒宴之上。自此之后数百年里,各地都出现了鱼肠剑,无一不是赝品,而真正的鱼肠剑,反而音讯全无。是以,本王几乎肯定,这鱼肠剑只怕也是后人仿制的东西,不看也罢,免得让本王又是一场空欢喜。”

他说起话来井井有条,拒人于千里之外而不留一丝痕迹,顿让张良又惊又喜,不由对身旁这个“汉王”另眼相看。平心而论,张良让蔡胡作为汉王的替身,纯粹是事急从权,迫不得已。即使蔡胡在“形似”二字上下足了功夫,但若“神不似”,依然难逃韩信等人的法眼,这是张良一直担心的原因之一,不曾想蔡胡应对得当,竟然超出了自己的想象,这对张良来说,无疑是意外之喜。

以张良对蔡胡的了解,蔡胡是不可能有这等机灵的。张良将这一切归于天意,更相信是五音先生与纪空手的在天之灵在暗中保佑,为的是让好不容易开创出来的大好局面不至于崩塌于一时。

“也许汉王以前所见的鱼肠剑的确都是赝品,但这一次却有所不同,因为它的确是专诸曾经用过的那把鱼肠剑。”韩立似乎早算到了蔡胡会有这种说辞一般,双手一拍,一名随从踏前一步,高举托盘,那托盘之上所盖的红绸十分鲜艳,衬得所遮之物更添神秘。

“呼……”韩立猛然一掀红绸,红绸飘飞间,一柄仅有八寸来长的短剑藏锋于紫鲨皮鞘中,赫然出现在众人眼前。